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文散文阅读开头、结尾、简述题答题技巧

 春晚绿野秀 2011-02-19

现代文阅读考试命题往往在4个方面设置题目:

一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含义;三是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四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现代文阅读主要是考查重要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因此,四道主观题其实就是以考查词语句子为基础来考查其在文章的结构、表达、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作用。

1.审清题干。

现代文阅读题干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为关键的。因此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审题要抓住题目中的每一个信息,明确两点:一是命题者要我们答什么,二是命题者要我们怎么答。还要分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考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引导考生明确解答重点或限制答案范围,具有导向性,不可掉以轻心。

2.将题目回归原文,寻找答题区域。

把在题干中出现的原文中的语句放回原文,看它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以此来确定答题区域。题干中若有“从全文看…”这样的字眼,这就要求从全文着眼总结答案;有的有“阅读某段,回答…”这样的字眼,答案一般是可以在这一段里总结了。如果没有这些明确的字眼,总结答案时应该从全文角度把握。

3.落实重点词句的含义。

首先搞清这个词、这句话表面意义是什么,再看一下用什么方法表达,接着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表达,如果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含义就基本上把握了。

4.规范作答,检验答案。

应当工整规范地尽量用原文词句作答,整合原文中有用的信息,做到整体把握、锁定局部、认真筛选、巧妙概括;答案要尽量全面、要点化。答题时首先要考虑好角度,突出要点,层次分明。有明确字数限制的更要准确精练。

 

现代文阅读的开头的特点与考查

1、先言他物型:用此衬托或铺垫(《黄山绝壁松》)或对比。

例:冯骥才的《黄山绝壁松》开头三段: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14、前三段,作者为什么要由“黄山松”写到“山上的松”,又由“山上的松”写到“野松”?标题中的“绝壁松”生长在什么地方?

答:逐步缩小范围更好地突出本文的描写主体——绝壁松,因为野松才是作者赞颂的对象。

生长在极顶和绝壁上。

2、写景开头:

内容上①烘托气氛;

      ②衬托心情、寄托情感;

      ③暗示下文的情节。

结构上 点题、首尾照应。

例:肖复兴的《细雨台儿庄》开头:去台儿庄那天,天下着雨,整个台儿庄笼罩在蒙蒙细雨之中。灰蒙蒙一样的雨飘洒着,摇曳得远近的景物都有些变形,台儿庄还像是在一片未散硝烟里,似乎战争刚刚结束不久。路面很滑,汽车行驶得很慢,眼前的景色徐徐展开,历史仿佛悄悄向我走近,一下子可触可摸起来。

1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对雨作了描写,这样写从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答:内容上,渲染一种冷清、压抑的气氛,衬托作者沉痛、悲伤的心情,更寄托对烈士的哀思。

结构上,点扣题目,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3、写心情开头:

      ①与下文写事件做铺垫;

      ②对比下文的心情情感变化;

      ③结构上抑扬安排

例:《悬崖上的舞蹈》15、本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在构思上具有抑扬交错的特点。联系全文,写出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并分析抑扬交错的特点。

答:作者的情感沿着“失望遗憾——惊异发现——兴奋感动——痛苦悲哀”一线发展,先是欲扬先抑,写置身山谷不见回落的遗憾,这是抑;继而写发现之惊异,这是扬。后是扬而又抑,自己正兴奋地观察感恩,同路游客起哄,惊扰了山林,打破了山间的宁静与和谐,很令作者败兴与痛苦。

4、倒叙开头:(现在——过去——现实)

      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把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统一起来,视野阔大恢宏。

举例:马尔克斯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的开端非常精彩,作家曾作过长期的反复的思索,最后选择了这样的开头:“多年以后,奥尔良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一句话包含着现在、过去和未来三个时间层面。作家站在“现在”这个时间层面交给读者讲故事,但是,他从一开始就预指人物未来(多年后)的遭遇,而书中的人物又可以回想比现在更早些时候发生的事情。全书的叙述方式也是如此。从时间的总体顺序上看,讲的是马孔多从创建到毁灭的历史演变,但是吉卜赛老人梅尔加德斯早已在一百年前就在羊皮书上预写了马孔多的命运。书中的人物都在不断地回忆过去。所以全书时间概念的总体设计虽是现在——未来——过去的循环,而在具体叙述时,却是把三者互相穿插在一起,任作家自由地描写现实,回顾历史,预见未来。

5、设置悬念开头:

    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使文章跌宕有致,造成波澜,避免平铺直叙

例1、《常常,我想起那座山》14、作者开头说“常常,我想起那座山”,这样开头有怎样的作用?

