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卡拉扬指挥《贝多芬九大交响曲》(Beethoven Symphonies 1-9)[DVDRip

 静水凝月 2011-02-07
http://lib./2006/03/03/0000092571.html
中文名称:贝多芬九大交响曲-卡拉扬指挥
英文名称:Beethoven Symphonies 1-9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2005年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eMule资源
简介
已通过安全检测:
安全检测软件软件:KV2005
版本号:9.00.607
病毒库日期:2006-2-1
常在服务器:Razorback 2Editorial Reviews
在线时间:7x24

B000ANXLA8.01._SCLZZZZZZZ_.jpg

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n,1770-1827)出生於德国波昂,而在

维也纳获得事业上的极高成就,他精通各种弦乐器,是一位不可多得

的钢琴家,更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大师。

贝多芬一生虽遭遇许多不幸,而最残酷的,莫过於三十岁后就为耳疾

所苦,最后终至两耳全聋。但他并未为此而忧鬱过日,反而昂然挺立

,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面对人生的每个挫折。因此我们常能感受到他

的音乐具有人类真切的特性,很能扣人心弦,动人肺腑。

贝多芬以无比热情,创作了九首宏伟的交响曲,不但是他音乐的精华

所在,更是贯串一生初、中、后整个创作期,故而被世人尊称为不朽

九首。贝多芬在创作交响曲上,有多方面的突破与革新,特别是扩大

了管弦乐的编制,而且增加了铜管乐器、打击乐器与短笛,甚至还运

用了声乐,使得交响曲的表现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为后世的创作,

留下了鉅大 且深远的影响。


C大调第一号交响曲 1-1 1-2 1-3 1-4

贝多芬的第一号交响曲完成於1800年,当时他才三十岁,已发表

过许多作品而享誉於乐坛。此曲的第一主题可与莫札特「朱彼得交响

曲」起始的乐句相比拟,但是他模仿了海顿在快板前面加一段前导的

缓慢导奏,以作为一个宣导。也就是说贝多芬的第一号交响曲虽受到

莫札特与海顿的影响,但加以他特有的激烈力量与热情,仍然具有独

特的风格。除了乐器与乐型处理法极其複杂外,本曲更是为贝多芬其

他八首光芒万丈的交响曲 奠定基础的作品。


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 2-1 2-2

这首第二号交响曲是在第一号交响曲完成后不久,便立即着手作

曲的,它虽与第一号交响曲同属初期作品,但其架构和力度更为深广

,音的运用也较为自由。

贝多芬在写作此曲时,正为耳疾所苦,健康与精神状况都非常恶劣,

加上失恋的打击,是他一生中最苦恼的时期,然而却能创作出这样充

满明朗、勇气甚至带有欢愉气息的乐曲,的确不可思议,毕竟只有创

作是他与命运抗争的唯一方法。这首交响曲如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

所说的,道出贝多芬对幸福与爱情希望的作品。


降E大调第三号交响曲/英雄 3-1 3-2 3-3 3-4

在贝多芬的心目中,那个叱吒风云屡建奇功的拿破崙,是位树立

自由精神,解放人类的新时代英雄。因此贝多芬将他的敬仰转化成音

符,创作了第三号交响曲,欲呈献给拿破崙。但不久后突然传来拿破

崙自立称帝的消息,这使得贝多芬感到愤怒与绝望,并把已写好「献

给拿破崙」的乐谱封面给撕了,另题「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英雄交

响曲」献给罗布可契公爵。

在这首交响曲中,贝多芬首次突破了素来交响曲形式的藩篱,建立起

个人的风格。乐曲气魄恢宏如狂风疾雨般,呈现出热情澎湃的情感怒

潮,并交织出在黑暗与绝望中疾呼的勇气与抗争,以及光辉荣耀的胜

利。此交响曲被誉为音乐史上最高杰作,同时也是贝多芬的交响曲开

始迈入成熟的阶段,作品中所表现的音乐情感,有热情与温柔,有愤

怒与幽默,人间的一切喜怒哀乐,都可藉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


