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狠手辣的赵高-赵高设套李斯钻

 天德元宝 2011-02-14
 
 
心狠手辣的赵高

秦始皇死后,少子胡亥即了皇帝位,史称秦二世。二世皇帝荒淫残暴,穷奢极欲, 比他老爸爸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天,二世呆腻歪了,召赵高召进宫来商量点事。他问赵高:“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好像六匹骏马拉着车子,撒欢地跑过门缝似的,转瞬即逝,太没意思了。如今,我已君临天下,天老爷老大我老二,别的都不在乎,只想随心所欲,尽情享受,长保天下,极尽天年,你有何高见,请慢慢道来。”赵高闻听此言,正求之不得,借机以售其奸:“陛下说的都是大实话。这是英明的君主所愿意实行的,昏聩的君主所严令禁止的。臣今掏出肺腑之言,甘冒杀身之祸,希望陛下留心听着点。

昔日沙丘废嫡立庶之谋,诸公子及各位大臣都对此心存疑虑,诸公子都是陛下的哥兄弟,大臣又是先帝安排的。如令陛下即位不久,这帮像都劲劲地,口服心不服,怕是要变为祸乱。蒙情虽然死了,但他弟弟蒙毅率兵在外,是个很大的威胁。我每天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就怕不能寿终正寝。陛下又怎能心安理得地享受您的快乐呢?” 二世一听,有点增了,赶紧问道:“那怎么办才行呢?”赵高说;“依我之见,应该制定产刑峻法,实行有罪者连坐,以至于满门抄斩,借此消灭大臣而疏远骨肉;另一方面,要极力使穷人富起来,卑贱的人显贵起来。

把先帝那些元老大臣斩尽杀绝,重新安置提拔陛下亲信的人而亲近他们。这样打击一大批,抬举一大批,新人沾光得了好处,必然感恩戴德,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尽情享乐好了。” 胡亥对赵高的这套办法,十分欣赏,完全赞同,便着手制定更加严苛的法律。于是对群臣及诸公子罗织罪名,然后交由赵高审讯定罪。先杀了赵高最痛恨的蒙毅等文臣武将,接着把十二个公子拉到咸阳街市上臭首示众,十个公主在杜邮(今陕西咸阳市东)被五马分尸,其状惨不忍睹。财产没收充公。被株连着不计其数。公子将间兄弟三人囚禁在内宫,将闾仰天长叹,大呼冤枉,兄弟三人皆流泪痛哭,拔剑自杀。公子高想逃走,又怕株连三族,只好上书二世,要求为秦始皇陪葬。胡亥见奏书大悦,召赵高让他看,并说:“要求的还挺急呢。”赵高得意地说;“人臣忧虑如何死法尚且来不及,哪有闲功夫谋划政变的事呢!”胡亥准许公子高的请求,赐钱十万将公子高葬在骊山脚下秦始皇陵墓,这算是格外开恩了。
 
朝廷大臣和公室诸子已被打杀殆尽,下一个该轮到谁了呢?请往下看: 赵高害死李斯后,取而代之当了丞相。秦二世把国家大事全都交给赵高全权处理。赵高的贪心并未因此而满足,他想挑起天下大乱,乱中夺取最高政权。他唯恐群臣不服,想法先试探一下。一天,赵高牵来一头鹿进献给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搞错了吧?这分明是一头鹿,怎么说是马呢?”赵高就挨个问左右的大臣,有的缄口不言,有的说是鹿呀来逢迎赵高。说鹿的人倒霉了,赵高在暗中将他们绳之以法。过后,群臣都怕赵高一贴老膏药,再也不敢不顺着他说了。

赵高曾多次在二世面前下保证,“关中的盗贼成不了大气候”,说话时,项羽俘虏秦将王离,攻下钜鹿向前进兵,章邯等军步步退却,上书请发救兵,燕、赵、齐、楚、韩、魏皆自立为王,自函谷关以东,大多背叛秦朝以响应诸侯,诸侯部率领民众转向项羽。

