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复习
通过第一轮复习,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网络已基本形成,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常规的解题技巧已基本掌握,但与理想的成绩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知识漏洞多,已复习过的知识遗忘得太快;读图能力(特别是区域地图的读图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良好习惯还没有形成;答题中总是遗漏一些要点,难以形成完整的答案;有些同学甚至在核心知识和重要原理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盲区。因此第二轮复习要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能体现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章、节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复习。在复习方法上,强调从整体出发,立足专题,着眼全局。 首先,第二轮复习应该是“重点突破”,要对主干知识作必要的总结,并加以细化和深化。通过细化、深化,将零散的知识编织成网,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网络。知识网络的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方面,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区域有机结合。任何理论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内才能得到应用,复习时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高中理论知识上,当涉及到相关区域时,则应适当拓宽补充。另一方面,把握各知识点之间、各个知识专题之间、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以学科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为基点、点线面体结合的知识能力架构。本轮复习要尽可能多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已学知识进行加工、重组,这样在遇到新问题时,才能灵活迁移、运用。 其次,重视对图表资料的解读和运用。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还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经常是试题的切入点。图表的数量大,变式多,信息载体多样化,尤其是与区域相关的图幅。因此,二轮复习要尽可能多地进行图文结合、图图叠加、图像变式训练。要掌握判读各类图表的基本方法,善于分析各种地理信息与题目要求之间的联系,寻找答题的共性、规律与策略。不仅要学会读图、析图,还要加强填图、绘图训练。 再次,正确对待“热点”,重视乡土地理复习的与时俱进。高考会体现时代性,试题具有一定的“热点”趋向,应关注“热点”产生的背景、成因及其影响,重点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最后,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重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相关的问题,进行集中式的能力训练。通过分析每个专题内的重点知识,找出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可回归课本复习相关内容,并通过练习进行强化,或换个角度进行学习,最终达到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复习时,建议按以下专题进行整合:
|
|
来自: opponent1976 > 《高考地理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