降B大调第四号交响曲 4-1 4-2 4-3 4-4

十九世纪末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要数第四号最不受重视,大家

都觉得此首交响曲缺乏其他交响曲所拥有的英雄气概与戏剧张力,更

少了端庄持重的风范。然而却是九大交响曲中,最富浪漫色彩的作品

,遂又有「浪漫交响曲」的别称。

华格纳虽觉得詼谐第三章颇为华丽、辉煌,但形容这首交响曲是首「

冷漠的音乐」。白辽士的看法则更为深入,他认为:「贝多芬摒弃了

颂歌与輓歌般的调调,为的是要重拾第二号交响曲中那股较不高傲、

较少气焰的风格,但是并未挣去那副艰涩的桎梏。大致来说,第四号

交响曲的特质是活泼、清新、恬静,甚至带着天国般神圣的纤细」。

其实继「第三号英雄交响曲」之后,第四号所呈现的气质是彻头彻底

的平静,使我们得以看到灵魂经净化后的事物与影像,就像由高处俯

瞰一样,清晰可辨,一目了然。整首乐曲优美轻快,虽然编制不大,

却极其稳健雅緻,充满着明朗快活的情调,是一首亲切自然的杰作。


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 5-1 5-2 5-3 5-4

第五号交响曲的特徵,在於那强而有力,象徵「命运叩访」的四

个音动机,并在他的巧妙安排下,将之无限延续,贯穿全曲,引出了

无懈可击的完美结构,使倾听者感到一股无可言喻的震撼与感动。

贝多芬曾向他的弟子说明此动机:「命运来敲门的声音就是这样」,

因此这首交响曲遂被题名为「命运」。在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中,此

作品不仅演奏次数居世界之冠,其受欢迎程度更是首屈一指,堪称永

恒的交响曲。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 6-1 6-2 6-3 6-4 6-5

「田园」与「命运」交响曲同样於1808年夏天完成,在「命运」

交响曲中,呈现出跟命运的搏斗,与最后的胜利,而「田园」交响曲

则是舒发热爱大自然的胸怀。

自古以来,这两首曲子被公认是拥有两种相反而互成对照性格的乐曲

,而「田园」交响曲更是贝多芬少数亲自命名的作品,且在各乐章均

有标题。由於乐曲本身亮丽动人,瀟洒洗练,故与「命运」交响曲同

被列为最受欢迎的旷世杰作。

贝多芬自从听力衰退后,开始躲避人群,专心致力於作曲的工作,他

将身心投向大自然,企图在美丽的景色中,忘却烦恼与痛苦。正如法

国作家拉马提奴所说:「当人们在面临黑暗绝望的深渊之际,莫不寻

访幽静的田园生活以疗心灵之伤」。贝多芬也藉由创作第六号交响曲

,描绘出他对田园的一切感受,及表达出人与大自然和谐融合在一起

的思想传统,同时此曲也成了交响曲表现范畴的典范。


A大调第七号交响曲 7-1 7-2 7-3 7-4

第七号交响曲完成於1812年,距第六号交响曲完成期间约有四年

。我们都知道这段期间,正是贝多芬音乐生涯中最灿烂丰富之时,可

说是他创作一系列交响曲中,最长的突破阶段,此时贝多芬已42岁,

作曲技巧更趋圆熟之境。

本曲在1813年首演时,获得空前的成功,佳评如潮,尤其第二乐章忧

伤的色彩极为浓厚,深切而扣人心弦,甚至应观眾要求再次重奏,可

见其迷人之处。此作品豪放雄浑,具有丰富的节奏感,华格纳称此曲

是「舞蹈的神化」,李斯特则评为「节奏的神化」,这些正道出了第

七号交响曲中跃动的节奏和绚丽的色彩,有如蓬勃充沛的生命力,全

曲充满着一片欣欣向荣的焕发气息,令聆赏者感到无比强烈的振奋。

虽然它没有引人注目的副题,以致不若第三、五、六号交响曲般普受

欢迎,但只要听过后,仍可以发现本曲具有无懈可击的完美,以及贝

多芬那鬼斧神工的独具匠心,由此可见其价值绝不在其他乐曲之下。


F大调第八号交响曲 8-1 8-2

在贝多芬的一生中,他一直习惯於同时进行一项以上的创作,第

七号与第八号交响曲几乎是在同一时期构想完成的,但两曲在内容和

表现手法上则迥然相异。

广泛来说,两者皆属舞曲式交响曲,但第七号较第八号来得更形长大

、华美,甚至有「舞蹈的神化」之称。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两曲却

也有共同之处,也就是说第八号交响曲虽不及第七号灿烂,但同样以

舞曲化的部份为多,且似乎更具律动性。虽然在首演时未能获得热烈

喝采,但本曲饱染了贝多芬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及柔和、优雅、

宁静、和蔼与愉快的情感。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合唱 9-1 9-2 9-3 9-4

