陆军士官学校中国籍留学生
晚清中国军事的积弱造成中国很多有识之士向国外学习先进的军事理念和技术。其中向日本派驻的留学生最多,对中国近代史影响也最大。一般学生先进入东京振武学校,其后再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其中曾经于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的中国人有[1] 第一期40人, (1)步科22人:陈其采、铁良、蒋雁行、铁忠 (2)骑兵科4人:王廷桢、吴禄贞 (3)炮兵科9人:陆锦、张绍曾、万廷献 (4)工科5人:贾宾卿 第二期25人: (1)步兵科16人:哈汉章、良弼、冯耿光 (2)骑兵科2人:蒋肇鉴 (3)炮兵科4人:王遇甲、沈尚濂、许崇仪 (4)工兵科3人:蓝天蔚、易乃谦 第三期94人: (1)步兵科35人:蒋方震、周道刚、许崇智、曲同丰、胡景伊、岳开先、上官建勋、朱廷璨、卢金山、贾德耀、潘矩楹、孙宗先、刘之洁、宫邦铎、游寿震 (2)骑兵科12人:高尔登、蒋尊簋、蔡锷、陈文运、王丕焕、程侍墀、祁文豹 (3)炮兵科28人:章亮元、徐孝刚、周家树、吴光新、张树元、王汝勤、付良佐、韩国饶、蒋廷梓、刘景烈 (4)工兵科15人:张孝准、姚鸿法、虞克震、 程干青 (5)辎重科4人:汪庆辰、方咸五 第四期(83人)1906年12月~1908年5月:金永炎、蒋作宾 第六期 1907年12月入学,1908年11月毕业。144人,又有说199人。同学有唐继尧、孙传芳、刘存厚、李根源、罗佩金、李烈钧、程潜、严昌衡、顾品珍、李鸿祥、叶荃、黄毓成、张开儒等人。 东京振武学校 东京振武学校是一所专为中国陆军留学生开办的预科军事学校,为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所属。创办于1900年,原名成城学校,1903年改名振武学校,开办到1914年。初期修业1年3个月,后延长至3年,毕业后可先下部队见习,再入正式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该校毕业生人才济济,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重要影响。地址在东京都新宿区河田町,现在是东京女子医大。 蔡锷,1900年 陈独秀,1902年 欧阳予倩,1902年 吴玉章,1903年 王揖唐,1904年 唐继尧,1904年 程潜,1904年 李烈钧,1904年 孙传芳,1904年 孙武,1904年 阎锡山,1905年 尹昌衡,1905年 黄郛,1905年 蒋中正,1908年 张群,1908年 姜登选,1908年 杨宇霆,1908年 熙洽,1908年 何应钦,1909年 臧式毅,1911年 苏曼殊 这里有许多人后来并未从事军事,反而有许多学术家和艺术家 日本陆军大学校华人校友 熊式辉、王士珍、孙传芳、陈仪、盛世才、杨杰……皆是毕业自此校著名中国人。 陆大报考资格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在部队两年以上经历,未满30岁的中、大尉军官。中国人不可能在日本军队服役2年以上,所以只能最多是旁听或访问,不可能是毕业生。 |
|
来自: 昭忠祠 > 《其它军校同学籍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