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必须注意(转载篇) 给高三学生重新讲个“六项”注意 高三学生都在紧张的备考。都愿寻求一个最佳学习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加速度,上台阶,考个理想的大学。但事实上,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学习刻苦,也很投入,就是效率不高。究其实,不少学生都在紧张而扎实地干瞎头活,做无用之功。 为此我给大家讲个“六项注意”: 一、要注意树立总分意识 因为高考最终要看总分。要集中优势兵力,抓潜力学科,有些同学往往只抓弱科,而忽视了优势学科的稳定与提高。哪个学科在短时间内能拿分,就在哪个学科上用大劲。在此不是不要抓弱科,而是在抓弱科时,要抓住提分的关键点。比如文综的政治、历史,要在“背”字上下功夫,只要背过,就能得分,何乐而不为呢? 二、要注意规范作题要求 答题的规范要自我训练,对自己要进行一次性成功训练,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对;有的还需要定时定量进行训练,比如作文,高考时需多少分钟完成,平时练习时就应当像高中考一样地限时限量一气呵成。只有这样,高考才会稳操胜券。 三、要注意学习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学习需有个人计划,比如背英语,要有计划性,每天背多少,要按计划,要管住自己;同时学习要有针对性,学会查漏补缺,要把你的“常考易错题”做为重点,有针对地反复进行强化矫正。 四、要注意掌握应试技巧 有这样一句话“高考做题不求全,一卷作文要做完”。先做基本题,先把有把握的题做好,而后检查,在保证准确无误时,再做些有难度的题,能做多少做多少,不一定非做完不可。但一卷要做完,语文的作文和英语的作文一定要做完,做不完就标志着作文不及格,一定审清题,要把开头写好,要开门见山,不要拖泥带水;结尾要和开头呼应,要紧扣题。 另外,打算草的技巧也要讲究,把算草纸分成栏,按栏进行打草,这样,需检查时不必再打算草,只要看原来的草纸进行检查就可以了。若此,会节省出好多时间,把节省的时间拿出来,进行试做些难题,能做几步做几步,能得几分得几分。这样,才会提高正确率,提高总分。 在答题过程中,要做到抓分不抓题,抓强不抓弱,要学会抢分,要把站脚分抢到手。入题快的要先答。要减少学科的跳跃性,不能一会儿做物理,一会儿做化学。这样,必然会造成时间的配比失衡。 六、要注意学会自我调整,要有抗震性 ⑴意识的调整。增强自信,自卑和怯懦的心理永远是考生考试的大敌,不相信自己和过低的估计自己,会使自己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无法发挥。一般说来,高三作为特殊阶段,学生都会程度不同的紧张、烦躁,焦虑、焦躁,其实属于不正常的正常现象。你想,谁会不紧张呢?但反过来说,谁的心理调整得好,谁为上。 ⑶举止的调整。要有保护意识,运动有度,举止有度。切忌大运动量的运动,如踢足球等,踢伤了后悔莫及。 高三学生考前的五个“关键点” 关键点1:增强自信 自卑和怯懦的心理永远是考生考试的大敌,不相信自己和过低的估计自己,会使自己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无法发挥。一般说来,高三作为特殊阶段,学生都会程度不同的紧张、烦躁,焦虑、焦躁,其实属于不正常的正常现象。良好的心态,应是内紧外松,张弛有度,保持自信,适度紧张。在考前谁的心理调整得好,谁就是胜利者。 关键点2 :夯实基础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成也基础,败也基础”。无论是学习好的,还是差的,要出成绩,抓基础最有效。有些学生之所以成绩上不去,根本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牢靠。数学、物理差,很大程度是有的连公式都没有记牢;英语差,很大程度是有好多的单词和短语,没有记住。还有些学生,本来学习很不错,考试常常是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这小的错误,说到底就是基础知识没有夯实所致。这一段时间要回归基础,回归课本,突出主干,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脉络,强化记忆,进而融会贯通地掌握教材的重点、关键点。从学生多年的考试来看,学生丢分的根本不是新题、难题,而是基础知识。由于基础知识不牢靠,把不该丢的分而丢弃了。 关键点3:学有针对 一般来说,高三的老师对于高考考纲的理解、重点难点的把握,肯定比同学更有经验。因此,学生的复习计划最好按照老师的复习进度来制订:但要知道,老师的进度是针对全班同学而言的,每位同学个体的学习是有差异的。考生应该实事求是,根据自己学习程度及状况灵活的完成老师布置的每项复习任务,包括作业和习题,视自己的情况,记住老师所提醒的一些特别是“自己”常犯的错误。 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要学会选做作业,把一看就会,一做准对的题,建议不要再做,着力做一些既有概念性,又有可做性还有可考性的,千万不要机械的作业,眉毛胡子一把抓,会的不会的一股脑全做,也千万不要认为哪科老师厉害就做哪科,哪科让交作业就做哪科的;对一些难题,读三遍都找不到感觉的,建议老师讲了之后再做,若真是这样,才会节省出好多时间,把各学科每次考试,特别是重要考试(模拟考、校际联考)的错题进行再次纠错。 