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产业分类及产业结构理论综述

 道本无名 2011-02-21

2.1产业的概念 

产业的是社会分工的产物。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和发展而发展。在远古时代,人类以采集和狩猎等活动维持生存,没有社会分工,也就谈不上产业。随着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才逐渐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产业部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产业的概念与内涵也逐步充实。不同的历史时代和理论研究中,产业的含义是不相同的。在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产业主要指农业,当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以后,工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时的经济理论研究中,产业曾被用来专指工业。到了近代,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工业、农业、建筑业、商业、运输业等均达到相当规模,特别是服务部门得到了空前发展,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得以充实扩展,凡是投入产出活动的行为和事业,都列入产业活动。这样,产业的内涵不仅包括生产领域的活动,还包括流通领域的活动,而且把生产、生活服务的活动也纳入产业活动中,这样,产业内容不仅包括生产部门、流通部门,还包括服务部门、文化部门及公共行政事务部门等。

产业的界定有四个方面的质和量的规定性:

(1)产业是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从事同类属性物质生产或服务的经济或社会群体;

(2)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的经济系统,如部门、行业、业种;

(3)产业与产业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经济联系,整个产业构成一个具有函数关系的经济系统;

(4)产业是有投入和产出效益的活动单位。

 2.2产业分类

产业分类是为便于分析、研究和管理产业活动而根据产业的某些相同或者相似特征将企业的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分成不同的集合。由于分类标准不同,产业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的有:

 2.2.1三次产业分类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他在1935年所著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及其分类依据,即所谓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继承费歇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来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目前这种分类方法在在研究产业结构理论中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应用。三次产业分类是把全部经济活动按照社会分工形式与内在联系,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根据这一标准,第一次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第二次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以及煤气、电力、供水等;第三次产业是指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运输业、仓储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教育、新闻、广播、公共行政和国防,以及社会服务、娱乐、个人生活服务,通信和信息产业等。但在实际应用中,各国的分类方法并不完全一致。

 2.2.2标准产业分类

    标准产业分类法分为国家标准分类法和国际标准分类法。

    国家标准分类法是一国(或地区)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区)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或该地区)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我国的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它把我国全部的国民经济划分为20个门类,98个大类、300多个中类和更多的小类。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它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10个大项,每个大项下分出若干中项,中项下分出小项,小项下再分细项,四个层次相应地配以统计代码。其中的10大项分别为:(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2)矿业和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不动产业、保险及商业性服务业;(9)社会团体、社会性及个人服务活动;(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2.2.3生产结构分类法

    部门构成分类法主要有两大部类划分、农轻重产业分类、霍夫曼分类法等。

    两大部类划分是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时提出的。即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第I部类)与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第II部类)。两大部类分类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做了高度概括和抽象,在分析产业结构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农轻重产业分类法是将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分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其中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轻工业包括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印刷、家具、制革等工业部门;重工业包括冶炼、钢铁、煤炭、电力、石油、化工、机械等工业部门。它只适合于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发展阶段,不适合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发展阶段。

    霍夫曼分类法是德国学者霍夫曼在对工业化过程进行分析和考察时,于1931年在《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提出的,他将工业分为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与其他工业三类。其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的工业化阶段消费资料工业与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的变化。

 2.2.4生产要素分类法

    生产要素分类法就是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

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的方法。是根据所需投入生产要素的不同比例和对生产要素的不同依赖程度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三类。这种分类有利于揭示区域要素禀赋构成与生产优势,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这种分类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划分界线比较模糊,也比较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而且随着技术进步越快,资源的密集程度也是动态变化的。

其他根据不同的需要还有关联方式分类法、四次产业分类法、钱纳里——泰勒产业分类法等。

 2.3产业结构理论综述(摘自论企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方甲主编:《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史忠良主编:《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所谓产业结构,主要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各部门之间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在质的方面,就是产业结构由哪些部门、行业构成,各产业之间的联系或关联方式,直接涉及的是结构高度与效益问题;在量的方面,就是各产业部门在社会生产总量中所占的份额,直接涉及的是结构均衡问题。产业结构是质与量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况,是历史、资源、技术、和社会经济政策的等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体现着社会劳动和各种资源在各产业中的分配。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大量研究,总结出了许多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2.3.1配第-克拉克定律

