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时尚话汽车

 佳宁图书馆605 2011-02-20

百年时尚话汽车

初见汽车这一怪物
       
民国时期,汽车已经开始流行。
       
那时,汽车不仅是财力、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是富家子弟外出休闲的时尚工具。不过,在一般百姓眼中,汽车实在还是件稀罕之物。蒋经国在其抗战期间所写的日记中,就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走了不久,因为戈壁滩上气温很高,汽车中的水太热,需要更换,找了半天,才找到一户人家。我们向他们要水,他们非常慷慨,立刻就拿出来给我们,当我们把汽车中的热水放出来的时候,那家里的妇人笑着说:这只黑牛也会小便的?”
      
其实,别说是乡野里的村妇,即使是大城市里的人们,对于汽车,依然也是陌生和感觉极为新奇的。
      
资料记载:1926年夏天,成都一家公司从上海买回来一辆英国产的四座奥斯汀小汽车和81.25吨的福特汽车。这一消息立刻轰动了整个成都。在公司举行试车大典那天,成都几乎是万人空巷,大家争相跑到试车地点看新鲜。当汽车发动、车轮飞转、场地上尘土飞扬的时候,围观者被彻底震惊了,他们称汽车开行是洋房子走路,轿子打屁。据说这两句话、9个字,后来还成了上海人笑话成都人老土的说口。
       
在全国各个城市中,上海当然是大户。但刚开始的时候,上海人也和成都人一样老土1901年,上海才第一次有了小汽车;1908年有了有轨电车;1914年,无轨电车通车。而出租汽车是1908年出现的。人们在上海的大街上见到的第一辆小汽车,是由匈牙利人李恩时从德国买来的一辆外形与敞篷马车相似的奔驰第二代汽车。当李恩时将汽车开到大街上时,引起巨大轰动,人们纷纷争睹汽车,有胆大的上前触摸,李恩时猛摁喇叭与其开玩笑,喇叭发出刺耳的呜叫,吓得围观者夺路而逃,李恩时更为来劲,一踩油门,汽车发动起来,越跑越快,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像飞一样。凡看到这一景观的,几天都平静不下来,到处说给没看见的人听。
       
由此可见,总爱笑话外地人老土的自认为聪明绝顶的上海人,在汽车刚刚引进的时候,其表现也不怎么样。
       
不过,上海的汽车发展速度之快,还是颇令人惊奇的。民国初的1912年,上海拥有的各式汽车是1400辆。你或许无法想象,就在一年前,全上海的汽车加起来也不会超过300辆。也就是说,仅仅一年的时间里,上海的汽车总量增加了近4倍。
      
确实,除了上海,二三十年代汽车在内陆省份的使用率还不是很高。在北京,虽然20世纪初慈禧太后就过了一把坐汽车的瘾,摄政王还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自备汽车的皇族成员,但汽车总量与上海相比,还是少得可怜,大约是因为北京的马路太逼仄,只适合于轿子和马车通行罢。
       1914
年元旦,窃位后的袁世凯以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名义,在北京举行招待会,前来参加的各国驻华大使及夫人,包括其他中外名人,大多乘马车而来,鲜有乘坐汽车者。北京与上海的反差之大令民国政府的许多要员颇为不满。当时政府的交通部长好像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不久,北京的马路开始改进,汽车也渐渐增多。据说有一次曾经一下子就运来了数百辆汽车。有人开玩笑说:毕竟是天子脚下,干什么都充满了皇家气派。
       
充满皇家气派的北京,汽车很快就成了时髦、时尚的玩意儿,什么奔驰、道奇、雪佛兰、奥斯汀、福特等等,在北京的街面和马路上往来驰骋,让那时的人们看花了眼。
       
开汽车的时髦男女
       
开汽车的人当然都是些时髦男女。
       
那时,拥有一辆小汽车成为领导时尚的标志。相比之下,曾经风光一时的黄包车、马车,不免显得太寒酸了。有报纸报道说,一些爱慕虚荣的女学生去看电影,如果没有汽车来接,即使自家有黄包车也不坐,非得打电话到汽车出租行订一辆汽车。
       20
世纪20年代末,上海的一家杂志曾登载过一篇纪实体的长篇社会新闻报道,说有一个女中学生,极其爱慕虚荣,父亲是普通的职员,薪水不高,而母亲则是挣不了一分钱的家庭妇女。她的下面,还有几个正在读小学的弟弟妹妹,但这些却一点儿都不影响她赶潮流、追时髦。
       
