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桑黄菌液体培养的合成培养基及发酵生产桑黄多糖的方法 申请号/专利号: 200810070224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桑黄菌液体培养的合成培养基,所述合成培养基中以葡萄糖为碳源,20种氨基酸为氮源,以及无机盐和维生素组成,碳氮比按50∶1设计,具体浓度g/L如下:葡萄糖30~80g,谷氨酸0.1~1.5g,谷氨酰胺0.1~1.5g,天冬氨酸0.1~1.5g,天冬酰胺0.1~1.5g,谷氨酸0.01~0.1g,色氨酸0.01~0.1g,缬氨酸0.01~0.1g,丙氨酸0.01~0.1g等。本全合成培养基培养过程桑黄菌丝生长迅速,桑黄菌丝体产量最高可达20g/L,同时不引入农副产品为碳氮源,不夹带培养基中蛋白质、培养基成分等物质,发酵生产的桑黄胞外多糖纯度高、质量稳定,桑黄多糖产量最高为0.198g/L。本发明具有成分清晰、质量稳定等优点,可用于桑黄菌液体大规模培养和多糖合成代谢调控规律研究。
宁远镇三农户尝试栽培桑黄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7日09:05 千华网
四年前,宁远镇食用菌协会会长张寿禄看到一篇关于桑黄的报道。在韩国与日本,桑黄及其人工菌丝体培养物已发展为产供销一体的新型高效产业。张寿禄决心攻克人工桑黄栽培课题。 2005年,张寿禄自费去韩国考察桑黄栽培基地和市场。由于韩方对技术极为保密,张寿禄没有学到核心技术,但却得到了一棵活体桑黄。当天,张寿禄乘飞机回到沈阳,立即打车回鞍。到家后,他顾不上休息,开始通宵达旦对桑黄进行组织分离,最终培育出了桑黄菌丝。 怎么能让桑黄菌丝变成菌种实现规模栽培呢?张寿禄用桑树为主要原料制作了培养料,将桑黄菌丝接种到培养料上,但却没有如期长出桑黄。经过研究,张寿禄发现,桑黄菌对绿霉菌、黄霉菌等十分敏感,如果培养料里有这些杂菌,桑黄菌就会死亡。经过10多次试验,张寿禄掌握了培养料高温熏蒸灭菌及无菌接种等一套栽培技术。 今年春季,在张寿禄的指导下,宁远镇有3户农民尝试搞起了桑黄栽培,目前长势良好。一旦经验成熟,张寿禄将在协会内全面推广这项新型高效的农事产业。 图:张寿禄展示他指导下培植出的桑黄二级菌。 记者 李亮 摄 |
|
来自: 榆杨 > 《多孔菌科 桑黄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