沛公刘邦率数万人攻破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派人与赵高私下联络,赵高怕二世动怒,危及自家性命,便推说有病,不再朝见。 在此之前,二世梦见白虎撕咬他的左骖马,杀了那白虎.心中快快不乐,找人占梦。卜人说:“这是泾水在作祟。”二世在望夷宫斋戒,想要祭把泾水。同时,派人以盗贼事责备赵高。赵高慌了神,便私下里与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弟弟赵成谋划,打算废掉二世,拥立公子婴。让郎中令为内应,赵高诈称望夷宫里有大贼,令阎乐率吏卒千余人开到望夷宫门前,将守卫宫门的卫令仆射五花大绑,说:“有贼人进人里面,为什么视而不见?”卫令辩解说:“四周都有兵牢把守,贼人怎敢闯宫?”阎乐不容分说杀了卫令,带兵退入,一阵乱射,郎官、宦官惊慌失措,有的逃跑,有的格斗,格斗的丧了命,死了好几十人。阎乐与赵高的弟弟郎中令赵成同时进入宫中,指挥兵车向皇上的帷幄射箭。二世大怒,召唤左右的侍从,都吓得屁滚尿流,不敢上前格斗。只有一个宦官呆在身边不敢离去。二世对他说:“你为何不早告诉我,以至于到了这种地步!”宦官说: “臣不敢说,所以才能保全性命。若让臣早说,早就被杀死,怎能活到今天?”阎乐走近二世跟前,历数他的罪状说:“足下骄横姿纵,滥杀无辜,天下人都背叛足下,足下你自己想个办法吧。”二世尚存一线希望说:“能见丞相一面呜?”阎乐说:“别净想好事啦。”二世退一步说:“我情愿去做个郡王。”阎乐不答应。又说:“愿为万户侯。”还是不答应。又说:“愿与妻子去当一般老百姓。”阎乐说:“臣受丞相之命,为天下人除掉你,你说的再多,我也不敢上报。”于是,阎乐挥兵上前。二世自杀身亡。 阎乐将二世自杀的消息报告赵高,赵高召集全体大臣、公子会议,说:“秦原来是个与六国平起平坐的王国,始皇统一了天下,因此称帝。

今天六国又各自独立,秦的地盘日益狭小,徒有帝的空名,不是那么回事。我看还是恢复过去的王号,这样才符合实际。”于是,立二世的侄儿公子婴为秦王以草民的礼仪将二世埋葬在杜南宜春苑中。令子婴到庙中斋戒,接受传国玺印。在庙中斋戒五日,子婴觉得事情不对劲儿,便与两个儿子密谋说:“丞相赵高杀二世于望夷宫,害怕群臣杀他,才假装立我为帝。我听说赵高已与楚国约定,共同灭秦,平分秋色,赵高在关中称王。今天,让我到庙中斋戒,这是要在庙中干掉我。我只有装病不去,丞相必定亲自来庙,来了就先下手为强结果了他。”赵高果然上钩,子婴杀死赵高,灭了赵高三族,在咸阳街头示众。 ------------------
 
 
 
 
赵高设套李斯钻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话确实不假。假如秦国没有赵高,秦二世怎么会身败名裂呢?其罪恶之源正在赵高。然而,既便有赵高,如果二世不听信赵高的谗言,国家也不一定灭亡。因为有秦二世这样的皇帝,才有赵高这样的大臣。议论的人每每要遣责赵高,但秦二世也是不能逃脱其罪责的。秦二世之所以相信赵高,是因为他愿意听阿政奉承的话,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这难道不发人深省吗! 赵高、李斯合伙矫诏,逼死长子扶苏,立胡亥为帝,这仅仅拉开夺权争位的序幕,好戏还在后头呢。本篇说的是赵高是如何陷害丞相李斯的。

