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明底足、元明瓶类区别、元明清梅瓶对比

 史和前 2011-02-06
元明底足、元明瓶类区别、元明清梅瓶对比
 
97.元明底足辨别
元代挖足样子多,深浅都有平足多。
明代挖足不太平,但比元代好得多。
底上无釉有釉滴,明代滑润认同说。
糙底刷遍护胎釉,护胎釉红也很多。
注解
元代挖足,陶车削足修足都有,由于瓷器已发展到成熟的程度,因此各种足出现,但大多数还是平足,有修足的起点和收刀尾点,有手抓迹,底上多无釉,但刷有釉浆渣汤,并且多有像作记号的白色釉点的大滴面,没有明代的底那么滑润,比明代的足平。有的有红褐色护胎釉。
98.元明瓶类区别
元代梅瓶口梯痕, 明代直形稍翻唇。
元代曲线器修长, 明代曲小轻不沉。
元代器根多外撇,明器直根钴料纯。
元代特殊玉壶春,少数底上薄釉寻。
胎薄虽轻却坠手,看泡恰似鉴别魂。
注解
元代梅瓶口梯形而明代是唇口圆润,胎部也少有梯形,元代瓶体曲线大,即大胸大腹,底沿外敞、外撇,明代直下,即使外敞也是明早期而且敞得不那么大。明早期玉壶春有少量是元代青花纹饰釉的,要注意的是看泡和提重量。
99.元明清梅瓶对比
元代梅瓶嘴梯形,胸腹大来底儿小。
曲线夸大很分明,明代梅瓶唇口找。
器件曲线不分明,梅瓶清代梯形少。
深浅钴料用珠明。
注解
元代梅瓶见胸大、正体曲线型强,底足小但器形下部外撇。元玉壶春脖大、明梅瓶口开始向唇口发展,器曲线度不强,一般是以粗细直线下来多,清代梅瓶明显是圆口型,以唇口为主,基本没有梯形口。画纹饰繁密,用珠明料多。
100.元青花器的特点
元代青花钴料供,器大胎厚多体重。
色泛青白称卵白,刻划印堆贴镂空。
植物人物层次美,主次分明纹饰正。
注解
元青花有灰青色国产料,也有苏料、也有回青叫西域料的,器件大,厚重,白釉色泛青称卵白,刻、划、雕、印、堆、贴、镂用了各种工艺,绘画人物层次突出,主次分明纹饰很正统不花梢。但以苏料青花瓷为上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