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经脉运行规律揭秘--武当山著名道医祝华英 下

 慧然 2012-03-16
第二章 宇宙及生命起源论


第一节 宇宙的形成

  当代科学家研究分析提出:宇宙的形成,源于瞬间的“宇宙大爆炸”,此后才开辟了天、地、阴、阳、日、月、星,以及四季春、夏、秋、冬循环往复。而且认为在大爆炸形成宇宙之后逐渐创生了“万事万物及生命”。

  笔者经观察分析各种生物生命起始的运动变化后,也十分赞同以上关于宇宙的形成及生命起源的观点。贫道认为宇宙在天地阴阳未形成之前,是一片混沌,类似一个无限量的膨胀气体球。经过漫长的孕育之后,这个球体膨胀到一定程度,即破裂形成爆炸。从而自然而然的开天辟地、形成日、月、星。接着便化生出人类、及动植物类。因此在宇宙空间的大爆炸即是天地万物生命之起源。

第二节 生命起源与“大爆炸”

  笔者认为从古至今各种生物在生命的开端都一直重演着这种“大爆炸”的模式,即在孕育成熟之时都会产生爆炸,而后才体现出生命来。

  证例1:凡是胎生动物,都要破裂胎膜才有生命产生。在破裂胎膜之时,即相当于宇宙形成天地万物时的大爆炸。

  证例2:凡是卵生动物,均要先破卵壳然后才有生命产生。破卵壳之时即相当于是宇宙的大爆炸。

  证例3:凡是经种子而孕育的植物,首先要通过水分渗入种子,使种子孕育膨胀成熟方破裂而萌芽,产生新的生命。当种子破裂之时,即等同于宇宙形成天地的大爆炸。

  综上所述,人类及动植物生命的开端仍然重演着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模式。宇宙的形成和动植物生命的开端都是从“大爆炸”开始。由此可推,动植物体内能量的运动变化规律也应该与天地的运动变化规律相同,这样才符合古人说的“天人相应”。天地间的各种生物外表形态虽异,内在能量的运动变化规律却是一致的。所有的动植物在外形上均表现为左右对称。例如:人体的眼耳口鼻手足、植物的枝叶等。由此可知:动植物的体内必定有左右对立二元化的运动机理。再例如:一个中风偏废的病人,他的一侧活动自如,另一侧却瘫痪偏废。由此证明人体的左右两侧运动机理有对立的现象,在生理上分属不同的部位管辖。人在健康状态下,能左右协调、互相作用形成完整的运动机理;在中风偏瘫时则表现出左右不同的现象。

  天地的五运六气及十二月的循环往复是由宇宙空间的大道所调控,而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及十二经脉的循环往复则是人体之内的小道所调控。故道教有垂训:“道在自身”。宇宙的“大道”与人体的“小道”均是阴阳对立而又统一的二元化的机理。笔者修炼时在功态中发现,人体阴阳十二经脉的运动机理是左右正负轮换交替运动呈二元化状态。笔者按此机理,多年在临床上运用,疗效甚佳。故认为上至宇宙大道,下至动植物体以及每一个细胞均有左右正负之二元化的机理。一切生物如果体内失去了这个无形无象的二元化机理,也就失去了生命。

第三节 宗教认知的科学性

  世界上各大宗教团体对宇宙中这个神奇、不可思议的能量的有不同称呼,其实是名异实同,都是一回事。

  道教称之为“道”,基督教称为“主”,佛教却称它为“佛”。各大宗教对宇宙中这种能量对其它生物的调控表述亦各异:基督教(含天主教、新教、东正教)说是上帝创造世界,认为万事生物都是由造物主所造化;佛教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道教则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混沌初开天地生,鸿蒙济判日月明,亦可表述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五行、八卦、九宫出。