想当初,赵高依仗二世对他的宠信,肆无忌惮,任意妄为。为报私仇,他大开杀戒。他干了不少坏事,害怕大臣入朝上奏时揭他的老底,想方设法捂住盖子。

有一天,赵高对二世说:“先帝君临天下日久,故群臣不敢为非作歹,邪说蛊惑。天子之所以尊贵,有威权,是因为群臣只闻其声,不见其面,故自称为‘朕’。何况陛下正当年轻,刚刚即位,不一定对每件事都了如指掌,万一在朝廷上措置不当,给大臣留下话柄,这不是昭示神明于天下的好办法。不如深居宫中,同熟悉法律的近臣及侍中,一起处理政务,事情就有了缓冲的余地。这样一来,大臣就不敢上奏没有把握的事,天下的人都会称颂陛下是圣明的君主。”二世采纳了赵高的计策,便不再上朝面见大臣,整日泡在禁中。国家所有的重大事情,都由赵高出面裁定。 赵高风闻李斯对此有烦言,就去找李斯说:“当今,关东盗贼出没,可是皇上却排命征发人民摇役,修建阿房宫,聚敛狗马一类无用的东西,供他玩耍取乐。我想去规劝皇上,无奈人微言轻,不一定起作用。这正是你丞相应该做的事.你怎不挺身而出劝谏皇上呢?” 赵高在编筐,让李斯往里钻。李斯傻狗不识臭,真就顺他的道来了。

李斯说:“事情确实如此,我早就憋不住想说了。怎奈现在皇上不坐朝廷,深居简出,我想说的话,无法传达上去,想直接见皇上,又找不到机会。”赵高说;“丞相真能进谏,我乘皇上有空的时候告诉你。”于是,赵高趁二世正饮酒取乐,嫔妃在跟前侍候,让人告诉李斯:“皇上现在没事,可以前来上奏。”李斯信以为真,来到内宫门前要求渴见皇上,如此者多次。二世极为扫兴,大怒道:“我平常闲着的时候,丞相不来。现在我正饮酒取乐,他就凑热闹来找我上奏事情,这不是嫌我年轻而瞧不起我吗?”赵高趁机烧火说:“若是这样,事情就严重啦!沙丘之谋,丞相曾插过手。如今陛下已立为皇帝,而丞相地位没有提高,他这样做的弦外之音,是想裂士而王,与陛下分庭充礼啦。如果陛下不问臣,臣是不敢说这些话的。事情联系起来看就更说明问题。丞相的长子李由是三川郡的太守,楚国的盗贼陈胜等人,都是丞相老家邻县的人,因此之故,楚国盗贼公行,到处抢掠,路过三川郡,大守不肯派兵出击,这不是公然怂恿吗?我还听说,他们之间有书信往来,勾勾搭搭,不过还没有掌握确凿的证据,因此没敢报告皇上。况且,丞相身居外朝,他的权力实际比陛下大,这不是大权旁落吗?”二世认为赵高分析得头头是道,说到自己的心坎上了。因此,准备拘捕李斯,又恐怕把握不大,打草惊蛇,便先派人调查三川太守与盗贼陈胜相互勾结的证据。对赵高在皇上面前打他的报告,李斯已有耳闻。

李斯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要面见皇上。这时二世正在甘泉宫,观赏摔交比赛。他就上书揭发赵高的罪过说:“臣听说过,大臣怀疑君主,没有不危害国家的,妻妾怀疑丈夫,没有不危害家庭的。今有大臣专断朝政,说一不二,无异于陛下,这太不正常了。从前,田常做齐简公的臣,他的爵位与公室相敌,私家财富与公家均等,布惠施德,下得百姓欢心,上得群臣拥护,最终杀死齐简公,取齐而代之。这是天下尽人皆知的事。今日赵高心怀不轨,阴谋篡权,就象田氏对于齐国一样。陛下不早做打算,臣恐怕他要造反添乱。”二世不进盐酱,说:“你说了些什么呀?乱七八糟的。赵高原本是个宦官,但他安宁本分,不姿意妄为,不因形势危急而变心,洁身自好,一步一个脚印,他忠于朝廷,信守职责,联确实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你却无端怀疑他,是何道理呢?何况联小时候失去先人,无知无识,不知道如何治理百姓,而你又年老体衰,恐怕要不久于人世了。朕不依靠赵君,让我依靠谁呢?而且赵君为人精明强干,对下熟知人情,对上能合朕意,请君不要疑心重重。”李斯仍不死心,说;“赵高是个下流坯子,任嘛不懂,贪得无厌,利欲熏心,永远不会满足,所以臣认为他是个危险人物。二世一看两人闹得不可开交,怕李斯杀害赵高,就私下传话给赵高,让他防备着点。赵高说:“丞相怕的就是我赵高,赵高一死,丞相就要上演田氏代齐的闹剧了。”