    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早在17世纪第一次发现世界各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差异和其形成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同。他在其著作《政治算术》中通过考察得出这样的结论:比起农业来,工业的收入多,而商业的收入又比工业多,即工业比农业,服务业比工业的附加价值高。配第的这一发现确立了各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及工人从低生产率向高生产率产业转移是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机制。

    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受配第思想的影响,在1940年发表的《经济进步的诸条件》一书中,根据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费希尔提出的三次产业的主张,对40多个国家不同时期的三次产业的劳动投入和总产出的资料进行了整理与比较,指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在三次产业分布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他将各国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1)以农业为主的低开发经济社会。在这个阶段,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        产,由于农业生产率低,人均收入比较低,全社会的国民收入较少;

(2)随着经济发展,制造业比重迅速提高,进入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社        会。在这一阶段,由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人均收入比较高,引起劳动力从农业向制造业转移,全社会国民收入增大,人均国民收入提高;

(3)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业和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商业        和服务业的人均收入比农业和制造业要高,引起劳动力从农业主要向商业和服务业转移,全社会国民收入增长加快,人均国民收入大大提高;            

    经济发展阶段学说表明,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克拉克定律。

 2.3.2库兹涅茨法则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继承克拉克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仔细地发掘了各

国的历史资料,利用现代经济统计体系,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较彻底的考察。其主要结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不管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还是在总劳动中所占份额都显著下降,而在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所占份额去趋于上升;工业内部一些与现代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新兴部门,其份额在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在服务业内部,教育、专业性服务和政府部门在全部劳动中的份额也趋于上升;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任何国家的经济结构都是在变动的,影响结构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国内需求结构、对外贸易结构和生产技术水平及其变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经济结构上的差异十分显著,这些差异涉及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距,也涉及部门结构转变的速度等等。

 2.3.3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对工业化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他提出被称之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他认为,工业化过程中各工业部门的成长率并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工业部门间的特定的结构变化,而且具有一般倾向。这个不同的成长率是由于以下因素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生产要素(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的相对数量;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消费者的兴趣爱好等。

    霍夫曼根据大量调查和实证研究,根据自己提出的霍夫曼比例,即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将工业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在制造业中占统治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左右;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的增长速度高于消费品工业,但消费品工业在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仍大于资本品工业比重,霍夫曼比例为(2.5-±0.5)左右;第三阶段,消费品工业所占比重与资本品工业比重大致相同,霍夫曼比例约为(1±0.5);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导地位,霍夫曼比例为1以下。

    在实际应用中,霍夫曼比例往往用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来表示。霍夫曼定理阐述的主要是工业化过程中重化工业阶段的结构演变情形。

  2.3.4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

钱纳里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9个准工业化国家(地区)1960—1980间的历史资料,建立了多国模型,利用回归方程建立了DGP市场占有率模型,即提出了标准产业结构。即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工业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阶段的跃进都是通过产业结构转化来推动的。

    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经济阶段。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

    第二阶段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工业中则以食品、烟草、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这一时期的产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第三阶段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也就是所谓的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的大规模发展是支持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这一阶段产业大部分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第四阶段是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高速增长,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领域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如金融、信息、广告、公用事业、咨询服务等。

    第二、第三、第四阶段合称为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阶段。

    第五阶段是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被推广普及。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第六阶段是现代化社会。第三产业开始分化,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人们消费的欲望成现出多样性和多边性,追求个性。

2.3.5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

    罗斯托是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理论的经济学家,他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划分为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成熟、高额群众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六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演进都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的。他认为,无论在哪一个时期,甚至在一个己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中,前进冲击力之所以能够保持,是由于为数有限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些部门的扩大,又产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即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作用,包括回顾效应、前瞻效应和旁侧效应。

 2.3.6赤松要的“雁行形态论”理论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于1960提出了著名的“雁行形态论”理论,这一理论揭示了后进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途径。认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应遵循“进口—国内生产—出口”模式,使其产业相继更替发展。

