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甲流知识123

 灵魂制造 2011-02-12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组液病毒科,球型,直径80-120nm,基因组为RNA病毒。其特点是容易发生变异。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容易发生变异。

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主。
 
甲型流感、禽流感和普通流感的对比
一、甲型H1N1流感
1、传播途径:该病毒非常活跃,可由人传染给猪,猪传染给人,也可在人群间传播。人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
2、症状:人类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最明显症状是“最初出现类似普通流感症状,但体温突然超过39度,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
3、潜伏期: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在人体潜伏7天后才表现出病症。
4、死亡率:甲型H1N1流感的死亡率为6.77%,比一般流感要高,其高致死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病毒来势凶猛;二是民众起初对新疾病不重视,以为是普通感冒,很多人自己随便吃些药,错过了发病初72小时的最佳救治期。
5、易感染人群:甲型H1N1流感致死的患者年龄绝大多数在20岁至45岁之间,属于青壮年。
6、防治疫苗:人类在甲型H1N1流感之前前研制出的所有流感疫苗对于甲型H1N1流感都无效,但人感染猪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二、禽流感
1、传播途径: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
2、症状: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
3、潜伏期:人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3天,通常在7天以内。
4、死亡率:人患禽流感死亡率达60%。
5、易感染人群:在已发现的感染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其属于易感人群。
6、防治疫苗:各国已在研制预防禽流感的疫苗。
三、普通流感
1、传播途径:人际传播,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2、症状:普通人流感与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相似。
3、潜伏期:流感的潜伏期为1-4天,平均为2天。
4、死亡率:普通流感可致死,但死亡率较低。
5、易感染人群:四类最易感染流感的人群,分别是:老年人,患有肝脏、肾脏、心脏等慢性病的人群,经常接触流感人群的医护人员,儿童。
6、防治疫苗:已研制出可预防流感的疫苗,接种时间多为每年10-11月中旬,每年接种1次。
 
 

甲流成为季节性流感 九招避免病毒滋生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甲型H1N1流感发病正在抬头。目前正值流感流行季节,甲流疫情会不会再度大流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光研究员日前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甲流已成为一种普通的季节性流感,尽管一些地区发病人数在增多,但可以预计今冬不会出现2009年那样的大流行。

  冬季天气寒冷,容易受凉,人们抵抗力下降,因此当前我国各地流感发病率确实有所增加,但都属于正常的。而且,呈现出季节性甲型H3N2流感、甲型H1N1流感、B型流感共同流行的特点。在不同地区与不同时段,这3种流感病毒流行分布虽有不同,但都属于正常。曾光称,全球甲流大流行已经过去,相当多的人对其已经有了免疫力。特别是已经接种过甲流疫苗的人群,大多已经获得了保护力。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甲流是通过飞沫传播,而非空气传播。因此,只要做好防护措施,一般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谈话不要面对面,要保持一定距离。曾光强调,感冒后就应该赶紧戴口罩,这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微生物科主任倪语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一旦接触到甲流病毒,只要尚未出现感染症状,用以下几种简单的方法,就可以避免病毒在体内繁殖、致病:

  1.勤洗手、勤洗头、勤洗澡、勤刷牙漱口;

  2.不要用手抠鼻,且尽量不要去接触头面部,接触后要洗手;

  3.每天用温盐水(或漱口水)漱口两次。甲流病毒在鼻喉腔内要经过两三天,才开始增生并出现症状,简单的盐水漱口就能有效抑制病毒繁衍;

  4.每天用温盐水至少清洗一次鼻孔。洗脸时,用纸巾捂住鼻孔,用力将鼻内物质喷出,然后以棉花棒蘸温盐水清洁鼻孔。这对减少鼻中的病毒量非常有效;

  5.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类水果等,可增加自身免疫力;

  6.多喝温开水或热汤,其功效和漱口一样,随着热水或汤水而进入肠胃的病毒是无法生存或致病的;

  7.经常开窗通风,多做户外运动,不要去人多且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在公共场所尽量与别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8.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时,要自我隔离,外出一定要戴口罩;一旦出现病情加重,有其他疾病或体弱者要立即就医;