由于二世深居禁中,大臣很少得见龙颜。其时,盗贼越来越多,发关中兵前去镇压也制止不住,象割韭菜似的,一茬接一茬,割而复生。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说:“关东盗贼蜂起,朝廷发兵弹压,杀伤甚多,但还是不能平息。盗贼多,是因为戍守、潜运、转作太劳苦,赋税太重的缘故。请暂且停止阿房宫的修建,减少四边的戍守、转作。”二世不以为然,说:“所有贵有天下的人,无不穷奢极欲,尽情享乐,只要君主手握大权,严明法律,下边就不敢胡作非为,天下太平啦。……,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盗贼四起,你们镇压不住,又妄想废弃先帝之所作所为,是对上无以报答先帝,其次不能为联尽忠竭力,为何还要占着茅坑不拉屎?”于是,二世叫人把冯去疾、李斯、冯劫统通抓起来,投入监狱。冯去疾、冯劫知道消息后说:“士可杀,不可辱。” 自杀身死。

二世把李斯交赵高审问定罪。赵高责问李斯与儿子子由谋反的罪状,并把李斯的宗族宾客全部抓捕。赵高拷打李斯,鞭答象雨点般落下,李斯不胜痛楚,屈打成招。李斯原以为不致被处死,他自负能言善辩,劳苦功高,自己确实没有造反的心,找机会上书自述衷曲,方一二世醒悟就能得到赦免。便在狱中上书二世说:“臣作为丞相治理百姓,已三十余年了。在泰国土地还很狭小,地不过千里,兵不过数万时,臣竭尽微薄之材,谨守法令,暗派谋臣,资助以金玉,使他游说诸侯,同时在背地里整军经武,布施教化,提拔斗士,尊重功臣,增加俸禄,故终能威胁韩国,削弱赵国,攻破燕国、赵国,踏平齐国、楚国,最后兼并六国,立秦王为天子。全国平定后,又驱逐北边的胡人、貉人,南边平定百越,以显示秦朝的强大。在国内,统一度量衡,改定文字,公布于天下,树立秦朝的威望。如果这些算是罪过的话,那么巨死几个来回啦。幸好先帝能尽臣之所能,所以才有今天,万望陛下明察!”奏书呈上,落在赵高手中。赵高指使狱吏扔在一边,说;“囚犯无权上书!”压下不报。

赵高暗派宾客十余人冒充为御史、渴者、侍中,再次开庭审判李斯.李斯仍然坚持原诉,赵高则派人再次拷打他。后来二世派人复查李斯的案子,李斯以为与以前一样,说了也没用,只好违心服罪。二世高兴地说:“没有赵君,差点让丞相给我卖了。”这时,二世所派调查三川太守李子由案子的使者回来,知道李子由已被楚将项梁击杀,不了了之。

二世二年七月,经过严刑拷打,定李斯为腰斩罪,弃市咸阳。李斯步出监狱,回头看一眼同被五花大绑、共赴刑场的二儿子说:“我想与你再次牵着黄犬,一同走出上蔡(李斯的老家)东门去追赶狡兔,这已是不可能的啦!”于是,父子俩相对而哭,令人心酸。李斯被满门抄斩于咸阳市上。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王莽谦恭未篡时

 

