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健康饮食 医学百科

 凝峰 2011-02-18

不健康饮食

 
目录
  1. 拼音
  2. 关键信息
  3. 饮食与慢性病的关系
  4. 当前百姓饮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只吃精制米面,不吃粗粮。
    2. 偏食
    3. 零食不断
    4. 爱吃咸食
    5. 进食速度过快
    6. 水果代替蔬菜
    7. 饮食过饱
    8. 不吃早餐
    9. 常在外就餐
    10. 常吃“洋”快餐
  5. 常见误区
    1. “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会造成动脉硬化,可以多吃”
    2. “中老年人不能吃鸡蛋、猪肝”
    3. “不吃主食可以减肥”
    4. 过分迷信“食物相克”
    5. “保健食品可以代替膳食中的营养”
    6. “某种食物可以治病”
  6. 参考资料
  7. 相关文献

 拼音

bú jiàn kāng yǐn shí

健康饮食

 关键信息

 1)多盐题油、缺钙少铁是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均衡营养需要食物多样化。

(3)每人每天至少吃一斤蔬菜和半斤以上水果。

(4)每天食盐摄入量限制在6克以内。

(5)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6)适当吃些杂粮。

(7)植物油也不能多吃。

(8)荤素搭配,好吃又营养。

(9)细嚼慢咽有益健康。

(10)早餐吃得好,一天都精神

(11)饮食过饱不利健康,每餐只吃八九成饱。

 饮食与慢性病的关系

俗话说“病从口入”,曾是指吃了不卫生的食物引发传染性疾病。如今,“病从口入”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于饮食不合理,可吃出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三大行为危险因素。由于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从饮食中摄取营养,因此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居民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动物性食物增加,植物性食物减少,脂肪摄人量增加,碳水化合物下降,这种膳食结构很不平衡,能量摄入超过身体的消耗造成体内脂肪蓄积,引起肥胖及与肥胖相关的多种慢性病。

当前百姓饮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享誉世界。虽然以谷类和蔬菜为主的膳食结构不仅口味好,还有利于健康,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食盐摄入过多和钙铁摄入相对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百姓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油脂摄人过多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可以说,膳食多盐多脂、缺钙少铁是我国目前饮食结构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以下不健康饮食习惯也需要注意。   

只吃精制米面,不吃粗粮。

习惯上,把日常吃的大米小麦面粉(俗称白面)称作细粮,把玉米小米、高梁和薯类称作粗粮。现在人们主食多以大米、白面为主,粗粮已很少上日常餐桌。其实吃粗粮有多种好处。粗杂粮中的微量元素和B族维生素比细粮丰富,并且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加快胃肠蠕动,促进体内的废物及有毒物质的排出,对便秘、痔疮、大肠癌、糖尿病等有一定预防作用。因此安排主食时应该粗细搭配。

偏食

对于日常的膳食类型,有的人吃荤,有的人吃素。从营养学的角度看,荤食中蛋白质、钙、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多于素食,而素食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水溶性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比荤食丰富。不爱吃荤菜,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会大大受到限制。偏吃荤菜,又会导致热量过剩和某些维生素及无机盐的缺乏。因此选择食物时应该荤素搭配。素食者可用蛋白质含量高的豆类、坚果等食物作为蛋白质供给源,最好补充牛奶和蛋类。

零食不断

零食,顾名思义,是正餐以外的零星食品。合理有度的吃零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享受,而且是对正餐的有益补充。但是零食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不如正餐全面、均衡,所以如果零食不断,会大大增加热量的摄人,导致肥胖的发生。合理选择零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及正餐的摄入状况选择适合个人的零食。如果三餐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则可以选择蔬菜水果作为零食。

爱吃咸食

爱吃咸食的人每天食盐量大大超过正常人需要的水平,由于体内钠的潴留,体液增多,使心肾负担过重,可引起高血压等各种疾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食盐用量以每人每日小于6克为宜,而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普遍超标,北方地区甚至超过每日20克。医学专家建议,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和高血压、心血管病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减少到5克以下为宜。在FI常生活中,可以使用定量盐勺控制烹调用盐,同时还要少吃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及含钠的加工食品。

进食速度过快

“狼吞虎咽”加重了胃的负担,容易发生胃炎和胃溃疡。同时,进食过快者常摄入过多的食物。细嚼慢咽可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血液中的营养成分浓度在短时间内相对较高,只要摄入较少的食物就可以产生比较饱的感觉,有助于减肥。另外咀嚼还可促进面部肌肉运动,加速肌肉和皮肤新陈代谢,有助于美容。肥胖者多半吃饭快。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减肥的过程应该是改变饮食结构、培养缓慢进餐习惯的过程。

水果代替蔬菜

尽管蔬菜和水果在营养成分和健康效应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作为不同的食物,从营养价值上各有特点。蔬菜品种远多于水果,而且多数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高于水果,所以水果不能代替蔬菜。水果中的碳水化和物、有机酸和芳香物质比新鲜蔬菜多,且水果食用前不需加热,营养成分不受烹调因素的影响。推荐每餐有蔬菜,每日吃水果。  

