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与朱元思书》的艺术特色

 @依帆@ 2011-02-22

谈《与朱元思书》的艺术特色

  摘要:《与朱元思书》一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述说行旅见闻的信函。在置身于作者笔下所展示的奇山异水的同时,让我们共同来领略一下文章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吴均 《与朱元思书》 艺术特色
  
  吴均(公元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南北朝梁代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酷爱读书,成年后精通史学,在文学方面也有卓异成就,曾得到当时富有盛名的文学家沈约的称赏。吴均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在创作方法上深受乐府古诗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清新挺拔、古朴畅达的艺术风格,当时有不少人竞相仿效他的作品,号称“吴均体”。吴均后因私撰《齐春秋》而触怒梁武帝,结果受到焚书免职的惩罚。出身的寒贱,仕途的坎坷,壮志的难酬,使他对现实很有些不满的看法,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对执政者愤恨怨责的情绪,具有当时的作家少有的风云之气。著作有《吴朝清集》和小说《续齐谐记》。
  这篇文章选自《艺文类聚》卷七,是一篇有名的山水游记。朱元思一作“宋”元思,此人在当时不怎么出名,关于他的生平乡里现已无从考查。本文是吴均泛舟富春江后,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见闻的信,把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写得生动逼真;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悠然神往,就象置身于作者笔下所展示的奇山异水之间,强烈地唤起人们浓厚的艺术情趣,获得了古今读者的同声赞美。本文是用骈体写成的。骈文从魏晋开始形成,南北朝成为骈文的最盛时期。骈文在用词方面讲究词藻修饰,语句多用四言或六言的平行的骈偶句式(骈文也称四六文),来表现相似或相反的意思。虽然人们经常批评这种文体,说它追求形式,内容空虚,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文章的内容并不完全由形式决定,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一篇内容充实,情文并茂的杰作。它着重白描,不用典故,字句清新,精于铸炼,丝毫没有雕饰堆砌的痕迹,形象而逼真地展示了浙西秋季的山水景色,俨然是一幅明朗饱满的写生画,表现出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全文尽管篇幅短小,结构简洁,但却写得舒洒自如,曲折多姿,可分两段来分析。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以上是第一段。书信刚一开头,作者就用秀丽的字句,富于特征的笔法,向友人写出游山赏水的时间、心情、地点和行程,并重点点明所经之地山水的主要特征——“奇”、“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净”,下得有功力。风云烟雾消散尽净,天空和山峦在一种明朗清澈的色彩中融为一体了,山的轮廓和天的分野只有在仔细观察中才可依稀辨认出来。八个字点出了清秋季节的清爽天气,从大处落墨,勾勒出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共”,在这里用得超神入化,由于这个字的作用使天山在一派浓淡相宜的色彩中混然一体。唐初诗人王勃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里面也采用了这么一个“共”字,为文章平添了不少神韵风采,千百年来口传不绝,经久不衰。“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渲泄了作者安然自适,纵情游赏的欢快心情,同时也交待了此次游历是依凭舟楫从水路来进行的。富阳江中荡起小船,船在水里行,人在船上游,随心所欲,尽情玩赏,游人那副恬然自乐的神色读者自可想见。“从”、“任”两个动词用的贴切妥当,透视出作者惬意的情趣和旺盛的游兴。这里用镜头摄象的方法,由上面的远景推为近景,由仰镜头换为俯镜头,蓝天、青山、激流、飘舟,为出游做了充分的气氛渲染,以逗引人们和作者一起畅游的兴味。“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接下去点明作者沿江荡舟所经历的地域是长达一百余里的富春江,其间穿越了“东”部的富阳和“西”部的桐庐两个县境。这里依循着游船的踪迹,自然而然地把读者的视线引进风景如画的浙西水域。富春江的水流基本上是西东走向,上文的“任意东西”,就是指在富阳和桐庐两地间的水面上任意来往。骈文要求用字工整,为了不破坏文章的形式美,作者故在这里才点破“东西”指代的具体地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是作者对富阳至桐庐间的山水景色,做的特征性的概括。这里的山水奇异超俗,非别境山水可比,堪称天下独一无二。行文吐墨,饱含着激赏之情。“奇”山“异”水,点明题旨,为下段的重点描绘拓开了笔路。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以上是第二段。在本段中作者采用多层次的描写法,一步一景的转换,从不同角度成功地展现了富春江山水的“奇”“异”色彩。第二段分两大层。
