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艳:关注“后传统”

 华夏董氏大全 2011-02-21

马艳:关注“后传统”

2011年01月08日 04:51上海证券报

 

马艳:关注“后传统”

作为多伦现代美术馆2010年的最后一个展览,其于12月25日举办的“后传统:放大的切片——第四届上海多伦青年美术大展”将目光转向了“后传统”。该馆策展人马艳认为,“后传统”现象一直游走在潮流边缘,她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关注那些中国当代艺术中致力于对传统进行转换和过滤的青年艺术家及其作品。

“现代性在消解传统的同时又在不断重建传统”,借用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话,马艳的“后传统”将“后”与“传统”相结合以解释现代性,意在强调后传统社会在现代性过程中的“反思性”和“重构”。她认为,在中国当代艺术逐渐合法化以及市场过度繁荣的近六、七年里,“卡通一代”、“图像化制造”、“70后艺术”和“独生一代”等创作现象被关注,理论家们也制造种种新概念。她的新展览则瞄准那些将“传统的沉淀”跟当代艺术的重构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梳理的艺术家。她表示,这些艺术家对传统的利用和转换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对传统文化、历史语汇进行深入研究和转换,如艺术家陈航峰、马良、董文胜、邬建安、倪有鱼、杨泳粱、婴野赋、郑路、裘世明、王亚彬、韩子健等;另外一种倾向是作品气质上的传统气息,这部分作品重视内在心境的表达,即中国文化中“朴素”的美学观的呈现,如艺术家杨心广、胡柳、潘小荣、沈瑞筠等。共有40余件架上绘画、雕塑、摄影、装置、多媒体作品参展。

透过年轻艺术家创作中呈现出来的“后传统”现象的视野,马艳希望展览能呈现传统和当代语境中的艺术是如何演绎和传承传统的,从而进一步发掘和阐释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这一特殊的艺术创作现象,探讨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中国当代叙事语境里,青年艺术家创作中“后传统”现象的有效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