王莽,字巨君。出生在门庭显赫的外戚之家。他的亲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



   元帝死,太子刘骜即位,这就是汉成帝。母以子贵,皇帝的亲妈,自然成为皇太后。王政君有兄弟八人;凤、曼、谭、崇、商、立、根、逢时。成帝时先任命舅父王凤为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加封五千户。王氏从王凤开始,吉星高照,官运亨通。又封太后同母帝王崇为安成侯,食邑万户。后来,又封舅父王谭为平阿侯,王商成都侯,王立红阳侯,王根曲阳侯,王逢时高平侯。兄弟五人同日受封,故世人谓之“五侯”。 兄弟八人,七人封侯,只有太后一奶同胞的王曼老哥一个,天不假年,先此而亡,没赶上这趟班车。王莽的哥兄弟一色是将军王侯的公子少爷,他们及时行乐,以狗马声色、淫逸游玩拍夸耀,只有王莽这一支逊色,孤零零地守贫受穷。王莽很知趣,屈身下人,节俭度日。他拜沛郡陈参老先生为师,跟他学习经书《周礼》,刻苦自励,博闻强记,穿戴象个穷书生似的,毫不起眼。王莽侍奉寡母、寡嫂很孝顺,还要养活哥哥扔下的孩子,行为谨慎小心,生怕做错了事。对外广泛结交英雄豪杰,对内尽心尽力地服事各位叔叔大爷,低三下四,委曲求全。
 
阳朔年间,伯父王凤得了一场大病,王莽主动上门,侍候在病榻前,每次吃药,他先尝尝凉热,看有没有毒。头不梳脸不洗,咽极了就合衣迷一会儿,连着轱辘几个月,小脸灰戗戗的,造的没个孩子样儿。 王莽的苦心孤诣,感动了上苍。王凤以为孺子可教,将撒手人世时,把王莽托付给太后和皇帝,这两人都是天下最硬的主儿,哪有办不成的事?于是拜王莽为黄门郎,不久又升任射声校尉。 过了好久,叔父成都侯工商上书皇帝,情愿将自己的封邑分出一部份户数封给王莽。还有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骑校尉箕闳、上谷都尉杨并、中郎陈汤,都是当世响当的名士,都替王莽说好话。架不住有人吹风,皇帝也从此看好王莽。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王莽为新都侯,封国在南阳新野的都乡,食邑一千五百户。提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宿卫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爵位越尊,待人处事越是谦恭有礼。他分散自己的车马衣裘,救济手下的亲信宾客,家里所剩无几,没有什么值钱的玩艺儿。他还特别注意联系人,招揽天下四方名士,广泛结交将相卿大夫,朋友如云。所以王莽的人缘特好,在位的当权派都争抢着推荐他,专门有伙人到处游说造舆论,为他吹喇叭抬轿子。如此一来,真个是窗口吹喇叭——名声在外了。他的美名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知名度已经盖过各位叔叔们了。王莽处事雷厉风行,敢做敢当;就是错了,也处之泰然,脸不红心不跳。
 
王莽的哥哥王永死的早,扔下个孤儿叫王光,王莽送到五经博士门下就学。他深知尊师重教,每当公事之余,梳洗沐浴,穿戴整齐,发动车马,带上好羊美酒,亲自赶赴学堂,慰劳王永的先生,甚至连王永的同窗都不拉过,也都跟着借光。儒生们看傻眼了,上了岁数的不住地感叹: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好的人,王莽此举,赢得了一片啧啧的赞扬声。 王莽想的非常周到,不仅供侄儿念书,还考虑到他的终身大事。论年龄,王光比王莽的儿子小,可王莽放在同一天,使哥俩娶媳妇完婚,不偏不向,如同己出。接亲的那一天,远近的人慕名而来,宾客满堂,好不热闹。婚宴刚开始,有家人来报告说太夫人的身上有地方疼痛,要吃菜种药,王莽便离席伏侍母亲吃药。整个宴会间,他起身数次,不厌其烦,给大家的印象是:王莽既是慈父,又是大孝子。在讲究伦理纲常的封建社会,这是一个高大完美的形象。男子汉大丈夫,要先修身齐家,然后方能谈得上治国平天下嘛。
 
西汉时期存在着大批的官私奴购,是官僚地主、富商大贾活的财富,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王莽篡汉后所进行的政治改革中,就有禁止买卖奴婢的法令。据史书记载,王莽在韬晦之时,出于阶级本性,也曾私自买过侍婢,这事很快被他的堂兄弟们闻着了风。王莽怕张扬出去,有损自己的光辉形象,便玩了一个小伎俩,见人就说:“后将军朱子元(博)没有儿子接续香火,我听说这个婢子能为男人生大胖小子。我就给他买下了。”事不宜迟,当天就把买来的婢子拱手送给朱子元。不但把自己的丑事轻巧遮过,还留下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好印象。由此可以看出,王莽矫情虚饰,沽名钓誉的手段,多么地油!此类的事他不能少干了,可惜史书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
 