答:⑴运用变式句,突出拉拉山留给作者的深刻印象,作者想起拉拉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

⑵与题目相呼应,并引起下文对拉拉山的描述,使文章结构严谨。

⑶故意不说山名,引起悬念,吸引读者。

例2、

(唐山高三二模)《包公脸上的指痕》15、在揭示《开封府题名记碑》上“空白”形成的真实原因之前,文章都作了哪些铺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列举与包拯相关的人物进行衬托;叙述自己寻找包拯名字的急切;然后写出对有关原因的猜想最后揭开谜底。

这样写造成了悬念,使文章跌宕有致,避免平铺直叙。

6、引用开头:

   ①内容上写了什么,与主旨有何关联;

   ②结构上为下文做铺垫;

   ③行文上增加文采。

例:《人心作书,伟哉,韩愈》14、文章开头引用韩愈的诗有何作用?(5分)

答:引用这首诗既表明韩愈遭贬的悲愤,又引出下文对韩愈品格的描写,突出韩愈做人的风骨。

 

 

现代文阅读的结尾的特点与考查

结构上:呼应题目、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内容上:突出主旨、表达情感

句式上:修辞——比喻、问句等

1、卒章显志型

例1  伟哉,韩愈!壮哉,韩愈!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直抒赞誉之情,表达感情浓烈。

例2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要说:爱,未必温馨,又何必温馨?人生,未必温馨,又何必温馨?鲜明地表明作者的态度,或批评否定,或赞扬渴望。

17、统观全文,说说“未必温馨,又何必温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l)直面人生(客观事实,原因)(2)对人们精神柔弱和平庸化的强烈不满(破)(3)对理想、个性以及人的高贵精神的颂扬和渴望(立)

2、以引用结尾

例《横穿〈诗经〉的河流》

开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

结尾: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

问: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引用了《诗经》中有关篇目的若干名句,中间多次写及《诗经》和“那条河”,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①既呼应标题,又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②层层深入,形散而神聚,使主题得到强化;③增加诗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想象空间。

 

3、以问句结尾

注意文章的主旨和句子的特点(疑问、反问、设问)

例《小河殇》祈求河的宽恕现在会不会太迟?这句话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6分)

答:这句话的含义是祈求小河宽恕我们忘记小河的养育之恩、破坏小河环境的行为,警醒我们从现在起要珍惜我们的环境,珍惜我们的文明,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问话发人深省,强化了文章的情感力量。

4、以一种意境结尾

渲染的氛围,意境之美,

例1  《细雨台儿庄》:细雨还在飘飘洒洒,仿佛是苍天祭祀他们而洒下的泪水。我们不会忘记他们,我们不会忘记战争,我们不会忘记历史,我们不会忘记与这一段悲壮历史交融共存的台儿庄。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对雨作了描写,这样写从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答:内容上,渲染一种冷清、压抑的气氛,衬托作者沉痛、悲伤的心情,更寄托对烈士的哀思。

结构上,点扣题目,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5、以梦境结尾

以梦寄寓某种感情,表达一种期望。即联系文章的主旨

例《悬崖上的舞蹈》结尾:那晚,我在山区的小客栈里做梦了,梦见那只白色的、家养的羊,带着快乐的微笑,在悬崖上自由地舞蹈,而我的灵魂在那悬崖下面,正在大声地哭泣。

怎样理解作者的梦和哭泣?(6分)

答:梦寄寓了作者美好的生活理想:快乐而自由的生活。

作者哭泣的原因:为人类的愚妄行为而悲哀。

6、以针对现实问题结尾

体现文章的针对性,彰显现实意义。

例《小河殇》

 

 

 

 

