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山居士的博客--翁维良治疗心血管疑难病临床经验

 昵称3229476 2011-02-14
翁维良治疗心血管疑难病临床经验
张东 副主任医师

病例一
  视频

病例一
  李某某,男,61岁。
  1998.11.24(第四诊):家属代述,天气变化胸痛未加重,每天早晨大便时发作心前区疼痛,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黄芪15g 太子参15g 三棱15g 莪术15g 郁金12g 茯苓15g 全瓜蒌30g 五味子10g 枣仁15g 黄精12g 珍珠母20g 桂 枝10g 良姜10g 12剂
  宽胸丸 4盒


病例一
  1998.12.1:心绞痛重度发作减少约三分之一,但每天早上均有发作,尤其大便时,脉弦,苔薄,舌质暗红,前方去瓜蒌加桃仁12g。
  98.12.8:家属代述,周六日明显好转,周一又发作,大便时胸痛发作减轻,活动明显增加,饮食睡眠好。前方黄芪加至30g。
病例一
  1998.12.15:近一周来心前区隐痛,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中午又有发作,腹胀,脉弦,舌质暗红,苔薄白。
  生黄芪15g 丹参15g 三棱15g 莪术15g 路路通15g 地龙12g 木香10g 郁金12g 陈皮10g 半夏10g 12剂


病例一
  1999.1.12:患者精神体力改善,心绞痛发作减少,三天来未发,每周服1-2片硝酸甘油,半月来大便时为咋发作心绞痛,脉弦细,苔薄白舌质暗红。
  黄芪15g 太子参12g 三棱12g 生地15g 莪术12g 五味子10g 郁金12g 地龙15g 全瓜蒌20g 桂枝10g 荜拨12g 良姜10g
12剂
  宽胸丸 4合

病例一
  1999.6.22:心绞痛未明显发作,硝酸甘油2-3月未服,予两天前下午活动后稍有憋气,腿酸,心情郁闷,烦躁,脉弦,舌质暗,苔薄白,边有齿痕。
  柴胡12g 郁金12g 赤白芍各10g 三棱10g
莪术10g 香附12g 丹参15g 红花12g
川芎12g 全瓜蒌15g 茯苓12g 合欢皮15g

病例一
  2001.6.26:心绞痛为发,一年余硝酸甘油未服,走路不发作心绞痛,可骑车3-5里,精神好,偶有胸闷憋气,睡眠及食纳均佳,脉弦,苔薄质暗。
  鲜藿香30g 鲜佩兰30g 荷叶15g 薄荷3g
三棱12g 莪术12g 川芎15g 红花15g
赤芍15g 枣仁20g 郁金12g 元参15g
12剂
病例一:讨论

  “冠心2号”
  红花、赤芍、丹参、降香、川芎
  红花“破血、和血、调血”、“通利血脉”;
  丹参“功同四物”,“破宿血,补生新血”,与红花并入心经,“补心定志、安神宁心”,二者一温一凉,相得益彰。
  川芎,血中气药,辛燥温散;赤芍柔肝活血;与川芎相配一刚一柔,刚柔相济。

病例一:讨论

  降香“行血破滞,宣五脏郁气”,芳香温通,配伍活血药,蕴含了王清任通窍活血汤活血通窍之意。降香有麝香芳香通窍之意,但无麝香耗散峻烈之虑。降香兼有行气活血,又蕴含了血府逐瘀汤行气活血、“气为血之帅”的制方原理
  一药兼有两方之长,使“冠心2号”集理气活血、芳香温通于一体,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一个经典方剂

