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脉 时间

 迎风初开 2011-02-17

十二经脉

阴阳

五行(音)

手足

流注时

脏腑

 

手太阴肺

太阴

金(商)

寅 3~5

肺   腑

        

手阳明大肠

阳明

卯 5~7

大肠 腑

 

足阳明胃

阳明

辰 7~9

胃   腑

 

足太阴脾

太阴

已 9~11

脾   脏

 

手少阴心

少阴

午 11~13

心   脏

 

手太阳小肠

太阳

未 13~15

小肠 腑

 

足太阳膀胱

太阳

申 15~17

膀胱 腑

 

足少阴肾

少阴

酉 17~19

肾   脏

 

手厥阴心包

厥阴

相火

戌 19~21

心包 脏

 

手少阳三焦

少阳

亥 21~23

三焦体膜&淋巴管

 

足少阳胆

少阳

子 23~1

胆   腑

 

足厥阴肝

厥阴

丑 1~3

肝   脏

 

 

人本身即为完整的自我调节系统:

心(精神):调节控制系统的中心

能量系统(经络):可经由针灸或气功来调动(内宇宙和外宇宙)

目标为 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

而变化之法可师天气 施以睡眠、饮食、运动、药膳。

针灸:子午流注法(是以十二经脉叉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主,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合的道理,配合阴阳、五行、天千、地支等逐日按时开穴的方法),灵龟八法,黄帝内经

气功:为古医之吐纳、导引术,藉姿式、呼吸和意念来导引人体气(高能量)血,进行有益身心(阴阳气血的调和)的吐故纳新运动,藉动作、呼吸、心神的修练,达到培育元气的目的,进而与天地呼吸同步(使人体气与天地气间进行交流-天人参一,同气相求)。气功医疗,只是气功境界最基础的功能。

气:气分二种,眼耳口鼻皮肤所能察觉的宏观之气,古人称气。另一种无形,用意、灵觉、心能,体察到的气,古人称炁。两者同时存在,相互转化与制约,也时刻在变化中。人事物中都存在着这些变化。

 

 

医已病者为下医,

医欲病者为中医,

医未病者为上医。

器质性疾病期

质能互变期

功能性疾病期

能量医学指病之初起,多为功能性疾病,经质能互变期,变化为器质性疾病。就生活起居或习惯而言,即为功能不得伸张,如晚睡,不定时进食,不运动,再来能量累积久了,进入了质能互变期就导致脏腑病变,而由外转内,由内扰外,变为器质性疾病期(欲病期

)。

 

 

物质是能量经过运动而产生,能量波才是物质微粒的基础。研究生命现象如果不了繲生物能量,不能确切掌握生物能量运动规律,绝对无法正确认知生命活动。不知生理,遑论病理,更遑论彻底医治病变之道。

而中医的中心学术思想-----阴阳五行学说,正是宇市生命的能量运动学说,古人称“天人合一”之学,宗旨为研究宇宙生命的现象与原理,从而彻底解决生命现象界诸般问题。也可说是研究自然界的综合能场的周期运动,与人体生物能运动的密切关联。宇宙间的自然现象和生命现象。在时间和空间都具有节律性的周期变化,人体亦然。据古圣研究,天之磁电场能有十称十天干,地之磁电场能有十二称十二地支,天地磁场形成了巨大系统—人体生命场。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宇宙生命能量运动的节律。人体经络系统是宇宙阴阳能量本质、五行能量运动产生的人体能量系统,经过能变和质变。人类身结构与天地的天干、地支、五行、人卦、天地人三部完全雷同。可以说宇宙能的运行,完全调控着生物系统的生长发育。

五行是阴阳能因阳升阴降而产生的五种能量运行,能量运动产生质量,人身五脏应运而生,收藏五行能量,并由六腑作六气运化,通过经络能量系统输布全身组织。猜测part:火木土金水(人体结构)

 

据大陆研究,经络是生物体内隐性感传线,国际上公认为LPSC线,又称高声波线。特性为低阻抗、高电位、高发光(故可用电子摄影摄得)。且经络系统对声、光、电、热(红外线)、放射性同位素都有反应,是不依赖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而独立存在的能量系统。

 

生命能量--气,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决定全部的生命活动,气的运行一互停止,生命也随之消失。元气的盛衰决定人体的强壮和衰弱,除了调动人体自身能量,透过针灸的施术,和气功的修练,并能将宇宙之气,巧妙地摄入人体,与体内固有的能量结合,一起运行储存,气成一种培育元气,内以养身,外以祛邪的健身运动。

 

易胎源于河洛,河图洛书之数字排列,其运转周期,无论在方他或时间皆与太阳系运动吻合,反应出四季寒暑、阴阳盛衰消长之气化规律、能量运动,也蕴含人体脏腑的生命特微。

阴阳五行为中医理论之基本思想,也是最高指导原则。阴阳界为生命现象界,生命由宇宙中阳能与阴能交合而成,完全在巾宙能量变化之轨道中规律变 化。大气阴阳平衕,则四时成焉,人体阴阳平衕,则五脉泰和。阴阳不调,为一切病象之始。

人身十二经脉与地支十二种地磁力关系密切,并相应一日十二时烤,分别流注于相对应之脏腑。

人生初级以纳物质生能量,弃无法转化物质,运作和休息。即吃喝拉撒睡。调养先后天能量库,而脾骨为后天之本,两肾为先天之本。

饮食,菜有青赤黄白黑五色,味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主食则以五壳为重,吃七分饱节饮食以养脾。

能量运行,阳升,阴降,各有其运行之轨道。如由土至火,逆之则病。

 

重病于脏,中病于腑,轻则病经络

人身有五脏藏五行能量,各有腑以输布,脏腑各有经脉

根据内经,补则趁其虚,可能在其时辰的后一个时辰。

大寒、大热、大风、大雾须避之,不可恃强而不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