 

 

 

 

 

高考散文简述题的审题答题技巧

   

   高考散文简述题是语文高考中比较稳定的考题,这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应将散文阅读的简述题练习作为语文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散文阅读简述题分值大,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因而每年考生在这题上失分较多。究其原因,除了有些考生阅读能力不够理想之外,主要是未能正确地掌握审题答题的技巧,以至于答题时总是盲然从事,不得要领。参加高考的考生如能按照以下总结出的审题答题规律去认真练习,对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将会有较大帮助。

 

一、掌握审题技巧,从题干中获取答题的信息

 

散文阅读简述题的题干是一种重要而有用的信息,认真阅读分析并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将会给我们准确、快速地完成答案带来很大的帮助。

 

1 .明确答题方向找准答题区位

 

    命题者在制题的时候一般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和要求,这种考查的目的要求,就是命题意图。能从题干中揣摩出制题人的命题意图就能明确答题方向,明确了答题方向就能比较准确地找到文中的相关答题区位。答题区位是指试题形成答案所在的语段或语句,这是保证答案正确的前提条件。因此,仔细分析题干,发掘题干中所明示或隐含的信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常常在一些试题的题干中见到诸如“结合 X 段”“联系全文”“通观全文”“参照”等词语,实际上这是命题人为我们提供的答题区位。“结合 X 段”“联系 X 段”,就意味着这道题的答案需要在“ X 段”的基础上作答,准确找到“ X 段”,根据题干的要求筛选出答题的有效信息,通过对相关语言的整合,就能获得答案。“联系全文”“通观全文”,意味着这道题的答题信息不在题干所涉及的某个语段,而多数存在于揭示文章中心的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要整体把握文章脉络,准确把握文章主题及主题所在的语段。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的找到答案。

 

2 .关注答题角度理清答题思路

 

回答问题时必须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这其实是个答题的思路问题,它不仅包括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还包括从什么角度去回答,用怎样的句式来表达等。我们可以从大量的题干看到,制题人的设问往往有从“含义”的角度发问的,从“作用”的角度发问的,从“原因”的角度发问的,从“效果”、“好处”的角度发问的;或要求考生作概括说明,或要求作简要回答,或要求考生作具体分析。发问角度不同,答题要求不同,就决定应运用不同的知识思考问题,用不同的句式组织答案:“是什么?”是问什么意思,即对语句语段的理解;“怎么作?”是问怎么写的,即对表达技巧的体会;“为什么?”是问为什么要这样写,即对写作目的的认识;“怎么样?”是问写得好不好,即对表达效果的评价。如果在审题中忽略以上这些重要的提示,答题就有可能偏题,甚至答非所问。所以审视题干、揣摩答题的思路显得非常重要。

 

另外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

 

要审清题干的配分情况。分值的多少往往取决于答题要点的多少。因而在审题时,我们可以从配分中推断出答题所需的要点,避免答题时的疏漏。

 

要审清题干的字数限制。一般说来如果在规定字数内还未把答案表述完,说明其中有些信息是不必要的或次要的;反之,如果概括字数太少,则说明答案没能把一些主要信息概括进去。需知试题要求规定的字数与答案的字数之间差距不会太大,出现上述问题需要重新概括组合答案。

 

要审清题干的修饰语。题干本身的修饰语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题干内涵的作用。许多情况下,这些修饰或限制成分对考生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提示了解题的思路。

2007高考题

17.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6分)

 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

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

16.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泰山很大”的?请加以归纳。(6分)

  20.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5分)

 

 

 

 

二、掌握答题技巧,从内容上把握答题的要领

 

审题是答题的重要前提这已无可置疑。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筛选出答题区位内的有效信息,整合筛选出的相关内容,或作准确、全面的概括,或作准确、明白的解释,并组织好语言,准确、简洁地表述出来,还需学会答题技巧,把握表述要领。

 