关键点4:挖对潜力 高考最终要看总分,即使偏科也无妨,只要能入围就是胜利,所以要集中优势兵力,挖出、尤其是挖对潜力学科。 潜力学科,说白了就是自己最能增分的学科。这最能增分的学科,不管是强科还是弱科,也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只要通过复习,能增分就好。哪个学科通过复习能增分,就在哪个学科上用大劲,哪个章节通过复习能拿分,就在哪个章节上用大功。 一般说来,在复习过程中,考生注重抓弱科、弱项,按道理说没有错。但要明白,你抓的学科或章节能否为你增分,假若大有潜力,一抓就灵,抓而有效,当然要大抓特抓了。而有些学科或章节尽管很弱,往往是抓而不灵,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或徒劳无功,就不要使大劲抓了。因为这样盲目的抓弱科,盲目的查漏补缺,实在不科学。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考试的所有学科排个序,把每个学科的章节也排个一二三,哪个学科、哪个章节最有潜力、最能增分,哪个学科、哪个章节次之。比如一排序,感到数学潜力最大,尽管是强科,最能增分,通过查漏补缺,准能增20分,而物理是弱科,通过查漏补缺,最多增10分8分,那显而易见,要在数学上下劲为好。这才叫“挖对了潜力”。 关键点5:会题不错 高三学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应知应会”的题做对。而事实上,每次考试下来,不少学生都有这种遗憾,本来不该丢分的题,结果给丢了分。甚至有的丢几十分。难题没得分,可以理解,而会题做错了而丢了分,这是犯了典型的低级性错误。要解决此问题,就要在“准”字上用工夫,就要“抱瓜寻藤找根源”,是审题不清出了错丢了分,还是计算过程出了错丢了分,还是没时间做,还是忘了做,还是一时的遗忘不会做等等,要一一加以总结,进行反思。以保证在考场上会题不错。 在考场上的“八字”做题原则 我的做题原则是:“会题不错,难题敢做”。 在考场上,首先要力争做到“会题不错”。要着力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会做的题,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运算的正确、用语的科学,防止会而失分。要追求做一个,对一个,做两个对一对。最怕的是会的没有得分,而不会的也没有得分。 所谓“难题敢做”,是指在保证会题不错的基础上,若还有答题时间,这时要敢于做难题。在考场上,难题是不容易做对得分的,但要敢于迎难而上,能做多少做多少,能得几分得几分。在做难题时,要学会分段得分。高考阅卷评分办法是“分段评分”,或者“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所以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应对难度较大的题,实为一种高招儿;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聪明之举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演算几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试题,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难题拿小分”,确实是个好主意。 当今的高考最终还要看总分,即使偏科也无妨,只要能入围,就是上层次的胜利,所以要集中优势兵力,挖出、挖对潜力学科。 潜力学科,说白了就是自己最能增分的学科。这最能增分的学科,不管是强科还是弱科,也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只要通过复习,能增分就好。哪个学科通过复习能增分,就在哪个学科上用大劲,哪个章节通过复习能拿分,就在哪个章节上用大功。 一般说来,在复习过程中,考生注重抓弱科、弱项,按道理说没有错。但要明白,你抓的学科或章节能否为你增分,假若大有潜力,一抓就灵,抓而有效,当然要大抓特抓了。而有些学科或章节尽管很弱,往往是抓而不灵,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或徒劳无功,就不要使大劲抓了。因为这样盲目的抓弱科,盲目的查漏补缺,实在不科学。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考试的所有学科排个序,把每个学科的章节也排个一二三,哪个学科、哪个章节最有潜力、最能增分,哪个学科、哪个章节次之。比如一排序,感到数学潜力最大,尽管是强科,最能增分,通过查漏补缺,准能增20分,而物理是弱科,通过查漏补缺,最多增10分8分,那显而易见,要在数学上用劲为好。这才叫“挖对了潜力”。 15大临场方略助你决胜高考 临场心态
考试技巧
旁门左道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