  这些名异实同的称号究竟在生物体内是什么元素呢?笔者认为,即是人体内无形无象的阴阳十二经脉之左右、正负、出入、升降的运动机理。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篇》对万事万物体内的生机能量有如下表述:“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此即说明自然界的大道能量是遍布于宇宙空间,从而分化进入一切生物的体内。进入万物体内后即形成左右、正负之灵活的出入升降机理,可是这个左右正负出入升降的阴阳十二经脉机理却奥妙无穷。《黄帝内经》中有明确的表达:它是人体内阴阳十二经脉具有生命规律的出入升降的机制。由《灵枢》、《素问》可以看出:古圣人不但能掌握人体阴阳十二经脉的运行规律,而且能采取相应的的方法进行调制。可惜得很:这种机制及方法在传承中中断了。

  幸运的是:笔者有缘发现了这一机理,贫道现将它贡献出来。人体之内阴阳十二经脉的运动机能虽然无形无象,但是笔者因缘巧合,在练功中体悟到了阴阳十二经脉之最简单的左右正负运行公式图。(参考左右手足十二经脉正反运行方向表)

第四节 “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最简单的,往往是最玄妙的。例如现代的电脑科技,已普遍运用于各行各业。然而电脑的传输基础、原理是由数学的“0”和“1”组成的二进制,但这个原理却能变化无穷。

  所以我认为这个简单的人体生命机理公式是研究宇宙中所有生物学的基理。宇宙中由于具有左右正负二元化的灵机,从而生天、生地、生人、生物并且无所不罗,使各类生物千姿百态。人体内由于具有这个左右正负二元化的灵机,人才有智慧,才能发展科技。医学界如能利用这个左右正负二元化的灵机,则能开拓医学的新境界、促进诊疗水平的进一步升华。

  全世界的领导成员,如虔诚研究宇宙中的这个左右正负二元化的灵机,将会从统全息的观点悟出全世界都是一家人,便能相亲相爱、和平无争。而且会逐步的将整个世界治理成“人间天堂”。届时,全世界人民都会振臂高呼:“道光普照万岁!全世界和平万岁!”
人体十二经脉揭秘及统全息生命机理与微全息生命机理探微

第三章 人体十二经络揭密


第一节 生命之源

  人体“阴阳十二经脉”的功能,是人体内唯一的生命活力。如果人体“阴阳十二经脉”的运动机能停止,人就会死亡。人体“阴阳十二经脉”在人体中有能量无形相,即使利用现代的高科技仪器亦难察出“它”的全貌。经络学说是我国前圣先哲们对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疗学的核心理论,是指导中医临床诊疗的基础知识,是祖国医学精华中的精华。虽然从古至今许多医家不断利用“阴阳十二经脉”理论,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笔者认为如不明“阴阳十二经脉”之内在机能,就不能发挥“阴阳十二经脉”的应有的调治作用,并且容易产生误差。

  特别是用针灸治疗疾病,因为它是以“阴阳十二经脉”的路线及经脉所涉及的穴位为理论基础,所以必须了解人体“阴阳十二经脉”之内在运动机理,才能调整疾病。由此可见,十二经脉理论对针灸、按摩及穴位治疗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对经络学说的研究,是在练功功态中体验到了“阴阳十二经脉”运动规律,由此,笔者认为人体科学的经脉穴络,完全是古代先圣们在修炼中,通过自己的内视返观而领悟的。比如《奇经八脉考》的作者,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内景隧道(即是指人体经脉循行的动态线)惟返观者(是指修炼者应用返观内照之法)能照察之。”即是说惟有通过静功亲身体验,才能领会到经脉运行的真实情况。因此,笔者认为:“十二经脉”理论的发现不是由一代一代的经验积累,而是炼功者内视返观而得。

  人体“阴阳十二经脉”理论出自于《灵枢》、《素问》,而人体的每一脏、每一腑都有两道经脉路线,一道在左,一道在右。笔者认为:《灵枢经》中有关“阴阳十二经脉”的一切论述,仅只说出了人体一个侧面的正运机理,却隐藏了另一个侧面的负运机理,所以古书中的“阴阳十二经脉”学说是不完整、不周全的。按《灵枢经》云:“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如果手足“阴阳十二经脉”一直是按以上所说的线路循行,即形成“自我矛盾”,简述如下:

  井荥俞经合的出入矛盾

  《灵枢·本输篇》曰:“手太阴肺经,出于少商为井木,溜于鱼际为荥,注于太渊为俞,行于经渠为经,入于尺泽为合。”如肺经全是从胸走手,从“少商穴”出是合乎运行线路的,但入于“尺泽穴”即形成“经气倒流”的矛盾现象。何以手太阴肺经在走过的道中所“入”呢?“手阳明大肠经,出于商阳为井金,溜于二间为荥,注于三间为俞,过于合谷为原,行于阳溪为经,入于曲池为合。”若手阳明大肠经全是从手走头,则入走“曲池穴”是合理的,但出于“商阳穴”就互相矛盾了。其商阳穴位于手指端,为何从手阳明经的“起点”而出?为了简笔可以类推。足三阴经的“出”呈矛盾现象;足三阳经的“入”也呈矛盾现象。以上乃出入矛盾。

  “根、结”矛盾

  《灵枢·根结》篇曰:“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经又云“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如结合此理推断,其足三阴的根在足,结在胸腹是合理的;如将足三阳的“根、结”居点与足三阴的“根、结”居点相对照定位,其足三阳的“根”当在头,“结”应在足。何以足三阳的根反在足,结反在头呢?此乃根结矛盾。

  “根、溜、注、入”矛盾

  《灵枢·根结》篇云:“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入于人迎……。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入阳溪,入于扶突……”。据手、足三阳经脉的根、溜、注、入循行走向,其手三阳经是从手走头而根、溜、注、入的即十分合理。但是足三阳经的根、溜、注、入就不合理了,不但不能从头走足,为何反从足走头,而“根、溜、注、入”呢?此乃根、溜、注、入矛盾。

第二节 十二经络揭密

  贫道经修炼打通任、督二脉并行大、小周天功法。有一天中午练功,当在咽津服气之时,明显感觉像是吞下一个清凉的圆团,降入脐部(下丹田)随之即停止了后天的鼻息,同时在“下丹田”出现了先天呼吸(胎息),即觉得身心非常清爽明净,而周身的气、血似停若滞,清晰地感觉脐部(下丹田)有约3cm的透明圆球在微微地缓慢地正反往来旋转。约十分钟后,即明显感觉到四肢之内、外侧各显出三条经脉并一致的运动着。但左侧与右侧之手足三阴、三阳经脉的运行不同,而是相对立的往返运动。当左侧的手三阴经机能正运行出指端时,而左侧之手三阳经即正运行至头;左侧之足三阳经即正运行至足;左侧之足三阴经即正运行至腹;同时其右侧之足三阴经即反运行至足趾;右侧之足三阳经即反运行至头;右侧之手三阳经即反运行至手;右侧之手三阴经即反运行至胸中。再接着右侧正运而左侧就反运,左侧正运而右侧就反运。

  示意图如下:

  胎息功态十二经脉正反运行图

  胎息功态十二经脉正反运行方向示意图

  左侧正运右侧反运

  右侧正运左侧反运

  左侧手三阴从胸-手右侧手三阴从胸-手

  左侧手三阳从手-头右侧手三阳从手-头

  左侧足三阳从头-足右侧足三阳从头-足

  左侧足三阴从足-腹右侧足三阴从足-腹

  右侧足三阴从腹-足左侧足三阴从腹-足

  右侧足三阳从足-头左侧足三阳从足-头

  右侧手三阳从头-手左侧手三阳从头-手

  右侧手三阴从手-胸左侧手三阴从手-胸

  以上阴阳运动反复不停,没有休止,并发现左、右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的双向伸、缩运动不过肘;足三阴与足三阳经的双向伸、缩运动不过膝。而胸腔和腹腔的脏、腑也有类似的阴阳进退机能,但位置分散,路线复杂而难辨别,据四肢之三阴三阳的明确运动可以推理而出。十二经脉路线及穴位,是固定不移的,其内在之阴阳经气却是有规律的伸、缩、出、入往返运动的。《灵枢·官能》篇云:“明于五输,徐疾所在,屈伸出入,皆有条理”。故当注重四肢、头、身“屈伸出入”的阴阳机能。又发现身体中线的任、督二脉,是两条经脉相合并在一起的,也有各自的升、降运动。因“奇经八脉图”画任督二脉却只有一条经脉。后考察任脉起于“中极之下”;督脉起于少腹的“骨中央”,其循环之后皆终止于“两目之下”。从两目之下的两线分支,这便充分证明任、督二脉确实是两条经脉合并的(请详见上卷《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密及应用》一书)。贫道处于这种“先天胎息状态”达四小时之后,由一点思维念头掠心,陡然间恢复了后天呼吸,周身由凉转温,手、足阴阳经脉的正负运动机能随即消失。

  根据这次练功体验,使我在多年的经络学说研究中所遇到的矛盾,即上文所提出的“三个”不可理解的矛盾,获得了解决。详述如下:

  其一,解释出井入合矛盾。

  当手太阴经正运行时,其经气外出运行到少商井穴;手太阴经反运行时,其经气内入运至尺泽合穴。当手阳明经正运上行时,其经气运行至曲池合穴;手阳明经反运下行时,其经气运行至商阳井穴。所以手三阴经出井穴时,手三阳经即入合穴;手三阳经出井穴时,手三阴经即入合穴。这种三阴三阳经气相对立的运行机理,便是“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其二,解释根结矛盾。

  当足三阴经正运上升之时,其经气运行到“结穴”;足三阴经反运行之时,其经气运行至“根穴”;当足三阳经正运下降之时,其经气运行至“根穴”;足三阳经反运上升之时,其经气运行到“结穴”。所以阳经在“根”而阴经就在“结”;阴经在“根”而阳经就在“结”;故足三阳和足三阴都是与相表里的阴阳经而不断的根结着。

  其三,解释根、溜、注、入矛盾。

  关于手、足三阳经之根、溜、注、入的矛盾,归根到底是其运动的机理不同。手三阳经是正运之时产生根、溜、注、入的;足三阳经是反运之时产生根、溜、注、入的。仅举手、足阳明经为例,当足阳明经反运时,其经气即从“厉兑穴”退缩而上行溜于“冲阳穴”,并继续上注于“下陵穴”,同时,在颈部的足阳明经气即上升运行至“颡大穴”,同时并分出一道别行经气进入“人迎穴”,这进入人迎穴的“别行经气”入于何所呢?因此时足太阴脾经的经气反运至足,而脾经的“散舌下之脉”经气空虚,所以足阳明经气是由人迎穴“入贯舌中”而与足太阴脾经“散舌下之脉”相吻合,便形成了“如环之无端”的阴阳交合机能。当足阳明经正运下行时,处于颡大穴的足阳明经气即下降于颈部,同时,在下肢的足阳明经气即由下陵穴、冲阳穴而下运行至“厉兑穴”,并同时分支一道别行经气进入“丰隆穴”而与足太阴脾经相吻合。因此时足太阴脾经的经气在正运上升,便形成“如环之无端”的阴阳交合机能。手阳明经经根、溜、注、入的阴阳交合机能与足阳明经同理,所不同的是足阳明经是在反运之时产生根、溜、注、入的,而手阳明经是正运之时产生根、溜、注、入的。

