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教界的“近亲繁殖”

 杜七七 2011-02-19
在我国,各高校的教师都以本学校的本科毕业生为主,统一教授的“徒子”、“徒孙”共济于一系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人们对此习以为常,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一份学术资料上有一篇关于美国大学不留本校毕业生任教师的报道,为了防止“近亲繁殖”现象的发生,美国各大学都有着制度上的保证。而美国的这一举措与我国的现实是对比鲜明的,这一差距的存在则很值得我们深究。
人们都知道,血缘越远的人通婚,生出来的孩子越聪明,而近亲结婚的后代质量很低。同样道理,学术上的进步也取决于“杂交”优势,学术上的“近亲繁殖”也如同血缘上的近亲繁殖一样式大有危害的,一般来说,不同学术背景的人合作更容易实现重大突破,而同一学校的教育产品,同一“师傅”带出的“徒弟”,则难免会保留和延续着共同的缺陷。
 其实,最令人担心的还不是“近亲繁殖”现象本身的存在,而是国人对此不以为然的态度。而我国的人才管理体制始终缺乏科学化与规范化是“近亲繁殖”现象的生存与蔓延的根源。现有的管理制度的制订并不是来自科学研究的结果,即管理者阶层几乎没有人认真研究过以什么样的合理人才组合才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出创造性的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