当时,太后的外甥淳于长因才能卓越而成为九卿,名誉地位都在王莽之上。王莽气不愤,暗中搜集淳于长的罪过,通过叔父大司马王根告到上边,淳于长被杀死,王莽因此而获忠实正直之名。王根年老,请求退休回乡,荐举王莽做接班人,皇上首肯,便提拔王莽做大司马。这一年,是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三十八岁,名副其实的年轻干部。 王莽超过同僚之后,继四位叔父辅佐朝政,并没有万事大吉,产生松劲情绪,他还想在名声上盖过前辈,便竭力克制自己的欲望,毫不松懈。他招聘贤良方正做下属,皇上赏赐的邑钱全拿来犒劳士人,出手很大。
 
而自己却一分钱掰成两瓣花,崇尚节俭。母亲病了,公卿列侯打发夫人来问候,王莽的妻子出面迎接,衣不拖地,布仅蔽膝。见着的人以为是王家的下人丫环,经问,方知是王莽的夫人,都大吃一惊。 王莽辅政一年多,成帝死,哀帝即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其祖母傅氏和母亲了氏,两家外戚开始得势,与王氏展开了激烈的争权夺位的较量。王莽与丁、傅两家的关系并不好,有过磕碰,见形势不利,便来个大丈夫能伸能屈,主动递上辞职报告。哀帝好言安抚了一番,准许其请求。 王莽回到封邑,修身养性,大门不出,二门不入,但仍然不忘捞取政治资本。他的二儿子王获杀了一个奴婢,王莽先是痛责一顿,然后迫他自杀抵命。王莽在封国的三年期间,有不少官吏上书皇帝,为王莽喊冤叫屈,要求平反。元寿元年(公元2年),发生日食,贤良周护、来崇等人在殿上对策,深情歌颂王莽的种种功德,皇上迫于舆论,只好下令征召王莽回京。 王莽刚回到封国时,南阳太守因王莽身份高贵,挑选门下掾宛县孔休为新都相。孔休拜见王莽,王莽礼贤下士,孔休也久闻王莽大名,两人一见如故,很能谈得来。王莽便想拉拢他做自己的心腹。
 
有一次,王莽病倒了,孔休侍候汤药,王莽心生感激,把自己的玉器、宝剑送给孔休,愿意交个朋友。谁知孔休执意不肯接受,王莽给自己打圆场说:“我看见您脸上有刀疤,美玉可以去掉刀疤,我把这雕有花纹的玉器献给您治病。”说着,解下所佩玉器送上,孔休说啥也不要。王莽说;“你嫌这东西价值连城怎么地?” 不容分说,拿过锤子把玉器砸个稀碎,然后亲手把碎片包裹起来送给孔休,孔休不便再推辞,只好接受下来。到王莽被召返京,临行前想见见孔休,孔休却称病不见,买卖没有做成。读至此,读者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即是本文开篇所记王莽与叔父故事的翻版。看来,这是王莽的拿手好戏。 王莽还京师一年多,哀帝驾崩,无子,傅太皇太后、丁太后皆先此故去,太皇太后王政君当天驾往未央宫,收取皇帝的玉玺,派使者飞速传召王莽,并下诏尚书省,诸发兵符节,百官奏事,中黄门、期门兵皆为王莽掌握。王莽得令,头一件事即收拾深得成帝宠幸、执掌朝政的宦者董贤,说他年纪轻轻,不合众人的心意,收他的印绶。董贤当天畏罪自杀。太后令公卿推举大司马的人选,大司徒孔光、大司徒彭宣一致推举王莽。太后拜王莽为大司马,与他商议立嗣的问题。迎立元帝之孙、中山王刘纡为帝,是为平帝。平帝当时只有九岁,只知撒尿和泥玩,自然由太后临朝称制,太后一妇道人家,独立难支,一切皆委政于王莽。王莽大权在握,指斥赵氏加害皇子,傅氏骄侈僭越,于是废掉赵、傅二皇后,逼她们自杀,以清君侧。 王莽再次出任大司马后,施用铁的手腕,扶植亲信,排除异己,换上自己的四梁八柱。大司徒孔光历仕三朝,是个不倒翁。此人唯唯诺诺,毫无个性。王莽高看他一眼,树为样板,并提拔他女婿霍邯为侍中奉车都尉。通过翁婿二人,打击、陷害反对者和自己讨厌的人。在荐举大司马的时候,前将军何武、后将军公孙禄,你推我,我推你,就是不提王莽。事到如今,王莽岂能饶了他们,乌纱帽不翼而飞。
 