病例一:讨论
  “冠心3号”
  红花、赤芍、丹参、郁金、川芎组成
  降香一味长期服用毕竟芳香耗散,用于冠心病急性期有较好的缓解心绞痛的作用,但若长期服仍嫌其有伤正之弊,因此翁老从临床出发,改降香为郁金,用郁金既保留了降香活血、行气、通窍的长处又较为温和,避免了降香久服耗散气血的弊端,利于长期服用。
病例一:讨论
  三棱︰气味俱淡,微有辛意。莪朮︰味微苦,气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血之要药。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其行气之力,又能治心腹疼痛,胁下胀疼,一切血凝气滞之证。若与参、术、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调血和血。
  若细核二药之区别,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朮,理气之力莪朮优于三棱。
  三棱、莪朮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而猛烈开 破之品转不能建此奇功,此三棱、莪朮独具之良能也。
病例一:讨论
  参、芪能补气,得三棱、莪术流通之,则补而不滞,而元气愈旺。元气既旺,愈能鼓舞三棱、莪术之力以消症瘕。
  尝用三棱、莪术各三钱,治脏腑间一切症瘕积聚,恐其伤气,而以黄芪六钱佐之,服之数十剂,病去而气分不伤,且有愈服而愈觉强壮者。”
  《本草汇言》:五味子,或亡阴亡阳,神散脉脱,以五味子治之,
病例一:讨论
  枣仁、五味子
  心主血,心藏神

病例一:讨论
  翁老认为心神不藏则心神不宁,心神不宁则气血不能平和,气血不能冲和则易致气滞血瘀,血脉易阻,因此心神不宁是导致瘀血的原因之一;而瘀血阻滞又可以导致或加重心神不宁,因此心神安定平和,血脉才能顺畅,反之亦然,因此心主血、心藏神二者相互影响、密切相关。
  翁老在治疗上把“心主血,心藏神”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益气、活血、养阴、开窍等诸法中加用安神养心,无论是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还是对于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的治疗,都明显增强了疗效。
  翁老经常选用养心安神的药物如酸枣仁、五味子、柏子仁、首乌藤、珍珠母等等。
病例一:讨论
  藿香、佩兰
  地龙、路路通
  桂枝、荜拨、良姜
  瓜蒌、半夏

病例二
    张××,男,58岁,干部。
  2005年9月夜间,突感胸闷憋气,心悸,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次日至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查心电图示房颤,对症治疗静脉滴注可达龙,西地兰症状缓解后出院。其间未规律服药症状再发。
病例二
  2005年12月19日阜外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房颤)、高血压、2型糖尿病。住院期间予 西药症状好转,恢复良好。出院后继续上班工作,坚持服用西药,初期控制可,07年出现乏力,胸闷、喘憋,心悸症状,西药控制无效,于2008年4月至翁老 处予中医治疗。