汽车开始成为时髦,她人生的悲剧也就拉开了帷幕。
       
她的一些大户人家的同学每次乘坐家里的汽车来电影院时,见她依旧是坐黄包车,就都劝她回家动员自己做大买卖的父母买汽车,还向她宣传坐汽车的种种好处。她说自己很快就会让父母买一辆。
       
一天放学后,一个女同学跑来告诉她,说晚上大华电影院有美国电影放映,大家约好了一起去看,某点某分在电影院门口集中。
       
晚上,她乘坐从出租车行租来的一辆新道奇,赶往大华电影院。
       
她从同学们的钦佩的目光中获得了虚荣心的满足,后因真相暴露无地自容而悬梁自尽。
       
这件事曾经被当地的报纸大肆炒作过。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悲剧,而且意味深长。它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像汽车这样的高档消费品,从来就只能是富家大户和高官大吏的专利。有无数的论据可以佐证这一论断。
       
汽车牌号之争
       
民国初年,上海工部局为了便于管理越来越多的私人汽车,决定于1910年颁发私人汽车牌照,号码是从1号到500号。结果,宁波籍的商人周湘云捷足先登,拿到了1号车牌,而在上海鼎鼎大名的大资本家哈同只拿到了2号车牌。
       
哈同心有不甘,便想用2号车牌去换周湘云的l号车牌,并许诺要补偿一大笔钱给周湘云。但周湘云也是个有钱的商人,对面子就看得很重,所以,他根本不买哈同的账。哈同毕竟是上海滩第一阔佬,他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道理,于是就重金雇了一帮流氓,还放出风去,说只要周湘云的汽车敢上街,就一定抢下他的车牌。如果将来要打官司,我最多赔他点钱。哈同对朋友说。朋友又将哈同的话转达给了周湘云,周湘云一筹莫展了。他虽然有钱,但论财力,论势力,他与哈同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
       
不过,他又决不愿意就此认输。惹不起,躲得起——周湘云从此将自己的宝贝1号车藏在家里,再也不敢开出去闲逛了……
       
汽车广告竞争激烈
       20
世纪20年代以后的民国报纸上,广告量最大的当属汽车。
       
做汽车广告的当然是经销汽车的各大洋行和车行。在广告的制作和发布方面,这些洋行和车行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比之今天,有过之而无不及。
       1928
618日,专门经销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所产道奇轿车的公懋洋行,在《大公报》做了一次篇幅相当大的广告,称道奇车成色精良,价格低廉,此款新6缸车各部分的构造,机件的装配,俱含有美满的特色。道奇汽车周身之坚固,大梁之结实,舵轮之灵便,以及车膀子之良美,俱能表现道奇汽车精良的成色超群异众……乘坐此车,甚觉安静,最为舒服……”
       
这样的广告一问世,道奇车的销售量直线上升,公懋洋行因此大大地赚了一笔。
       
经销通用公司雪佛兰轿车的洋行不甘示弱,立刻加大了广告力度。他们的广告词为:新雪佛兰汽车已经售出100万辆。1928年新式雪佛兰之畅销实超出最乐观之预料……有此伟大之销路,可以证明雪佛兰之坚固耐久,行驶稳快,世界各国购汽车者一致称许。车行路上,异常平稳,虽有障碍,以其机力之强皆超胜之。
       
道奇与雪佛兰的广告之战打得如火如荼,不提防久已蓄势待发、经销福特车的洋行瞧准机会,等那两家稍一松懈的时候,立刻全面出击。一时间,各大报纸上福特汽车的广告铺天盖地。那段时间里,报纸的订户只要翻开一份报纸,就总能看到与福特汽车有关的图片和文字。
       
在福特所有的广告中,有一句广告词特别有意思:直到一千九百零三年,现在街上跑得最多的福特汽车才出现。
       
其实这完全是一相情愿的自夸自擂,因为当时中国的大城市里,跑得最多的还真不是福特汽车。但这句广告词中却能透出一种高级智慧,就是要用街上跑得最多这句话不断地对那些潜在的购买者产生引导和诱导的作用。如果某件产品卖得最多,那无疑就能证明该产品的质量无可争议。中国不是有一句成语吗,叫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福特公司的广告和他们此后推出的各种促销手段,很快就大见成效。福特的月销售额持续上涨,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福特的销售量已压倒所有其他的汽车品牌,成为无可争议的汽车销量第一。福特也果真成了在中国马路上跑得最多的汽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