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江西方锭简介

 蜃海 2011-02-06
        中国用银作货币的历史由来已久,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型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现介绍一枚江西五十两方形银锭,与同好共赏。

  清代江西全省通用的银锭形制有方锭、镜面锭、圆碗锭等多种,这枚江西方锭(见图),锭长8.92厘米,宽7.25厘米,高5.86厘米,重1889克。器型呈正方形,四周边叠起,面大底小。锭面铭文“万载县·光绪二十四年腊月·伍十两匠刘春”,铭文戳记清晰,排列很有规律,上横列地名,右为纪年,左为匠名和纪重。

        此种大方锭是清代自道光以来江西一些府、县的税课银锭,每锭重五十两左右,这种造型后来发展成为江西官钱局银锭的固定器型。按张家骧《中华币制史》载,江西方宝每锭重洋例平五十两,洋例平两重36.53克,则江西方宝每锭应重1826.7克,但实际上江西方宝每锭实重均在1855克以上。江西方锭在清道光年间已经出现(存世的江西方锭还见有嘉庆纪年的),这时的铸造地点是众多的,分散在全省各个州府。到同治至光绪三十年,方锭的铸造地点相对集中在万安、万年、万载三地。光绪二十八年设立江西官钱局,稍后又设立官银号,代为各县铸造银锭。次年官钱局并入官银号,改为官银钱总号,这时铸造的方锭都錾有“江西官银号”字样。1912年江西官银钱总号改组为民国银号,而此时中国货币结构发生变化,对银两的需求量大为减少,铸锭量也相继减少,方锭的铭文趋于简化,一般仅有“江西足宝”四字。江西五十两的方形银锭造型独特,这种造型仅有数省铸造过,深受银锭集藏者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