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DI郑永晖:推动持续创新的五个动力 | 电子创新网

 成长中的红杉树 2011-02-14

ADI郑永晖:推动持续创新的五个动力

星期六, 06/12/2010 - 14:42 — 创新网小编

ADI 公司亚洲区副总裁郑永晖(howard cheng) 提起ADI公司,很多人立即会想到其领先的数据转换和信号处理器件,40多年来,作为领先的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IC) 制造商,ADI 的产品广泛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领域,ADI何以不断创新引领高性能模拟技术的发展?ADI如何把握住电子产业发展的脉搏?ADI企业内部有什么样 的创新文化?近日,电子创新网总编张国斌近日采访了ADI 公司亚洲区副总裁郑永晖(Howard Cheng),郑先生拥有20 年的电子行业从业经验,他结合自己的体会首次分享了ADI创新的要诀,以下为采访全文。

1.电子创新网:结合ADI的经验可否介绍下您对创新的理解?您认为什么才是创新的核心?
郑永晖
:以我的理解,创新就是在 一个不受局限的平台上把创意具体化和实现,最后能够解决产业或公司面临的问题 , 这里面包含的含义就是创新不一定是单指硬件的创新更涵盖其他形式例如商业模式的创新、渠道的创新等等,创新的结果是要解决问题,创新的核心是人,鼓励冒险 的文化可以创造更多回报机会,ADI清楚风险与回报的关系。我们每年要开发并向市场推出300多种新产品。哪家公司最先向市场推出解决客户问题的新产品, 就能赚取丰厚利润,近50年来,创新一直是ADI的活力源泉。

2.电子创新网:那从这点出发,ADI如何利用创新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郑永晖
:从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ADI提倡让客户“Design convenient”,就是帮助客户解决他们最大的问题--当然,很多客户可能会说,降低成本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实际上,我们认为如果设计没有解决客户 的问题,即使成本再低也没有实际意义,所以最近几年,ADI除了成立市场部门去了解客户需求外,还招募了大量FAE人员,我们跟最大竞争对手的主要区别是 我们前端FAE基本可以满足或接近客户的需求,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达到技术创新的层面。

3.电子创新网:客户的需求是很多的差异也很大,ADI是如何实现“Design convenient”?
郑永晖
:对于模拟器件来说,要满足众多客户的需求难度是很大的,总的来看,ADI通过四个方面来满足客户丰富多样的需求:
1、我们从最小单位器件开发了很多实验室电路,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对于国内客户来说,相当多的问题是拿到一个器件后如何设计电路使其达到最好效率或者性能 发挥到极致,这对模拟器件来说是很难的,我们的实验室电路就是给客户一个经过验证的电路,它可以达到最好性能,如果符合客户需求他们就可以直接应用。
2、我们针对客户的共性需求会提供参考设计方案,所谓参考设计就是可以对比,客户可以拿这个方案和他的需求对比,然后修改完成自己的设计,当然,这需要我们和客户的交流和沟通获取他们的需求。
3、我们开发了很多工具软件,例如大量的模拟电路仿真、射频电路设计软件和电源管理软件等等
方便客户解决实际设计难题。
4、互动内容:我们也制作了很多视频,让客户可以通过视频看到直观的设计,我们开通了博客搜集客户的反馈兵和他们互动,很多客户都是很乐于分享他们的需求的。

如何以后能把模拟设计做到像方便面一样开箱即用就便利多了。

4.电子创新网:从您的经历来看您认为哪些因素制约了本土公司的创新力?
郑永晖
:以我的观察来看,目前制约创新的技术因素越来越少了,因为互联网已经很发达了,获取技术已经很便利了,我认为制约本土创新力的 主要来自公司对创新的理解,我接触过很多本土公司,他们也有创新的动力,但是他们通常认为创新一定来自硬件,其实这个不尽然了,创新的层次是多方面的例如 商业模式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渠道的创新等等。

我们可以看到国内IT领域有两个公司在创新方面做的不错,一个是阿里巴巴它实现了电子商务的创新,一个是百度,他的贴吧很有创意,李彦宏曾说过搜索引擎很难黏住客户,而用贴吧用贴可以黏住客户,从哲学角度看创新其实就是黏住客户。