第一只“雁”是进口浪潮。由于后进国家的产业结构脆弱,国民经济体系不完善,而市场又是对外开放了,是外国产品大量进入后进国家的市场。

第二“雁”是进口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国外新产品进入后,国内市场开始逐步形成扩大,后进国家可以充分利用模仿、引进和利用进口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并使之与本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优势自然资源相结合,不断增加该产品的国内生产。

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促进出口浪潮。后进国家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后,由于本国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加之技术转化率和转化速度的提高,具备了更大的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开始大量出口占领国际市场。

 2.3.7产品循环发展模式

     该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弗农提出的,说明国际贸易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影响,认为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演变要与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来实现本国产业结构升级,这种产品循环顺序为“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开发更新的产品……”,产品经过这一顺序不断循环,带动工业结构有向劳动、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进而向技术密集型演进。

第一阶段:研究开发新产品,逐渐占领国内市场;

第二阶段:国内市场饱和,就会开拓国际市场,增加该产品的出口;

第三阶段:随着国外市场逐渐形成,输出技术设备,促进资本和技术和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其他资源相结合,就地生产和销售;                

第四阶段:国外生产能力形成,产品以更低价格返销,迫使国内该产品减少生产,并促进新产品开发。

 2.4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通过对上述主要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一般的规律性。

 2.4.1从三次产业结构转换看

第一产业无论从产值看还是从就业人员看,其所占份额都存在不断减少的趋势,第二产业所占份额则首先是迅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第三产业所占份额则一直增长,存在由“一、二、三”向“二、一、三”再向“三、二、一”的转变趋势。

 2.4.2从工业化发展阶段来看

   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

 2.4.3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

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在不同阶段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1)以农业为主导的阶段:农业比重有绝对支配地位,第二、三产业发展均很有限。

   (2)以轻纺工业为主导的阶段:轻纺工业由于需求拉动、技术要求简单,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劳动力价格低廉等因素而得到较快发展;同时,轻纺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产业,重化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缓慢。

   (3)以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阶段: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很小,轻纺工业继续发展,但速度减缓,而以原材料、燃料、动力、基础设施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逐渐取代轻纺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4)以低度加工组装型重化工业为主导的阶段:制造业中传统型、技术含量较低的机械制品、钢铁、造船等低加工度的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其产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逐渐增大,成为主导产业。

    (5)以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的阶段:由于高新技术的大量应用,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技术密集型产业有了快速发展,技术要求高且附加值高的产业,如精密机械、精密化工、石油化工、智能机器、电子计算机、飞机制造、汽车及数控机床等有了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其产值在三次产业中占有较大份额,并且增速较快,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6)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如服务业、运输业、旅游业、商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信息产业等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大,占据较大的份额,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有所减慢,比重有所下降,但其内部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

    (7)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阶段:信息业获得长足发展,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推动了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己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一阶段成为工业化后期阶段。

 2.4.4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

在第一产业内部,产业结构从技术水平低下的粗放型农业向技术要求较高的集约型农业,再向生物、环境、生化、生态等技术含量较高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种植型农业向畜牧型农业、野外型农业向工厂型农业方向发展。

    在第二产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演进朝着轻纺工业—基础型重化工业—加工型重化工业方向发展。从资源结构变动情况来看,产业结构沿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包括技术)密集型产业方向演进。从市场导向角度看,产业结构遵循着封闭型—进口替代型—出口导向型—市场全球化的方向演进。

    在第三产业内部,产业沿着传统型服务业—多元化服务业—现代型服务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的方向演进。

    产业结构演进有一定的规律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各国经济学家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也已被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所证实,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但各国和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具体演进过程和变化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又具有特殊性。如一国(地区)的现有经济基础、资源状况、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产业政策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该国(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速度和具体过程。因此,对于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分析和调整,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必须在正确认识产业结构变化一般规律基础上,具体分析区域的现实情况,积极创造产业结构演进所需要的具体条件,扬长避短,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演进,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