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十大导演最爱的十部电影(下)

 onroad 2011-02-23
6. 伍迪-艾伦Woody Allen

  《公民凯恩》Citizen Kane(威尔斯,1941)
  《大幻影》The Grand Illusion(雷诺阿,1937)
  《罗生门》Rashomon(黑泽明,1950)
  《野草莓》Wild Strawberries(伯格曼,1957)
  《蜘蛛巢城》Throne of Blood(黑泽明,1957)
  《被遗忘的人》Los Olvidados(布努埃尔,1950)
  《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费里尼,1960)
  《偷自行车的人》Bicycle Thieves(德-西卡,1948)
  《四百击》The 400 Blows(特吕弗,1959)
  《第七封印》The Seventh Seal(伯格曼,1957)

  库布里克曾经想让伍迪在《大开眼戒》中扮演波拉克的角色。 伍迪说:“库布里克是个伟大的艺术家。我一直这么认为,人们却说我是在开玩笑。”但显然他更喜欢契诃夫的讽刺,因为它能赋予他的故事力度,给他的人物更鲜明的个性,正如作曲家科尔-波特总是带给他对浪漫的轻微直觉。《被遗忘的人》、《甜蜜的生活》、《偷自行车的人》和《四百击》,都像契诃夫的作品,呈现这些作者生活原生态的一面。所以,他拍摄纽约,拍摄身边的女人,身边的琐事。他说:“斯皮尔伯格会住在沙漠里拍一部电影,或者马丁-斯科塞斯会跑到印度,在那里支一个帐篷,住上四个月。但是对我,如果我不在附近拍电影,我会感到苦恼。”人们总是拿他与卓别林、巴斯特-基顿作比,他其实更醉心伯格曼和费里尼。他在1992 年登顶《时代》封面时,编辑也知趣地起了个题目《呼喊与细语》,来自伯格曼的电影名。“从有声电影以来,英格玛或许是最伟大的导演了”,他说,“你看伯格曼的电影,比如《呼喊与细语》就几乎完全没有对话,这只能靠电影才能表现出来。他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表达的电影词汇,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他把摄影机对准一个人的脸,然后就放在那,一直放在那。这是与你在电影学院里学到的完全相反的,却具有非常大的感染力。”伯格曼、费里尼和黑泽明,“他们的作品总是有趣的。”《雨中曲》也是这一片欢歌笑舞的景致。同样的态度他用以对待斯蒂文斯的《原野奇侠》。

7.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



  《幻想曲》Fantasia(詹姆斯-阿尔格,1940)
  《公民凯恩》Citizen Kane(威尔斯,1941)
  《一个叫乔的家伙》A Guy Named Joe(维克多-弗莱明,1943)
  《美妙人生》It's a Wonderful Life(弗兰克-卡普拉,1946)
  《地球争霸战》The War of the Worlds(Byron Haskin,1953)
  《精神病患者》Psycho(希区柯克,1960)
  《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大卫-里恩,1962)
  《2001 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库布里克,1968)
  《教父》The Godfather(科波拉,1972)
  《日以继夜》Day for Night(特吕弗,1973)

  斯皮尔伯格在2006 年说他喜欢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着实让当时采访他的记者吓了一跳。 然而人们在上面这份稍早几年的榜单中发现《公民凯恩》,并不觉得意外。这部《低俗小说》不一定会影响他的风格,但的确开阔了他的眼界,正如它之于彼得-博格丹诺维奇神一般的地位,也不很明确施惠于他的《最后一场电影》。

  人们终究会发现,这十部电影中有一半是带有奇幻色彩的,包括不太为人熟知的《一个叫乔的家伙》和另一个后来翻拍的《地球争霸战》。史蒂文的选择为人们追踪他电影里的那份纯真与幻想提供了诚实的源头。他说库布里克是“一个让我支付破纪录高额电话费的同事”。他说,《2001 年太空漫游》,“用感性的叙述方法描绘进化的过程,这是用理性所无法理解的。”也不应忽视《2001 年太空漫游》的“乐观主义和对人类的希望”对于《人工智能》以及《外星人》的影响,《奇爱博士》对《拯救大兵瑞恩》某些场面的启发。似乎库布里克对他来说是个整体。《2001 太空漫游》是库布里克全部作品的统称。