未来10年本土公司应该会有大量不错的创新出现,如果把创新定格在硬件则会限制创新。
另外,创新也是需要有方法论的。

5.电子创新网:您认为什么样的方法论适合本土公司?
郑永晖
:其实很多深奥的道理看似都很简单,爱看金庸小说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行走江湖混进武林最好的方法只有一个字“学”,依据我的经验,我觉得创新的方法路也很简单--就是PDCA循环,很多人对这个很熟悉了,这在质量管理中应用的很多。

如下图所示:

PDCA循环

PDCA循环

道理虽然很简单很多人也知道但是为什么真正做到的很好呢?这可能是东西方认知上的一个差异还有就是我们东方人太聪明了(笑)--我们东方人讲感性有 句话说“冷暖自知”,就是自己把握冷暖的感觉,没有标准来评断,西方就不同了,他们会把一个具体数字作为评定标准例如50度就是热等等,具体到PDCA方 法论上,很多人会跳跃式走这样就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工程上的东西是需要科学化的,这个科学化就是可以去假设去验证的,有句行话叫“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但是我们国内很多企业变成了“大胆假设不去验证”这样造成了了决策上的失误和判断错误。

其实在产业发展中,有很多因素是我们难以掌握的,比如2009年的经济危机,还有就是今年突然冒出来的很多“猪”小国(指今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波及的国家的头一个字母组合为PIGS),这些都是我们难以掌控的,我们能掌握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方法论问题。

6.电子创新网: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公司或者组织处于商业目的推出了很多新标准,如何去评判这些标准是否有生命力呢?
郑永晖
:这还是方法论的问题,就是用PDCA,ADI一直采用这个方法,对一个市场的未来一个技术的未来都是先假设然后去反复验证,不 断修正,例如判断一个市场会起来,但是结果这个市场没有热起来,我们会反复检讨:为什么没有起来?自己哪些做错了?判断的依据是哪些?这样就逐渐把握住了 市场和技术的未来。

从中文角度来看,领导--就是“拎”出来,“导”就是去修正,就是不断验证,我以为不管是企业还是业务团队重要的是看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6.电子创新网:您如何看待中国自主主导的标准?
郑永晖
:我认为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占据了先机,作为发展中国家,制订自己的标准更是战略层面的东西,类似孙 子兵法说的“声东击西”,制造一些标准迟滞国外领先者的发展--至少要他们花时间来支持这些标准。而且这些标准如何国际化,就更好了,我们当初98年左右 推TD-SCDMA标准的时候反对的声音很多的,现在发展到4G TD-LTE的时候就自然多了也获得了认可。

我常说我们这一代人很辛苦,我们是在用青春换取以前抽烟片的时间,没有办法啊。
不过本地标准应该是自主创新发展过程的手段和必经道路,但不能当成最终目标,否则就是锁国,走不出国门的,看看现在的日本最明显,日本最喜欢制订各种标 准,我们看看手机,基本60%以上的器件由日本主导--例如高清屏、无源器件、结构器件、DRAM、手机电池等等,但是结果如何呢?结果是日本没有一个手 机品牌可以成为国际大牌。

另外,有个开放的平台也利于创新,有了竞争才有利于创新,因为人天性是懒惰的,有了竞争和压力才有创新的动力。

7.电子创新网:本土IC公司近年来进步很快,面对这样的格局,ADI如何应对?
郑永晖
:我说过有竞争才有创新,我们非常欢迎这样的竞争,竞争也有利于人才的发现。
我们的策略是就地取材--我们利用本地人才做设计,一方面了解本地客户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把针对这些需求的产品推广到国外。

过去5年,我们在中国的IC设计人员一直在增加,目前我们公司有将近40%为IC设计工程师在中国就有近300号人,我们全公司有3000名工程师,这个比例和数量是非常高的。

我们一直执行大学计划,和本土大学有很好的合作,我们的大学竞赛进行了多年,我们认为大学竞赛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1、可以发现人才储备人才;
2、可以和大学紧密合作并获益;
3、为国内高学科模拟贡献做好基础工作。
总的来说我们非常欢迎竞争,竞争让ADI跑的更快,竞争也让ADI看到更多机会,发现更多人才。

8.电子创新网:结合您的经历,您认为ADI还有哪些好的做法利于创新?
郑永晖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认为一个好的方法是要聚合集体的智慧,这方面我们从07年开始每年都举行亚洲技术 大会(ATC),这是一个平台,可以让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印度的工程师一起分享他们的发现、他们的创新并解决创新中的问题。这个平台还有利于本土工程 师和其他团队紧密的合作共同解决技术问题