  第一层(“水皆缥碧”……“猛浪若奔”)写的是“异水”。怎么来突出水的“异”呢?作者把现实环境作为冲飞腾越的立足点,直接从实物的细致观察中抓住了两点超凡脱俗的特征。一是江水的清空,表现水的稳静状态。“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富春江的水清澈明净,突出了一个“清”字。“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无碍”两字用得绝妙,当“好象没有什么障碍物”的意思讲,突出了一个“空”字。“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又是对前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的深化,把江水的清澈具体化、形象化了。二是江水的湍急,表现水的飞动形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一对偶句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就使江面上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江水奔流,似飞箭疾驰;猛浪翻滚,如野马奔腾。寥寥八字,使文势突兀而起,把富春江的急流猛浪描写得恢宏壮观,倾飞扬之水于卷面。先写江水的静态——稳静清空,再写江水的动态——湍急飞动,从而展示了江水的奇异变幻。
  第二层(“夹岸高山”……“有时见日”)写的是两岸的“奇山”。这一层是分成四个小层次来写的。
  第一小层(“夹岸高山”……“千百成峰”)写山的“奇”点之一——险峻峥嵘。在这一小层里作者为了突出山的“奇”,用了一种较为别致的写法,把本来是处于静态的群山写成动态的,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说明富春江两岸的高山,它们不是荒山秃岭,茂密的树木披坡遍山的生长着,这里的“青山”与上文的“绿水”交相辉映,创造出一种生机无限的气氛。“寒树”的“寒”字,与前文“风烟俱净”的“净”字相呼应,用来表示季节气候,点明时已入秋。下面四句描摹险峻的山势,壁立的山峰,写得别开生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几句的主语是“高山”,不是寒树,意思是说,这些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竞相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山峰林立,形成了层峦叠嶂这一奇丽壮观的景象。
  第二小层(“泉水激石……猿则百叫无绝”)通过写山中的各种自然音响,从侧面反衬出山的“奇”点之二——清幽静谧。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给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说前面的“奇山”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那么,在这一层里作者则把美的享受送之于人的听觉器官。“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这里用了两组对偶句,写出了自然界众多的音响:潺潺流水,啾啾鸟语,凄凄蝉鸣、猿啼,这简直是一曲和谐优美的山水乐章。文贵含蓄,我们欣赏作品不能仅把眼光盯在字面上的笔墨处,更要紧的还要注意言外的无笔墨处,对作品下一番想象以至体验的功夫,尽力产生一种属于自我的生动感受。在这里,作者尽管表面上明写山中热闹非凡的种种音响,但本意却是在从反面渲染山的寂静空阔。音响本来是破坏山林的幽静的,可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这里的一响一噪一鸣一啼,反而暗示出山中除了自然界单纯的音响外,是丝毫不受尘世的影响的,便显得林更静山更幽了。这些音响中,尽管有的“千转不穷”、“百叫无绝”,但终不是一刻不息的长啸竞日,只是时断时续地从空谷中传来,响声过后,空山即归于万簌俱寂的境界。由于刚才那一阵阵来自山间的种种响声,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因而作者笔下传奏出的山间自然音响,既反衬出响时的山间俱寂,又暗示了响过的一片空寂。可以说,这一小层描写声音的文字既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生命的欢乐,又让人们领略了山间冷寂的神秘色彩。
  第三小层(“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通过写热衷功名利禄的人放弃追求,醉情留恋于山林,表现了山谷对游人的影响,揭示出山的“奇”点之三——夺人心魄,去人尘念,劝人归朴返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一组对偶句意思是说那些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放弃追求功名利禄的念头;那些用心在社会事务上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这一小层与前两小层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高山大谷之所以如此般的挺拔峥嵘,清幽静谧,因而才能够有使游人产生弃世归隐意念的巨大影响。这两句是全文感情的凝聚点,既从侧面烘托出浙西山水的幽美,又蕴含着作者隐遁山林的精神寄托,以暗写方式申明作者蔑视功名利禄的心迹。吴均在官场生活得总是不大得意,仰人鼻息,观人颜色,胸中宏志难得展飞,现在他坐在轻盈飘荡的小船上,自由自在地欣赏着两岸的奇山异水,简直达到了乐而忘我的境界,其不苟于世的怨愤和傲然直立的雅致自会不可遏止地宣泄出来。
  第四小层(“横柯上蔽……有时见日”)通过对繁树茂木遮蔽掩映形势的描摹,展示出山间的气象——昏暗深邃,这是山的又一“奇”点。“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意思是说,山上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如同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树木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候阳光从缝隙里照射下来。作者对山之“奇”作了上面三层描写后,似觉意犹末尽,再开拓文路,添墨刷色,在这一小层里又展示了山间的气象,进一步丰富了“奇”山的形象。
  “能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李渔《闲情偶记》),“论文字,最要知味,平淡最淳最可爱,而最难”(林语堂《生活的艺术》)。拿以上的话来品评吴均的创作是再贴切不过的了。《与朱元思书》,禁用典故,着重白描,格调率真自然,见“奇异”于平淡,抒雅兴于自然,有着丰富的形象性和表现力。这片传神图貌的笔墨,这支礼赞秀丽山川的歌,千百年来给人们平添了无限的艺术情趣,受人们赞赏,它是艺术园地里的一束鲜艳夺目的奇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