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莽字从林从犬,象犬在林莽之中。《说文》:“莽,南昌谓犬善逐兔
中为莽。从犬从
,
亦声。”甲骨文从
从林同。《方言》:“草,南楚之间谓之莽。”古籍中用如草字,有时草莽连文。
甲骨文小字作三点。《说文》:“小,物之微也。”又有作
者,隶作少。小和少古本一字,卜辞中有时通用无别,有时又有区别,说明甲骨文中小少二字开始分化。
甲骨文分字从刀在儿中。《说文》:“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
字象以支柱支撑屋顶之房舍,释为余。卜辞中余字借为第一人称代词。卜辞中商王自称“余一人。”《尚书》、《周礼》、《国语》等古籍中作“余一人”或“予一人。”《尔雅。释诂》:“余,我也。”
甲骨文牛字。象牛头形。
字中之
乃雄性家畜之形符,甲骨文字对畜兽之性别分别表示之,后来则统一用杜字作为公畜之通称。
字中之
乃雌性畜之
形府。与牡字一样, 字后来成为母畜之通称。
字象圈
养畜之形。隶作牢。《说文》“牢,闲养牛马圈也。。。。。。取其四周币也。”卜辞中的牢是专门圈养以供祭祀之用的牛羊。
象人张口吹气,《说文》:“吹,嘘也,从口从欠。”甲骨文欠字作
、
,象一跽之人的侧面形,上是口字,人张着大口大哈欠。
甲骨文问字从问从口以会问讯之意。口在门外,是外来之人问门内之人,后来为了字形的整齐方正,把口子安在门内。
字从户从口,即启字。《说文》:“启,开也。”甲骨文户字作日,半个门字,即一扇门,
即
,以手开门谓之
,卜辞中用为云开天晴之义,或又增口作
,同。又作
诸形,增加义符曰表示云开日出。
咸字从戍从口。《说文》:“咸,皆也,悉也。”甲骨文戍(
)是一种兵器。或云咸乃喊之初文。卜辞用为人名,咸亦称咸戊,典籍中作巫咸,咸是殷之元臣,并列于先王同受祭祀。
周字象阡陌纵横之农田,其中小点表示禾苗。殷墟甲骨文周字不从口,青铜器善夫克鼎,毛公鼎等铭文周字增口作
。
各字从父(倒止)从
(或
、坎)隶作各。上古先民多穴居。甲骨文以
象之。
落于
内,表示从外面回来。甲骨文出字作
会于穴居中外出之意。杨树达《卜辞求义》:“从父从
,当释各,亦足有所至之形。为来格之格本字,
皆后起加以旁字。”卜辞“各日”即落日,其实各应即落之本字,倒足于 中,即示落、到、来之义。
甲骨文止字,象人足形。
隶作单。象狩猎所用工具,故狩
之初文从作
。卜辞有“东单”、“西单”、“南单”,皆地名。
象桑树形,
象采桑之筐。隶作
。
之本义当为采桑,卜辞借为
亡义,如“不
众”等。
前字从止从行凡声。《说文》:“
,不行而进谓之
,从止在舟上。”此说不确。甲骨文从凡不从舟,从止从行会前进之义,凡是其声符。
登字从
从豆或又从
,会捧豆升阶以祭神祗之义。豆,古代盛食器,象高脚盘。
字从
从
。隶作
或
。<<六书统>>谓
即古文
.从双止于
(
)上,出人头地也.
步字从二止,象人之双足一前一后,以会行进之义.
甲骨逆字从
(
,倒人形)从
.人从对方过来,会迎迓之义.<<说文>>:"逆,迎也.从 声.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甲骨文 字从 从之止. ,短尾鸟,鸟用翼则飞翔,用止则登枝或在地上进行.放<<说文>>:"
,登也."
字金文又
从作
.
甲骨文逐字从豕(或兔,鹿)从止.<<说文>>:"逐,追也,从
从豚省."豚省即豕,猪也.从止于兽后,会追逐之义.
甲骨文得字从具从又,或又从
,一手持见,有所得也.小篆见讹作见,寸即又<<说文>>:"得,行有所得也."从
声.
,古文省
."
行字象四达之卫,人所行也.行也作道路讲.<<诗.小雅.车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集传>>:"景行,大道也."
正象四通八达之道路.
甲骨文字
从行从四止.表示巡行于通卫以保卫城邑之安全.或写作
等字形.
字从
从虫,既<<说文>>之
字,或作
.
为齿疾,民间俗谓"虫吃牙"既
.甲骨文
字作
,象形.
字从止从
.可隶作
,既<<说文>>
字之初文."
,
足也."析言之,械手为
,械足为
,浑言之,械
手足皆为
.甲骨文
象桎梏之形,隶作幸.
字作
.
字象胫足之形,乃足之本字.<<说文>>作
字,
足本为一字,许书误分为二.
字象编管之乐器,既<<说文>>之
字.卜辞用为祭名.
字象一束简策之形,是册字.先秦没有纸张,符命文书写在简牍之上.<<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中有册之象形字,说明殷商时代确有典册.卜辞云"再册",意为奉举命册封.
象竹席形,应既
之初文.释作西字,古文写作
.甲骨文宿字作
.象人寝于竹席之上.
讯字象一反缚双手之人,前有一口,以会执敌而讯之之意.或又增8,强调被缚之义.
字
象二人接踵.
走之形.上部之
似为头饰.
甲骨文濮字,象一人双手执其,尻后有尾饰,头上有
,以示曾受黔刑.
象用双手把陷阱中的人搭救上来,应既丞字,丞乃拯之初文.小篆作
,犹存古意,只是双手移了位.
字从
从
,当释承.承与丞后世虽可通用,但原非一字.丞字是从坑中往上拉人,承字是从下把人升举起来,<<甲骨文字典>>将丞承混为一字是不对的.
字从四手共抬一 ,隶作
, 乃凡字,甲骨文凡即盘,也就是殷陵m1001出土的大抬盘,长1.7米,宽0.6米,漆木彩绘.从口与否义同.<<说文>>:"
,起也.从
从同,同力也."其同乃
所变,非"同力"也.
释鬲,象形.古代之炊器,多口,三空足.有书将
当作鬲,误.
乃
,亦古炊器,上为甑,下为鬲,上蒸下煮.二者均有出土文物,区别明显.
后作
.甲骨文有一字作
,应隶作
.
字从又从象,会手牵大象以助役之意.即
字,今简化作为.殷商时代中原地区气候温润.林广象多.殷墟曾出土象骨,颈下系有铜铃,说明已驯化.
从
从木(或
),象双手捧草木以会树
之意,<<说文>>:"
,种也."金文,石鼓文又从土,
后讹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