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教材王 慧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课程价值、教科书课程价值达成度以及教科书的加工与改造四方面对本册教材进行阐述。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继续学习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6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 二、说课程价值 1、知识构建功能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本册共有课文32课,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出示知识树)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出示知识树)习作内容在上册的基础上有所加深,这是上下册习作对比图,对习作的要求是1、重视兴趣的表达。2、重视交流展示。3、恰当把握训练的尺度。我们看二至五年级每册都有写家乡景色的习作,但我们写作时要把握好年级差异这把尺度。 2、能力培养功能 本册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精读课文培养学生入情入境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感情诵读能力、默读能力、分析综合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略读课文教会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质疑问难能力,注重学生收集资料和想象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语文园地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习作修改能力、合作交流以及观察、创造能力。(出示知识树)本册教材的学习实现了能力向四年级过渡,具体如图所示,在听说读写方面,实现了“整体推进,文化积累”这一指导思想。 3、实践操作功能 本册书中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调查周围环境”、“了解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子女的”。这样的学习,有助学生加深对于单元主题的了解,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通过“语文实践”。本册的综合性学习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可以观察,可以调查访问,可以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对于实践的过程还要积极进行反思,小组成员之间要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相互合作,碰到问题要相互支持鼓励,还要共同设计汇报方式。多种形式的汇报也是重要的语文实践,可以展示成果,可以出示作品,可以谈感受,可以相互交流体会……这些都是“听说读写”的集中展示。并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还更多了解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这是在课堂上无法领略的人生风光。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语文实践的过程。这样的编排设计,符合学生年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艰辛和快乐,学生经历的是实践过程,更是难忘的生命历程。 4、心理、情感教育功能 本册教材选文文质兼美,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普遍情感给予关注。《燕子》《翠鸟》《荷花》《珍珠泉》让学生学习欣赏自己生活的世界;《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让学生体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和美好;《妈妈的账单》《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检阅》《太阳是大家的》感受亲情,体验友情;《太阳》《月球之谜》《果园机器人》认识人类自身的力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归属感,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同感,已经渐渐淡漠。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互相认同,互相支持,互相关爱,慢慢地淡化了。本册教科书的选文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类具有的朴素情感。学习这些文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人类的了解,有助于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爱的种子,使他们学会珍爱自己、关爱他人,关注自然与社会。本册教材的选文还注意体现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选入了《检阅》《争吵》《她是我的朋友》《卖木雕的少年》等文章,让学生感受到国籍不同,情感相同。选文中既有体现民族精神的《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又有反映国际友谊的《太阳是大家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等课文。(出示知识树)总之,本册教材的选文,注意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有助于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积极影响。 三、说教科书课程价值达成度 1、内容选取对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撑度 本册教材新选编的课文超过一半,更加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反映家乡美好景物的《珍珠泉》;有反映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燕子专列》;有反映现代儿童关爱他人,化解矛盾、重建友谊和良性竞争的《检阅》《绝招》;有反映母子相互关心和理解的《妈妈的账单》;有表现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科技进步带来新变化的《月球之谜》《果园机器人》。许多新选的课文角度新颖,对学生思想方法启蒙很有帮助。如《向别人没想到的》。新选编的课文,体裁丰富,有散文、诗歌、神话、寓言、科学小品,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在思想上也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得到熏陶。 2、内容组织对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撑度。 本册八个专题的组元方式与三年级上册相同,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穿插安排“综合性学习”“小练笔”等,各项语文活动都围绕一个主题,构成相对完整的系统。这种组元方式为学生思维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既有集中又可以发散。每个专题主题是确定的,但又不是唯一的,可以多角度理解,多方面感悟,学生在学习文本同时能获得多方面认识。每个专题精心设计,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各个栏目中都有学习方法的提示,如第三组的“口语交际”:“……可以说说自己的性格、爱好,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优点、缺点。总之,是抓住自己的特点来说,要说真话。当别人介绍他自己的时候,要注意听,看看对他说的有哪些补充……可以评一评,看谁说的最像他本人。”鼓励学生评价自己和别人,说真话,既是口语交际的要求,又是学生的做人准则──对他人理解、信任、尊重。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小步子有节奏地、慢慢地向语文学习的目标靠拢,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形成特征对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撑度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细小的地方,都透着匠心,都是编者努力让教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创造的体现。给学生留下了很多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自己引导作用的空间。如何引领学生学好教材,如何引领学生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探寻,成了摆在执教者眼前的重要课题。我们这些执教者只有充分理解编者意图,把整册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来实施我们的教学。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同时让他们懂得热爱自然,认识自我,热爱国家,关心他人。最大程度地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色彩。 四、对教材的加工与改造 本册教材内容编排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根据教学的实际,我对教材做了适当的加工与改造。在学习第一组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时,考虑到区域问题我和学生一起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感,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名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出示春天的一组图片)在“童年”一组课文中,教学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从几个不同侧面的故事中,了解同龄人的成长经历,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并透过他们的成长故事,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取成长的营养。另一方面,还要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实际,分离童年生活的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出示一组本班同学活动的照片)在“可贵的亲情、友情”单元中,教学时从对课文的学习自然导向综合活动的安排。首先引导学生们回忆、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并提醒学生们想一想该怎样回报父母;然后引导学生们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中去。这里需要加工的是,活动安排应考虑到特殊情况,如有的学生没有父母,可引导学生想一想是谁像父母一样在关心爱护着自己,从而使情况特殊的学生,同样能够在活动中感受爱和真情。在本册学习中推荐阅读当代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故事,增补一些经典诗文背诵任务,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总之针对本册我有三点建议:一是阅读提前,营造阅读氛围。二是精读带路,领略神奇和美好。三是阅读延伸,发挥整合功能。 总之,在对教材的解读上我们本着关注学生,深入文本的理念,潜心研究,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上是我的说教材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