1. 语义理解题的答题技巧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测试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义,而是在所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它们有的内容深奥、隐晦,有的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其含义的深广、内容的蕴藉,使人扑朔迷离难以准确把握。要准确、明白地解释清楚这些含蓄的词语,必须依靠语感去揣摩,联系语境去辨识,而联系语境挖掘其隐含的信息是根本途径。在具体操作时,对于具有“指代”特点的词语的理解,一般应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的对象和内容。对于词语比喻义的理解,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才能得到正确题解。对于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的理解,要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义,所在语段的段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全国2

15.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4分)

    我翻阅过《道光琼州府志》,在“谪宦”目下,知谪宦始自唐代,凡十人,宋代亦十人;又在“流寓”目下,知道隋一人,唐十二人,宋亦十二人。明朝呢,谪宦及流寓共二十二人。这些人,不都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其中有大名震宇宙的李纲、赵鼎和胡铨。这些名臣,当宋南渡之际,却无缘“补天”,而被放逐到这“地陷东南”的海岛作“道旁石”。千载以下,真叫人读了苏东坡这首诗同声一叹!

     只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海南岛才别是一番新天地。兴隆农场是归国华侨经营的一个大农场。以前这里没有的若干热带作物,如今都从千万里外来这里安家立业了。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南海大岛安家立业,却不是“道旁石”,而是真正的补天手了!

 

 

答:“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在文中指被弃置不用的人才。

   “补天手”在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补放逐的古代名臣。

山东卷

20.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第一段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幢幢,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搜索,直至一盏灯像萤火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第三段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带给我们的刺激。有时候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对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

 

 

 

20、第一个是指记忆中留下的对野外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第二个是指居闹市与朋友之中却感到无靠无助的心境。

 

 

2. 句义理解题的答题技巧

 

所谓“重要句子”,一般指内涵丰富的句子,结构复杂的句子,在文章结构层次上有重要作用的句子,能揭示文章主旨和情感的句子等。对重要句子的理解:①内涵丰富的句子,要准确理解其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反语的讥刺性等,用化虚为实的方法理解;②结构复杂的句子,要采用紧缩的方法,抓住句子的主干,撇开次要的、附加的成分,用化繁为简的方法理解;③抓住句子在语段或篇章中的地位,注意句子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辖区内审视上下文段的意思,从引领、过渡、小结作用的角度,分析理解,寻求答案;④有些比较难的句子要结合中心思想来理解句义,任何一个关键句子都与中心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还可以结合文章背景来理解句义,背景与作品反映的内容、作者写作的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

全国1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答: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的坚强。

(2)答: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比不上大西北更能让人经受历练和磨难意志。

全国2

海南杂忆

14.作者到了“天涯海角”,为什么却说“这哪里是天涯” ?又为什么开玩笑说“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6分)

  

   所谓“天涯海角”就在公路旁边,相去二三十步。当然有海,就在岩石旁边,但未见其“角”。至于“天涯”,我想象得到千数百年前古人以此二字命名的理由,但是今天,环岛公路干线直通那里,沿途还有盐场、铁矿等等:这哪里是“天涯”?

   出乎我的意外,这个“海角”却有那么大块的奇拔的岩石;我们看到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浪打风吹,石面已颇光滑,两石之隙,大可容人,细沙铺地;数尺之外,碧浪轻轻扑打着岩根。我们当时说笑话:可惜我们都老了,不然,一定要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

 

 

答:①“天涯”本意是天之尽头,作者也以为前无去路,如今却名不副实,岛上交通比较发达、方便。

   ②“海角”原来是奇拔的岩石,这出乎作者的意料。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引起了作者的联想。此处环境优美,风景怡人,适合谈情说爱。

 

北京卷

湿湿的想念

    19.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4分)   

 

七十年前,爷爷①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关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19.(4分)

   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评分参考】

   要点一: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

   要点二: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20.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6分)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

   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

   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

爷爷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那风里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

 

   20.(6分)

   因为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密切相关的,浸润着深沉情感的,鲜活、流动、有生命的,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

   【评分参考】

   要点一: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水)密切相关的

   要点二:浸润着深沉情感的

   要点三:鲜活、流动、有生命的

  要点四: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21.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4分)

  

    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不灭。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那风里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

 

 

21.(4分)

   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

   【评分参考】

   要点一: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沉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