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不仅是他的最后代表作,更是其独创性

达最高潮,且淋漓尽致地歌颂出他对人类之爱、上帝之爱、自然宇宙

之爱的经典巨作。

本曲最为人熟悉的,当属以席勒的诗「快乐颂」为结尾,成大型管弦

乐四声独唱及合唱的第四乐章。乐章一开始,以奇异的嘈杂乐声为导

奏,再进入低音弦乐的抒情旋律,而后再缓缓由混声四部合唱导入第

九号交响曲的最高潮 --「快乐颂」大合唱部份。最后在速度与力度逐

渐增强,高唱「百万兄弟们,相拥互抱吧...」热情地划下完美句点。

谈及此曲值得一提的是,首演时由贝多芬担任指挥,并获得满堂如雷

掌声,但已是全聋的贝多芬却默默地背对听眾,丝毫未曾感受到人们

给他的喝采,最后还是由女低音歌手的暗示才面向观眾致谢,这段故

事至今仍令人有说不出的动容。然而在音乐史上,将合唱溶入交响乐

中的作法,却是空前的,器乐与声乐交融於一体,显得如此雄浑庄严

,与充满生气。虽然后来也有不少人嚐试如此的曲式,但都不及贝多

芬来得精采。

ii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 是十八世纪后年叶以来世界最着名的德国 音乐家。1770年12月26日贝多芬诞生于 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 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 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 女儿。贝多芬生长的年代,正是约瑟夫二 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时期,波恩的统治者也实行了一些改良的 措施。波恩成了当时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地之一。贝多芬的幼年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是,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 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 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 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 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 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 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 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从1781年起,贝多芬在剧院工作的同时,跟乐队指挥奈弗学 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养、倾向 于启蒙运动的作曲家.指挥家,他对发展德国的民族歌剧、清唱 剧都曾有过贡献。贝多芬通过向这位老师学习,认识到学习德国 民族音乐传统的重要,并在奈弗的引导下也接受了启蒙运动的影 响,对德国当时的进步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787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但贝多芬 并未被艰难困苦的适遇所屈服,他设法在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 他醉心于诵读和研究古代神话、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学,他 对莎士比亚、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爱。他虽然没有莫扎 特的早熟天赋,也没有莫扎特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他那孜孜不倦 的自学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辈都不及的。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进步的反封建运 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成长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渐把追求"自由、 平等.博爱"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1790年他创作的大合唱《约瑟 夫二世之死》,把约瑟夫二世当做人民的救世主来赞颂,这一方 面表现出他对共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贝多芬早年对改良 主义的不合实际的幻想。这部作品也是贝多芬把声乐和交响乐溶 为一体的最早尝试。

1792年,贝多芬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到维也纳定居。 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钢琴家出入维也纳的贵族门庭,并受 到贵族们的热情接待和保护,他也曾一度产生过对上流社会的幻 想。但是,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毕竟与海顿,莫扎特的时代不同, 时代赋予贝多芬更成熟的资产阶级自觉性和个人的自信和自尊。 因而他一开始就不甘愿做贵族门的奴仆,而是要与贵族们有平等 的地位。后来贝多芬渐渐发现自己的资产阶级理想和当时的封建 社会有着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开始面临耳聋的威胁,使 贝多芬很快增长起一种对现实不满,对个人命运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 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恶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 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 ,而长期隐 居在维也纳乡村。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 脱开海顿和莫 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他于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 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 多芬成熟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逻辑──“通过斗争,得到胜利", 在这一时期中逐步得到确立,英雄性、群众性的交响乐新风格形 成了,革命的内容、戏剧性的交响乐发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种重 大革新等等,在这一时期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贝多芬最杰出 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聋状态中创作的。

1815一1819年是贝多芬经历的四年危机时期。当时,欧洲陷 入了反动的封建复辟时期,资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杀,黑暗 笼罩着欧洲大陆。这个时期贝多芬的思想较为复杂,他的自信和 坚定被失望和动摇所袭扰;创作上的英雄风格向抒情性风格转 变;作品很少,大部分时间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编欧洲各国的民 歌上。这充分说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共和主义者是有其历史局 限的。然而,贝多芬最后终于从沉默中挣扎出来,度过了他的危机 时期。从1819年起,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 斗争中来。此时他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乃 至他创作中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作品都 具有深刻的意义。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 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 贝多芬举起乾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 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 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 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 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 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 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 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 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 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 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通过对贝多芬九首交响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其中四首 (即第三.五、六,九首)标题性交响曲的剖析,我们不仅可以 了解贝多芬全部创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伟大而纯真的思想,而且 可以了解到交响乐创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响乐是如何从 海顿、莫扎特时代过渡到以舒柏特、门德尔逊为代表的新发展时 期。早在贝多芬在世时他就已被公认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音乐家, 他既是伟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驱而载入史册。

iii
卡拉扬 (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奥地利 指挥家。生于萨尔茨堡。自助 学钢琴,曾迸维也纳音乐学校 和萨尔茨堡的莫扎特音乐学 院学习。他的指挥生涯先从小 城马尔姆开始,1934年考上 亚深歌剧院的指挥才渐获名 声。1938年被聘为柏林歌剧院的指挥。1947年任维也 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乐友协会管弦乐队指挥。1949年 起兼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常任指挥,1950年兼任伦 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55年任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 常任指挥,1956年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音乐总指 导,1967-1969年任巴黎管弦乐团的音乐指导。人们 称他为"欧洲音乐的总指导"。他也是拜罗伊特、萨尔 茨堡音乐节的主要人物。1967年开始主办他个人的音 乐节──复活节音乐周。他有惊人的指挥技巧,与乐队 配白如水乳交融,通过热情洋溢、奔放豪迈的演奏,将 音乐准确而强有力地传达给听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