  把《精神病患者》和《日以继夜》联系在一起会是有意思的。特吕弗对希区柯克的推崇,使七十年代还是电影学院学生的史蒂文和德-帕尔玛等人,在研究法国新浪潮的同时,开始重视希区柯克的价值。是否《大白鲨》或者《侏罗纪公园》与《精神病患者》、《后窗》有其联系,史蒂文没有否认答案的必然之处。《日以继夜》是一部向美国电影致敬的电影,特吕弗的作品表明传统好莱坞虽然不行了,但其开发的电影类型不容被抛弃。榜单的清晰性还体现在它的时间顺序,前七部正好由传统好莱坞制造。

8. 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



  《黄金三镖客》The Good,the Bad and the Ugly(莱昂内,1966)
  《红河谷》Rio Bravo(霍华德-霍克斯,1959)
  《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斯科塞斯,1976)
  《女友礼拜五》His Girl Friday(霍华德-霍克斯,1940)
  《符碌奇兵》Rolling Thunder(约翰-弗林,1977)
  《哄堂大笑》They All Laughed(彼得-博格丹诺维奇,1981)
  《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约翰-斯特奇斯,1963)
  《魔女嘉莉》Carrie(德-帕尔玛,1976)
  《科菲》Coffy(杰克-希尔,1973)
  《年少轻狂》Dazed and Confused(理查德-林克莱特,1993)
  《天下第一拳》(郑昌和,1972)

  也就是在《低俗小说》扬威戛纳电影节的1994 年,他在接受采访中说最喜欢的三部电影是德-帕尔玛的《凶线》和《红河谷》、《出租车司机》。 他在多个场合里,不厌其烦地强调斯科塞斯、德-帕尔玛和莱昂内是影响他最大的人。斯科塞斯的《好家伙》、《穷街陋巷》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他的故事里,成为他的气质体现,那时他在为奥利弗-斯通编写《天生杀人狂》,所以,一些犯罪片,像梅尔维尔的《眼线》、杰克-希尔的《科菲》和约翰-弗林的《符碌奇兵》,以及戈达尔的黑帮片都成为他常提及的名字。别忘了,上面的榜单列于2002 年,正值《杀死比尔》的拍摄期间,莱昂内的蛮荒西部和香港武侠的江湖,正如你所看到的,其中的举足轻重自不待言。他也会想起罗梅罗的《活死人黎明》--当他拍摄《杀死比尔》,给罗德里格兹的《杀出个黎明》、《罪恶之城》帮忙,以及制片《恐怖星球》的时候。

  其实他特别钟情戈达尔,他的制片公司“A Band Apart”就是来自戈达尔的《法外之徒》(Bande à part)。戈达尔塑造的个性匪徒,加上《女友礼拜五》滔滔不绝的台词,没错,你能在《落水狗》和《低俗小说》中拾掇。其中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除了霍克斯,或许《哄堂大笑》也有所贡献。

9. 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



  《浮生若梦》All That Jazz ( 鲍勃-福斯,1979 )
  《疯狂假期》Badlands(泰伦斯-马力克,1973)
  《亲爱的》Darling(约翰-施莱辛格,1965)
  《好家伙》GoodFellas(马丁-斯科塞斯,1990)
  《花花大少》The Heartbreak Kid(伊莲-梅,1972)
  《洛丽塔》Lolita(斯坦利-库布里克,1962)
  《钢琴师》The Piano(简-坎皮恩,1993)
  《斗鱼》Rumble Fish(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83)
  《安然无恙》Safe(托德-海因斯,1995)
  《窈窕淑男》Tootsie(希德尼-波拉克,1982)

  与她爸弗朗西斯· 福特-科波拉不同,索菲亚-科波拉完全不搞宏大叙事。 福特-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野心勃勃,他用一个疑似发疯又疑似圣哲的上校和空前绝后的战争场景,将荒谬与残忍,暴虐与狂喜,人性的迷雾与历史的路途一锅烩地给讲了,然后这部片子搞垮了他的大西洋电影公司。后来,复出的他又拍了《没有青春的青春》,这部讲一个人走在街上被雷劈了然后通了天眼的神奇电影,野心更是大得没边,历史的谜底,生命的意义是它的主题,于是没看懂又再次成了很多影评躲躲闪闪却又无比清晰的主题。

