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来泰山赏桃花

 守望黎明151 2011-02-21

      清明前后,阳春三月,泰山桃花峪至桃花源游人如织,山野溪边,寺院林园,桃花云蒸霞蔚,笑舞风前。妖娆雨后,把春光点染得分外明媚,在游客看来,春来第一花,非泰山桃花莫属。



      泰山桃花源自古有名。“有水来天洞,人间一脉通。桃源知不远,浮出落花红”桃花盛开,漫山遍野,云霞烟渺。从桃花峪至桃花源,处处桃花盛开,绵延十余公里。棵棵桃树像手挥花束的人群,在沿途列队迎接来往的游客,繁华点点,美景处处,与喧器的城市形成动与静的鲜明反差。漫山遍野的桃花,唤起人们赞美自然,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情怀,桃花源般的世界,不仅赋予我们情感的享受,也给我们许多的生命感悟。


      今天,泰山桃花源的桃花,美在成阵成片。白色的如雪漫山峦,红色的如晚霞铺地,人们只有身临桃花的世界,才能真正理解“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意境。



      人们爱桃花粉面浅妆,像含羞的少女;“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国倾城艳不同”;人们爱桃花漫卷红浪,像缥缈的云海,“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人们爱桃花天真烂漫,像春天的使者,“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传说唐明皇和杨贵妃都喜爱桃花,在禁苑中种桃花千株,每到桃花盛开之时,他们携手到桃园赏花,唐明皇都要摘一朵桃花插在宠妃头上,说:“此花最能助娇态”。



      “人面桃花”的故事,讴歌了纯真的爱情。唐贞观年间,博陵崔护举进士不第,清明到城郊踏青,经城南庄,见一家门前桃花成簇。崔护叩门索饮,一女奉以茶。桃花红艳,映女面颊娇美,艳丽殊艳,崔护顿生爱慕。
      次年清明,崔护故地重游,见蓬门紧闭,呼喊无应。桃花依旧,芳容难见,辗转蹁步,帐然顿足,遂题诗门上,以述胸怀:“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面如桃花的少女已成虚幻,只留得桃花笑春风的现实。



      在古代文人墨客眼里,桃花是一树春色,是缠绵情思,是情窦初开的少女,是娇羞面庞的红晕。在人们看来,桃花是春的象征,“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如此中来。”人们爱桃花的妖艳:“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相映红”;又怜惜桃花被风吹落,“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也感叹桃花随流而去,“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当然,也对桃花寄托了美好的愿望,“寻得桃源好避秦,桃花又见一年春。”桃花的魅力征服了无数诗人。


      古往今来,人们对桃花的褒贬不一,说长道短,难分高下。在一些诗人眼中,桃花妖娆而轻狂,杜甫说:“轻薄桃花逐水流”。诗人丰坊说:“东风一夜吹桃萼,桃花吹开又吹落,开时不记春有情,落时偏道东风恶。东风吹树无日休,自是桃花太轻薄。”



      说桃花轻浮也罢,妖娆清丽也罢,天真烂漫也罢,她终是造物主对人类的恩赐。人们喜爱桃花,不仅因她红光满面,霞天铺地,更因她可敬的品质。当代著名词作家乔羽曾说:桃花没有诱人的芳香,却引来天南地北宾客满堂;桃花没有绿叶的衬托,却开得从从容容大大方方。她给你美丽,她给你幻想,她给你幸福,她给你欢畅。尽管有人说:“三月桃花一片红,风吹雨打一场空。”然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泥土更护花”,这才是桃花真正的可贵之处。


      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泰山桃花源的桃花越来越青春靓丽,越来越魅力超群。正可谓:不与百花争娇美,但求岁岁醉游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