  如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肘、膝以下的穴位是阴阳经气交换最灵活奥妙之处。《灵枢·九针十二原》云:“经脉十二,络脉十五……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所以医者当注意调治肘、膝以下的阴阳经气。人体十二经的路线及穴位是不移动的,但要特别注意这个出、入、升、降灵活往返的阴阳经气。其人体的某一道阴阳经脉路线好比火车道(铁轨),其腧穴犹如火车站,人体的阴阳经气好比“火车”,其“火车”既能运行到终点站,又能返回到起点站。若没有“火车”运行往来,其火车道与火车站也没有作用。故人死了,虽然其经络,腧穴仍在,但却失去了阴阳经气的往来灵机,如此便是没有生命了。经云:“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故古圣最重视这灵活的阴阳经气。经云:“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按以上所述,仅只说出了人体一个侧面的“正运机理”,故在机理上却隐藏了3/4。所以研究十二经脉机理,必须举一而反三,才能把握住十二经脉的整体。

  综上所述,说明人体“十二经脉”的阴阳运动,是左右、正负、阴阳对立统一的生理机能,确是人体唯一的“统全息”生命活力。目前由“十二经脉”之“统全息”所分化出来的“局部小全息”已经在医学上有了使用。例如人体的两耳以及手、足等等的“全息”诊疗,据说疗效甚佳。如果研究人体“阴阳十二经脉”之“总全息”生命机理,在医疗实践上定能显出更神奇的疗效。可惜的是:阴阳“十二经脉”的机理还未为世知,今后当待中、外医学界进一步探究落实。

  贫道于60年代开始研究经络学说,但经脉学说中的十二经脉、经别、经筋、经络、奇经八脉等错综复杂的路线和分支常使我茫然不解。幸运的是,机缘巧合,在修道中终于明白了十二经脉的简要机理。经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始信古圣的著述,句句真实。贫道先居乡村,后往深山,并没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在诊疗中、先察脉口、人迎以确定阴阳十二经脉的盛衰,然后拟定出灵活的治疗方案。无论用针灸、按摩、还是用中药治疗,全凭十二经脉机理作指南。几十年来,诊治数万病人,都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还治愈了许多名家束手无策、名院未能治愈的疑难病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十二经脉的机理确实是真实有效的。

第三节 十二经脉机理的意义

  人体阴阳十二经脉的正负机理是促进中西医学理论结合的桥梁

  中、西医的结合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中医、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所以中西医结合绝非易事。中、西医关于疾病的认识存在着根本的分野:

  1、西医治疗是以人体各器官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为准则。当人患病时,通过各种医学仪器检察及化验,通过检查,如出现的异常现象或化验结果出现异常,从而施治。

  2、中医是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并分别上、中、下三焦及手、足、阴、阳六经,从而辨证施治。

  这说明中医的诊疗是凭医者的观察、神识、辨证方法及整体观治病。西医则是依靠“化验室”显相的科学证据在形态解剖学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因此,中西医之间便形成了完全不同医理。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及阴阳、五行、三焦、六经的原理、以目前的科技又难以证实。因此,中医、西医在医理上就难以融合起来。

  按中医与西医治病都有疗效,各有长处,应在中、西医的理论上互相渗透,互相的借鉴。笔者认为:要利用人体“阴阳十二经脉”的机理去了解人体生命的本原机制,才能融合中西医理论,才能逐步地提高中、西医的诊疗水平。

  笔者经研究人体“十二经脉”的阴、阳、正、负机理,认为世界上所有生物的体内,均潜藏着这种既顺乎自然又适应自身的对立统一的机理。所有生物体内的这种机能一旦脱离形体,其形体生命即会终结。所以,吾认为人体内“阴阳十二经脉”的正、负运动公式,是医学拯救生命的最基本原理。此原理是中、西医之理论结合的桥梁,能使中、西医学互不矛盾地结合起来而共同前进。因此,笔者特提出如下观点:

  西医利用医学仪器观察到的人体“心脏”,是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所构成的器官,是通过左右心室、心房的房室瓣有规律的开放与关闭的以驱动人体血液循环。这说明了现代的西医仅知道人体“心脏”的形态组成和血液循环运动状态,而并不了解其左右心房、心室运动的“原动力”。笔者认为:是人体内“十二经脉”之左右、阴、阳、正负运动的震动,导致“心脏”跳动及血液循环。

  因此笔者推理:现代医学所说的由左心室输出动脉血液的循环运动,是由左侧的“手少阴心经”,以及左侧“十二经脉”之正运机能所引起;由静脉输入左心房心室的血液循环运动,是由人体左侧的“手少阴心经”以及左侧“十二经脉”之反运机能所引起。依此类推:其“右心室与右心房”的血液循环运动,亦与左侧的机理相同。

  其它如鼻、咽喉、气管、肺之相对立的一呼一吸机能;肠、胃消化道之相对立的舒、缩蠕动机能;五脏、六腑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之相对立的协调机能;以及用“血压计”所测出的收缩压、舒张压之升、降生理的数据等,全都是受人体手、足、阴、阳“十二经脉”之正、负运动机能所导致。因此:中医“十二经脉”的阴、阳、正、负机理是与现代西医的理论是统一的。如果弄清中医理论中“阴阳十二经脉”的本原机理,那么中、西医学理论的结合就不存在问题了。但是现代医学仅从“微观上”研究人体有形有象之五脏、六腑的生理现象与病理现象,由正常生理细胞组织与不正常生理细胞组织的差异,从而找出病根,没有从中医的“宏观上”上进行了解。“宏观上”,都是无形无相阴阳“十二经脉”的正、负运动之“平”与“不平”而导致的生理生化现象。由此:人体“阴阳十二经脉”的左、右、正、负机理,确是中、西医学诊、疗疾病之唯一简便的医学“理论公式”。《灵枢经·别篇》云:“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工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这说明人体“十二经脉”机理既是人体生理机能的根本活力,又是治愈疾病的法宝。当然也是实习医生必须具备的医理知识,其实中西医要发展乃至达到尖端水平也应从此起步。故“十二经脉”的左、右、阴、阳、正、负机理,既是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又是西医学的根本原理;是中、西医理论的本中之本,是中、西医学理论结合的桥梁。所以我认为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应当成为21世纪的中、西医学发展的唯一目标,中、西医务界人士对人体“阴阳十二经脉”的研究均要特别重视。

  由于人体“阴阳十二经脉”的生理机能无形无相,即使利用现代高科技仪器亦难察其全貌。笔者思考:如何制定出一个可以侦察出人体“十二经脉”的正、负运动方案。人体“心脏”的左、右心房心室有节奏有规律的跳动及形成的血液循环,全是由人体内“十二经脉”之左、右、阴、阳、正、负的机能所导致。心脏的血液,因为受“阴阳经脉”之左、右、正、负机能频率的调控,所以才形成有节奏有规律的血液出、入循环。人体的血液是红色,利用现代医学仪器比较容易观察。所以笔者认为:“十二经脉”之左、右、阴、阳、正、负的机能需要从现代医学之有形有相的血液循环来应证。

  由人体“十二经脉”之左、右、阴、阳、正、负机能推理,人体的左心室与右心室的“开放和关闭”,是在不同的时间。右心房与左心房的“开放和关闭”亦是在不同的时间。但,左心室与右心房之“开放和关闭”的机能是同时进行的,右心室与左心房之“开放和关闭”的机能是同时进行的。这只是推理,要通过现代医学仪器验证落实。贫道初期居偏僻乡村,后期住深山,缺乏科技条件进行验证,望具备条件的中、西医科研单位,给予验证落实。如果符合笔者提出的左、右心房心室之“开放和关闭”的运行规律,虽然未获得无形无相之“阴阳十二经脉”的本质,却可以对人体“十二经脉”的左、右、阴、阳、正、负运动机理作初步应证。若能更进一步研究开拓,便能探索出人体“阴阳十二经脉”之生命科学的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