   要点二: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

   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3. 分析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从历年高考散文阅读看,对作品表达技巧在文中运用的考查从没放松过。这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文章表达技巧分析鉴赏的能力,即通过对文章方法技巧的分析去体味文章的意境,领会文章的主旨。在散文作品中,常见的表达技巧:在写作方法方面有,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在结构安排方面有,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等;在修辞手法方面有,比喻、拟人、排比、借代、夸张等。

    此类题型的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①要辨明本语段、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表达技巧;②要清楚此种表达技巧的一般表达效果;③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要准确完整地答好这类分析鉴赏题,必须具备一双慧眼,准确识别作者所用表达技巧,熟练地掌握各类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和作用,从表达的效果和作用入手,联系上下语句和全文的情感主调,恰如其分地理解其含义和作用,一定要把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回答。

 

全国1

总想为你唱支歌

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16 答: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

好处:形象生动,能够突出表现胡杨林的顽强意志。

解析:本题需熟悉常见表现手法的表达及作用。

17.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7 答: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深化主旨。(最好把主题写出来)

解析:本题较难,需体会作者对大西北的感情并将其与对戈壁石的喜爱综合在一起。

 

天津卷

雪野里的精灵

 16.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4分)

   (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6.(6分) (1)①以“告别”为中心②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

 (2)①过渡②总领后文

 

 

19、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赏析。(5分)

19、运用了对比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

 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

 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

20、文中写了“炉火”,为什么还写“火箱”“篝火”?请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5分)

 

20、这样写可以丰富“炉火”的意蕴,“火箱”和“篝火”不仅给人带来温暖,还给人以启示与希望、力量和勇气从而深化了主题,也使行文富于变化。

  

  17.“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14.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6分)

14、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16“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了又出。早晨起个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6分)

16.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刺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9.第(9)段在构思上的作用是(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2分)

9.(2分)(1)结构上承上启下(2)引出全文关键词“瘦西湖”(答对一点给1分)

19.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4分)

 19、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

   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4、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抓住文章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尤其要抓住散文结尾的议论抒情句,注意答题格式“通过……表达了(赞美了、批判了)……”

 

2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怀旧”?为什么?(4分)

 

21、不是。文章有怀旧情感,但并非全文主旨。文章主旨是艺术地揭示了“炉火” 带给人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4分)

 

19、○1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美丽、纯朴、灵性。

   ○2本文通过描绘一对青年情侣约会的情景,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

 

  16.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 (6分)

 

  答案: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

   ②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

   ③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

   ④对故乡纯朴的风格人情的赞美。

   ⑤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

 

 

 

4 .语言表述的操作技巧

 

散文阅读简述题,要求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解答题目,所以如何组织好答题的语言,把筛选整合好的内容准确、简洁地表述出来,就显得非常重要。从大量试题的语言操作中看,有一般性复述的、有提要性转述的、有诠释性阐述的、有科学性评述的多种表达方式。除一般性复述较容易操作之外,其它三种语言操作方式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加上规定字数的限制,难度就更大。但我们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求得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 1 )任何问题都是依据原文提出的,对任何问题的回答也必须依据原文;除极少数开放性问题外,问题的答案总是或显或隐地存在于原文中。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组织答案。一般来说,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就在原文中。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就能“抠”出答案来。当然找出的词语和句子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需经过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比较接近标准答案。

 

( 2 )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从适宜的角度作回答。这就是怎么问就怎么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有时在原文摘取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的内容,但不能从命题者所“问”的角度作回答,如果直接使用会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定要紧扣题干的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排列组合,特别注意到用句式的变换来重组,使之成为与命题提问角度一致的契合要求的答案。

 

( 3 )语言表述力求简洁。这对于受字数限制的表述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度概括的题目,当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的相关信息之后,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言;对于解释、阐述、评价性的题目,我们可删去描述性的修饰语,较长的限制语;或合并同类项,或改字缩词,或使用指代词,使语言的表述高度浓缩,以符合题目的要求。

( 4 )重条理。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这样,清晰明白,一目了然。

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所以表述要注意三点:

    A、忌用修辞。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

    B、忌无分析。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

    C、忌遗漏。对应题旨,不能遗漏答题要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