我们的会议每次举行3天,有150多人参加,会有ADI的技术大拿发表演讲分享技术见解,所有的讨论都围绕IC的开发和系统方案和关键应用,我们还会邀请主要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分享他们的研究工作,此外还会邀请关键客户参与,便于未来产品的开发。

这个活动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但是我们认为是很值得的,因为闭门造车是很难激发灵感的。

9.电子创新网:很多公司初创时有创新的动力,但是后来逐渐丧失了这样的动力,结合您的经历,您认为如何才可以推动创新的可持续性?
郑永晖
:我认为推动持续创新需要五个动力:
1、关联性: 以ipod为例,它没有什么新技术,但是才解决了音乐查找的关联性问题,让用户查找音乐更方便,解决了客户搜集音乐的难题,这样的关联性就是一种创新。
2、好奇心:没有好奇心不会有创新,它是创新的动力,关键是在好奇的驱使下去解决问题。
3、验证;验证是创新的基础,要反复去是实验,去检验。
4、洞察力:在验证的基础上要有洞察力,去发现蛛丝马迹。
5、在前四个的基础上,要有一个平台来聚合好的点子,例如前面提到的亚洲技术会议,每年会举办一次,让所有来自员工的想法都可以自由地呈现,这样的平台对于推动持续创新非常有益。

10.电子创新网:ADI是如何支持本地工程师使他们的产品实现创新?公司为本地工程师提供哪些支持?
郑永晖
:ADI支持其工程师进行创新的产品开发,并愿意为结果和回报尚不确定的产品或技术进行投资。换句话说,我们会让工程师尝试一下。如果他们失败了,我们会继续支持并相信他们,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

ADI十分看重产品的研发与创新。 我们在全球共设有30多家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北京和适合分别设有两家,设计人员达到百名。ADI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就占到了总收入的20%。这在业内绝对是个不少的数字。

另外,公司一年一届的大学创新设计奖就是本着培养更多的设计人才而定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687名高校设计学生参加过我们的设计竞赛。今年已经是 第五届,报名的参赛队达到460组,超出了以往四届。这次ADI不仅准备了多达120种芯片供学生申请并应用在作品中,同时,我们还请中国技术支持中心的 同事来亲自解决学生在设计当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这些投入完全证明了ADI在研发人员上的培养以及如何支持研发人员到达创新方面的决心。

11.电子创新网:您认为在中国创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什么因素影响这本地的创新?为什么?
郑永晖
:中国创新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是将中国的半导体行业从“复制设计”业务模式向创新型业务模式转换。促使中国继续向创新型业务模式 转换的两大因素是教育和设施。中国的大学需要与当地企业更紧密地联系,让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学到知识。最优秀的工程师都拥有丰富的经验。他们能够产生创新 想法。像ADI的UDC等项目有助于培养出更有能力的工程师。 刚刚提到,目前已经有3687名学生参与到了ADI的设计竞赛中来。第二个因素是简单的实体。像ADI的北京设计中心等为当地工程师提供了工作机会。 今年是北京设计中心成立10周年。从2000年的26人扩大到了现在的将近60人。

12.电子创新网:有些人认为中国不需要创新,本地工程师要做的就是尽量降低系统成本,您是否同意此看法?为什么?
郑永晖
:目前“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变,因此具有高技术价值和水平的产品,才能真正占领市场,获得机遇。中国不能做世界先进 科技的工厂,要做先进技术的创造者,引领先进技术的发展。通过创新来解决以前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此催生的方案或者技术都属于创新的范畴。例如中国 政府这些年在创新的布局就是要通过创新的来手段产生符合中国消费者或者企业形态符合本地需求的方案。

中国的工业被世界视为“复制设计”模式。中国工程师擅长复制和设法降低总体系统成本。这是市场中一个有用的职能,因为低成本是一个消费者推动因素。 这种方式为中国的大型工业提供了多年的支持。但这种业务模式意味着中国是追随者,而非领导者。中国工程师是在运用别人的想法。这种模式的一个问题就是,客 户要求在不断变化,因而“复制设计”业务模式很难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获得成功。与“复制设计”模式相比,更为创新的业务模式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因为工程 师从来无法真正确定全新的创新产品能否成功,客户会不会购买,产品开发需要多长时间,甚至无法确定产品能带来多大利润。复制设计的方式则更为简单,因为这 些业务和技术问题在开始工程设计工作之前就已经有了答案。