  9.遵守公共礼仪,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都要用纸巾捂住口鼻,并将纸巾丢弃在有盖垃圾箱内。
 
 
 

六招预防流感:使用肥皂用流动水洗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0日07:41  南京晨报

  节后上班第一天,南京各大医院里输液室感冒患者已与平时没有区别,呈现出爆棚局面。与此同时,据报道,北京香港多人因感染甲流死亡。这让不少市民担心,甲流是不是来了?昨天,记者从南京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一直处于甲流真空的南京也发现了甲型H1N1流感的踪影,但尚无死亡病例。

  输液室挂水6成是感冒患者

  “我从过年前就感冒了,回到老家还挂了三天水,到现在还没好,不会是甲流吧……”节后上班第一天,很多带病过年的市民还没从感冒中走出来。看到网上报道北京、香港多人死于甲流,同事小刘禁不住担心起来。

  小刘的担忧并非个案,昨天,记者在鼓楼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输液室采访发现,尽管是年后上班第一天,但医院输液室已经人满为患,不少市民都遭遇同小刘一样的情况,与感冒病毒一起过年。“从早上8点到下午2点,输液室不会有空位置的,130多张输液躺椅都坐得满满的,”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中心副主任秦海东说,输液室60%的挂水患者都是感冒,每天都有100多个感冒患者来打吊针。

  不过,在医生眼里,这一波感冒高峰与元旦后的高峰相比平静了许多,但患者依旧很多。

  南京发现甲流踪迹

  北京、香港多人感染甲流死亡,南京这么多人感冒,是不是甲流?对此,南京市疾控中心急传科科长洪镭告诉记者,1月份后,流感进入了高发季节,南京5家流感哨点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南医大二附院、中大医院———每家医院每个星期都会送流感样标本到疾控中心来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今年的流感病例与往年相比没有明显增多。

  不过,他透露,最新的检测已经发现了甲型H1N1流感的踪影,好在尚没有死亡病例,甲流仍然处在散发状态。目前,南京流感表现为甲型H1N1流感与普通季节性流感并存的局面。

  高危人群要警惕

  专家说,之所以市民对甲型H1N1流感很恐慌,是因为在流感家族中,甲型H1N1流感是新变异出来的型号。不过,现在这个病毒已经被认识,而且是可以治疗的。经过“对抗”发现,死亡的人多数是因为有基础性疾病,虽然很多壮年也死亡,但这些死者都是有一些免疫系统或者有心脑血管疾病的。

  因此,洪镭特别提醒,老人、婴幼儿、孕妇,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等高危人群,要注意加强锻炼,保持个人卫生,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再冷,也要给屋子透透气

  专家说,在流感流行时期,普通人群只要保证良好的个人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均可有效预防流感,尤其对老人和儿童来说。专家提醒,这个天,再冷都需要给屋子透透气。每天至少给屋子1—2小时的透气时间。

  市民可以通过下列举措防流感: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记者戚在兵

  京港两地甲流

  已致13人死亡

  2011年以来,北京和香港两地已有13人死于甲型H1N1流感,北京确诊195例。有别于往年的是,此次甲流流行中,幼童及非年长慢性病患者中出现了严重个案。

  今年以来,北京市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95例,死亡4例,其中一例死于春节期间。北京市卫生局8日表示,由于今冬天气干燥,又适逢流感等疾病高发期,2月2日零时至2月7日零时,北京市421家一级以上医院累计监测门、急诊就诊人数19.9万人次,其中符合流感样病例的人数为6448人;2月2日零时至2月8日12时,北京16个区县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1例,死亡1例。

  香港正值冬季流感高峰期,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总监曾浩辉8日表示,上月24日至今,已有9人因甲型H1N1流感而死亡,另有30多名流感患者在公立医院深切治疗部留医。预计今季流感高峰期将持续至3月底。

  曾浩辉指出,今年流感高峰期的主流病毒为甲型H1N1流感,引发严重并发症的个案及就诊人数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有别于往年,今季严重个案不限于长者,亦包括幼童及非年长的慢性病患者。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学校即将复课,曾浩辉提醒家长,子女若有发烧等流感病症就不要上学,以免在校内传播。
                                                                                                                                                                                                    广州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