丁、傅两家及董贤的亲属也都免去官爵,流放蛮荒之地。 红阳侯王立是太皇太后的弟弟,虽已离位,因是自己的亲叔叔,王莽仍然照他打怵,怕他在太后面前进言,害自己的事,又是通过孔光上奏太后。太后也没招儿,胳膊扭不过大腿,把王立撵到封国去了。 于是,朝廷中弥漫着“顺我者昌,送我者亡”的恐怖气氛,有哭有笑。王莽在排除异己的同时,安插了一大批亲信,如以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鄄邯主击断,平晏掌机要,刘歆管文献,孙建为爪牙。甄丰子甄寻、刘欲子刘棻、涿郡崔发、南阳陈崇,皆因有才干受到王莽的宠幸。王莽表面上装出非常原则,一副正人君子的面孔,暗地里他想干什么,只要稍露口风,他的党羽便秉承旨意上奏朝廷,准奏后,王莽又磕头作揖,鼻涕一把泪一把地一再推辞,用欺上瞒下的手段,迷惑太后,骗取民众的信任。
 
王莽善以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如增加官僚俸禄,优待元老故臣,照顾宗室贵戚。扩充太学,招揽天下通经之士。郡国受灾,献田出钱,救济灾民,自己则节衣缩食,不动荤腥.减轻刑罚,保护妇女。这些措施,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天下的各色人等,一哄声地说王莽好,为他歌功颂德,上书朝廷,要求给他加官晋爵。 外围既已扫清,便向最后的目标——皇帝的宝座发起总攻。先是把女儿引进宫,立为皇后,直接控制住平帝。平帝渐长,已懂人事,对王莽专权多有不满。王莽见平帝不好摆弄,便在酒中下毒,毒死平帝。立两岁的子婴为帝,王莽说啥是啥,不再掣肘。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在封建社会,王权神授的观念深入人心,改朝换代必须有天命为依据。王莽便耍弄鬼花招,制造“天命”,以掩天下人耳目。
 
 这一年的十二月,朝官谢嚣报告说武功(今陕西扶风南)县长孟通挖井挖出白石一块,其形状上圆下方,有舟书刻在石上,文字是“安汉公养为皇帝。”王莽让群公报告太后,太后不信,说:“这是欺骗天下,不可施行!”太保王舜劝太后说:“事已如此,毫无办法,挡也挡不住。再说王莽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称摄(代行皇帝事)来强化自己的权力,镇服天下罢了。”太后不同意也得同意。第二年改元日居摄。 居摄三年(公元8年)九月,梓潼(今四川梓潼)人哀章在长安求学,一向品行不端,好说大话。见王莽居摄,就做了一个铜匣,内分两格,一格写上“天地行玺金匮图”,一格写上“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某”,是汉高祖刘邦的名字。书中说王莽是真龙天子,皇太后应按天命行事。图和书都写有王莽八大臣的名字,又编造了王兴、王盛两个吉利的名,哀章把自己的姓名也掺乎进去,一共凑了十一人,都署明官爵,这些人就是王莽当皇帝的辅佐。当日黄昏,哀章身穿黄衣,手持金匮到高祖庙,交给守庙的仆射。仆射不敢耽搁,赶紧报告朝廷。王莽亲至高祖庙,拜受金匮,表示接受神明的禅位。而后戴上王冠,谒见太后,还坐未央宫前殿,正式登上皇帝的宝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