病例二
    中医治疗前的检查(2008.3.6)胸部正侧位片示心胸比0.6,超声心动示左房前后径58mm;左心室室间隔厚度11mm,舒张末期前后径64mm,EF 43%,后壁厚度10mm;右心室前后径30mm。
  中医治疗后8个月(2008.12.12)胸部正侧位片示心胸比0.53,超声心动示左房前后径49mm;左心室室间隔厚度8mm,舒张末期前后径62mm,EF 50%,后壁厚度8mm;右心室前后径27mm。
病例二
  2009.7.28胸部正侧位片心胸比:0.51,超声心动示左房前后径49mm;左心室室间隔厚度8mm,舒张末期前后径60mm,EF 52%,后壁厚度8mm;右心室前后径20mm。
  2010.1.27胸部正侧位片示心胸比:0.47,超声心动示左房前后径50mm;左心室室间隔厚度8mm,舒张末期前后径57mm,EF 52%,后壁厚度9mm;右心室前后径14mm。
活动耐量从
病例二
    首诊2008年4月10日
    【症状】2005年9月-10月胸闷、房颤、心衰,在北京阜外医院住院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西药治 疗,自07年以来加重,时有喘憋,活动后加重,尚能平卧。活动耐量减低,严重时走路需人搀扶,咳嗽,有痰,睡眠好,大便正常,出汗多,心烦汗出日夜均有, 双下肢稍肿,苔黄腻,脉沉细
    【治则】益气、活血、祛痰
    【处方】生黄芪 15g 太子参15g 土茯苓15g 全瓜蒌15g 薤白12g 陈皮10g 法夏 10g 白术12g 丹参15g 川芎12g 红花12g 北沙参15g 杏仁10g 猪苓12g
病例二
    08年5月8日二诊
    【症状】下肢不浮肿,咳嗽明显减轻,精神略有改善,痰灰色易咳出,乏力,走路每天2-3小时,出汗多,納可,大便正常,胰岛素每天24u,耳鸣,苔黄腻,脉沉细
    【处方】生黄芪20g 太子参15g 丹参15g 川芎12g 赤芍12g 红花12g 郁金12g 桔梗15g 茯苓15g 杏仁10g 白术12g 防风10g 葛根15g
病例二
    08年6月2日三诊
    【症状】大便每日2次变为1-2次,多矢气,味重,有粘液,納可,咳嗽痰灰白色,量较多,耳鸣减轻,空腹血糖8-9mmol/L,餐后10mmol/L,精神有改善。苔黄腻,脉结代
    【处方】生黄芪20 太子参15g 丹参15g 川芎12g 赤芍12g 红花12g 郁金12g 桔梗15g 白术12g 土茯苓15g 神曲15g 车前草15g
病例二
    08年7月14日复诊
    【症状】血压90/60mmHg,降压药尚未减量,早上痰多,但较前为少,出汗减少,恶梦不多,乏力,大便每日一行, 舌质暗红,苔中黄,脉结代。
  【处方】 生黄芪15g 黄精15g 玉竹12g 白术12g 防风12g 土茯苓15g 丹参15g 川芎12g 红花12g 车前草15g 郁金12g
桔梗15g 赤芍12g
病例二
    08年8月18日复诊
    【症状】活动后出汗多,上楼气短减轻,每分早、中、晚各1小时,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胰岛素42u/日,大便每日一次,痰量减少,舌质暗红,苔黄,脉结代。
    【处方】 太子参15g 生黄芪15g 麦冬12g 五味子10g 丹参15g 川芎12g 红花12g 赤芍12g 玉竹12g 土茯苓15g 泽泻12g 大腹皮15g 桔梗15g
病例二
    08年9月25日复诊
    【症状】 出汗已不明显,活动后气短明显,每日走约2-3小时,血糖空腹6.5-8.5mmol/L,仍有饥饿感,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结代。
    【处方】 太子参15g 生黄芪15g 麦冬12g 五味子10g 玉竹12g 丹参15g 川芎12g 红花12g 赤芍12g 土茯苓15g 泽泻12g 葶苈子12g 猪苓12g
病例二
    08年12月20日复诊
    【症状】心悸胸闷,痰不多,可上6楼,舌质紫,苔黄,脉滑。
    【处方】 太子参15g 北沙参15g 玉竹15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土茯苓15g 白术12g 泽泻12g 苡米15g 黄芩15g 丹参15g 赤芍12g 红花12g
病例二
    09年3月19日复诊
    【症状】出汗多,不感热,可上10楼,体力可,眠好,血糖7-8mmol/L,饮酒3-4年,白酒一斤,舌质暗红,苔黄,脉沉细。
  【处方】 太子参12g 北沙参15g 玉竹15g 生黄芪20g 白术12g 防风12g 丹参15g
土茯苓15g 赤芍15g 五味子10g 麦冬12g
山萸肉10g
病例二
    09年7月30日复诊
    【症状】出汗多,心烦易怒,精神体力可,质暗,苔黄腻,脉沉细。
    【处方】 藿香12g 佩兰12g 荷叶15g 玉竹12g 北沙参12g 丹参15g 川芎12g 红花12g 五味子10g 山萸肉10g 麦冬12g 土茯苓15g 郁金12g 黄芩15g
病例二
    2010年1月28日复诊
    【症状】活动基本正常,B超复查,EF:57%,可上20层楼,不咳嗽,有痰仍吸烟,7#/日。酒已戒,大便干改善,脉沉细,苔黄舌质暗。
  【处方】 生黄芪15g 太子参12g 元参12g 丹参15g 赤芍12g 红花12g 郁金12g 泽泻12g 白术12g 麻仁15g 决明子12g 野菊花12g
病例二:讨论
  辨病与辨证
  辨中医的病与辨西医的病
  辨症与辨证
  因时制宜:两种
  因情制宜
  主症、兼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