  索菲亚是另一个极端,她回避了所有的人类大命题,那些家长里短肉眼凡胎很难看到的细微情感,却在她眼里纤毫必现,连《玛丽皇后》这样一部有着优异的史诗基因的电影,也被她弄成了一个青涩小女孩的怀春史,历史被远远地隔在了她的闺房之外,只在最后露出它陌生而模糊的面孔。

  索菲亚最喜欢的10 部电影中,基本上和她导演电影中所显露出的趣味相符。《浮生若梦》和《亲爱的》,一个是讲死了都要玩乐的舞台剧花心男导演,一个是讲永不满足地追逐名利和爱情的漂亮女青年,但这两部戏都有着一个共通点,里面的人物都被生活的虚无所折磨,在索菲亚那部堪比王家卫的《迷失东京》里,我们同样能见到虚无那个荒诞的影子,只不过索菲亚更小资更温柔而已。《疯狂假期》《斗鱼》两部电影则讲了看起来阳光明媚的青春背后的巨大伤口。《疯狂假期》是奥利弗斯通惊世骇俗的《天生杀人狂》的先驱,当holly 若无其事地看着男友kite 杀掉自己的父亲之时,传统价值观在这里再也找不到容身之所,《斗鱼》是索菲亚老爸科波拉的心血之作,这部黑白电影为一群街头小痞子的打架斗殴找到了哲学依据,当然所谓的存在主义的解读都是扯淡,但影片里青春期的躁动与焦虑确实打实地弄疼了我们的心。而索菲亚的长片处女作《处女之死》,也讲了娇俏可人的青春身后的无底黑洞,身处青春期的小女孩,一个跳楼被栅栏戳穿,一个服安眠药,一个上吊,一个把头伸进壁炉里,她们用死来为青春的伤痛作证,它不是成年人想当然的那么简单。

  《钢琴师》《安然无恙》被索菲亚喜欢,更是显而易见,这两部对女性心理的精细描摹,与索菲亚的三部长片简直异曲同归。斯科塞斯的《好家伙》成为索菲亚最喜欢的十部电影之一,则相对不好理解,因为它与索菲娅的电影完全南辕北辙,《好家伙》粗鲁强悍,讲的是人在街头上求存的江湖法则,索菲亚则一贯细腻婉约,她更关注女性那敏感的神经末梢所感受到的细微却深刻的情感风暴。也许,完全没有交集的世界,才具有最强大的吸引力。

10. 希德尼-波拉克Sydney Pollack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迈克尔-柯蒂斯,1942)
  《公民凯恩》Citizen Kane(威尔斯,1940)
  《随波逐流的人》The Conformist(贝托鲁奇,1970)
  《教父2》The Godfather:Part II(科波拉,1974)
  《大幻影》The Grand Illusion(雷诺阿,1937)
  《豹》The Leopard(维斯康蒂,1963)
  《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莱昂内,1984)
  《愤怒的公牛》Raging Bull(斯科塞斯,1980)
  《第七封印》The Seventh Seal(伯格曼,1957)
  《日落大道》Sunset Blvd. (比利-怀德,1950)

  波拉克没有因在《大开眼戒》里的演出,而挑选一部库布里克的作品。 但无疑,莱昂内的气魄决定了波拉克在《走出非洲》里的格局,正如比利-怀德的喜剧手法之于他的《新龙凤配》,1982 年的《窈窕淑男》是他对怀德《七年之痒》做出的最意味深长的回应。怀德不事张扬的个性,专注他的风格和技巧,以此来适应好莱坞的规则。波拉克认为,多方权力制衡的《热情如火》并不损害影片的质量。就像标准主流产品《卡萨布兰卡》是一个团体合作的产品。乔治-库柯在传统好莱坞中的角色,或许是波拉克也想在新好莱坞中得到的,《洛杉矶时报》说得对,他是“那种少见的精通各种类型片的大导,就像好莱坞黄金时代的霍华德-霍克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