总而言之,做一个追随者并没有什么错。一家公司可以运用“复制设计”模式大获成功。成为创新者需要冒更大的风险,但回报也大得多。ADI认为作为创新者更加有趣,因为你在工作中可以接触到令人振奋和感兴趣的东西。

13.电子创新网:ADI是半导体行业中的创新的领袖,您能否分享创新文化的建立?公司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激情?
郑永晖
:ADI坚持遵循以下原则,从而成为业内最具创新性的公司之一:
1.雇用优秀员工,允许他们失败。创新就是突破界限,尝试他人未曾想过或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失败乃成功之母。参加我们大学创新设计竞赛的学生队中,许多学生也都是在不断探索与总结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他们的作品的。
2.建立一种“没有点子就是坏点子”的文化。人们针对自己的想法会有更优秀、更努力的工作表现。
3.了解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什么才是重要的。不是钱,而是同行的认可。ADI有一个同行认可体系,并且每年会举办一次技术大会(GTC)。ADI工程师可以在GTC上互相交流创新想法。这些讨论一直都非常活跃。
4.ADI工程师与客户工程师对话。通过对话,他们可以了解我们的客户注重什么。了解客户需求为我们的工程师提供了开发新产品来帮助客户的动力。 例如我们的北京设计中心,中心的设计人员都会与客户做紧密的沟通,他们在通讯,医疗及消费产品的客户中都保持着这样的沟通。

14.电子创新网:最后,可否介绍下ADI公司在中国的运营情况?您认为在接下来的5年内有哪些新兴的应用将出现?为什么?
郑永晖
:毫无疑问,中国市场是ADI最看重的市场之一,最近五年间ADI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增长,从2006年的公司收入比例看,中国占到11%的份额,而到了2009年,中国的份额就增长到了19%,在这四年当中,中国成为了增长最快的国家。

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在一些行业上的积极投入与支持,给ADI带来了大量的市场机会,特别是在汽车,医疗等方面。
-ADI是转换器的业界领导者。我们的市场份额是最大竞争对手的两倍多。 ADI的转换器产品在行业内占到46%的市场份额, 这个比例与后面的7家竞争对手所占份额的总和还要多。
-ADAS1128 128通道、24位ADC可以提供四维实时心跳图像。它结合了集成、转换速度、精度和低功耗优势,让客户得以研发出可最终帮助治愈破坏性疾病的创新产品。
-ADI是三大汽车市场的业界领导者:安全系统、传动电子和信息娱乐系统。汽车制造商运用ADI MEMS、放大器和DSP技术让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同时设计出更安全、更环保的汽车。ADI是提供MEMS产品的唯一大型模拟器件公司,这种结合方式让 我们得以超越传统信号链和应用进行创新。

- 我们的工程师也与客户密切合作,共同开发出能够实现客户应用中最急需功能的技术。同样,ADI的信号处理技术能够将实际音频、语音和视频等转换为数字形 式,在模拟和数字世界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从而使数码相机、数字媒体设备和智能电话等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从我们新一代的高性能模拟和数字输出MEMS麦克 风,到我们的视频处理产品,再到我们的透镜驱动解决方案,ADI的技术让最终用户能以更高的清晰度和精度看、听、说,重新定义了用户体验。

概括起来来说我们看好2个支柱产业,2个新兴产业和一个机会产业,分别是:
2个支柱产业:通信和基础建设(包括智能电网、交通、公路建设等)
2个新兴产业:汽车电子和保健医疗;
一个机会产业:就是消费电子,消费电子变化,孕育很大的成长机遇。

受访人简历:

ADI 公司亚洲区副总裁郑永晖(Howard Cheng)
Howard Cheng 先生是ADI 公司亚洲区副总裁,他负责的市场包括大中华区、韩国、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Howard Cheng 先生拥有20 年的电子行业从业经验,在台湾的多个公司和领域担任过从设计工程师、设计经理到企业业务主管的不同职务。
在加入ADI 公司之前,Howard Cheng 先生在多个电信公司担任过设计、产品营销部门的高级管理职务。他拥有台湾淡江大学的机械工程学学士学位。

公司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