饮食过饱

饮食过饱是一种危害健康的饮食行为,不仅会因摄入过多的热量而使人发胖,而且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诱发各种疾病,如急性胃扩张胃下垂等。如果进食大量油腻食物还可迫使胆汁胰液大量分泌,有发生胆道疾病和胰腺炎的可能。正常生理状态下食欲可以有效地控制进食量,从而保持健康体重,因此此时的食不过量就是吃饱而不吃撑。但是对于体重过度增加的人,由于进食量往往超过实际需要量,因此食不过量就意味着适当限制进食量。

不吃早餐

一个人早晨起床后不吃不喝,血液粘度就会增高,血液流动缓慢.天长日久会导致心脏病的发作。不吃早餐会使血液中能量的直接来源“葡萄糖”水平降低(尤其是对糖调节受损的人),会导致倦怠乏力、思维能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早餐不但要注意数量而且还要讲究质量。主食一般应吃含淀粉的食物,如馒头、豆包、面包等,还要适当增加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等,再配一些小菜。

常在外就餐

在外就餐时,脂类的摄人量常比家里高,会使人摄入更多的能量,从而导致肥胖及其他相关慢性病。因此,应减少在外就餐的机会,如果要在外就餐,也要尽量多搭配些素食,注意饮食节制,这样才能吃出健康。

常吃“洋”快餐

洋快餐的整体原料构成,高能量特别突出,如面包基料为高精度白面。并且,由于洋快餐中的油炸工艺,使大量脂肪浸润到食物中,特别是有些肉中的动物脂肪,主要为饱和脂肪酸,含有较多胆固醇。另外,洋快餐中的维生素、食物纤维含量很低。因此,常吃“洋”快餐不利健康。

常见误区

“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会造成动脉硬化,可以多吃”

对食用油的正确认识应当是:植物油也要限量。植物油也是纯脂肪,是能量很高的食物,如果吃得过多会造成能量过剩,引起肥胖和其他慢性病。并且,很多植物油含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如果吃得过多,很容易在人体内被氧化成过氧化脂。而过氧化脂在体内积存会促发动脉粥样硬化。另外,除了植物油外,适当吃一点动物的脂肪,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首先控制每日总的食用油摄入量在合理范围,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每日摄人油脂类不超过25~30克。在这个前提下,再合理搭配各种食用油的摄入量。

“中老年人不能吃鸡蛋、猪肝

由于蛋黄和猪肝含胆固醇较高,而胆固醇是导致高脂血症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很多中老年人不敢吃鸡蛋和猪肝。但是蛋黄和猪肝中除了含胆固醇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D、B族维生素以及铁、钙、镁等无机盐,适量摄入鸡蛋和猪肝,可以预防夜盲症多发性神经炎、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发生。此外,蛋黄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可以帮助降低血胆固醇。因此只要不是太多,中老年人吃点猪肝和鸡蛋一般不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还能从这些食物中摄取各种有益健康的营养素。   

“不吃主食可以减肥”

主食含大量碳水化合物,是供给机体能量的主要食物。当主食摄入过多时,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在体内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造成肥胖。适当限制主食确实可以起到控制体重的作用。但如果主食限制太紧或者不吃主食,一方面可因能量摄人不足而发生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必然导致除主食外的其他副食摄入增加。肉类、蛋类蛋白质、脂肪含量高,一样可以提供与主食相当的能量,并且等量的肉类与谷类相比,前者提供的能量更多。总之,通过单纯限制某一类食物来减肥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重要的还是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并注重均衡营养,同时结合体育锻炼以控制体重。

过分迷信“食物相克

目前出现许多有关食物相克的说法,这使许多人不敢随便吃东西。其实,正常体质、身体健康的人,吃食物应该是没有禁忌的。中国人的饮食是一个复合结构,两种食物搭在一起吃,要是发生化反应,常常可能出现吸收率降低,这并非像有关食物相克理论中所讲的就是相克。日常饮食中应该提倡平衡膳食原则,食物多样化和营养均衡才能保证人体健康,而所谓“食物相克”的说法正与此相反

保健食品可以代替膳食中的营养”

我们对保健食品的正确认识应当是:保健食品既不能代替平衡膳食,也不能代替治病的药品。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全面的营养素,主要靠一日三餐的正常膳食来供给。如果想主要靠保健食品来获取营养,必然会造成营养方面的偏差,产生营养不良。此外,保健食品是针对特定人群的特殊需要而设计的。人们只有针对自己的特殊需要,选择适当的保健食品,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例如,延缓衰老的保健食品,主要适用于中老年人;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则只适用于高血脂人群。

“某种食物可以治病”

经常能听到有人说,某某食物吃了特别好,是滋补佳品、抗病良药。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但是食补并不是将某种食物奉为灵丹妙药。因为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我们身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膳食”,任何一种食物都可提供某些营养物质,关键在于调配多种具有不同特点的食物,组成合理的膳食。如果体质不好,不要指望靠一种食物来强身健体。要增强抵抗力,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并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效果。如果已经患病,更不可将某种食物当成灵丹妙药,不可过高地期望得到萁疗效而影响正规治疗,以免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