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毒性脑膜炎 百科名片

 史石 2011-02-24

病毒性脑膜炎

百科名片

病毒性脑膜炎(Virus Meningitis)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又称无菌性脑膜炎或浆液性脑膜炎。本病见于世界各地。其发病率每年为11~27/10万。临床表现类同,主要侵袭脑膜而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中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多。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内,一般不超过3周,有自限性,预后较好,多无并发症。病毒侵犯脑膜同时若亦侵犯脑实质则形成脑膜脑炎。根据病情情况可呈大小不同的流行,亦可散在发病。一般认为本病属中医学温病、痉证范畴,乃由温热外袭,化热人营,蒙闭心窍,引动肝风所致。

 


 
 

简要介绍

  病毒脑膜炎(VirusMeningitis)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又称无菌性脑膜炎或浆液性脑膜炎。本病见于世界各地。其发病率每年为11~27/10万。临床表现类同,主要侵袭脑膜而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中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多。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内,一般不超过3周,有自限性,预后较好,多无并发症。病毒侵犯脑膜同时若亦侵犯脑实质则形成脑膜脑炎。根据病情情况可呈大小不同的流行,亦可散在发病。一般认为本病属中医学温病、痉证范畴,乃由温热外袭,化热人营,蒙闭心窍,引动肝风所致。其传变规律多按卫、气、营、血发展,临证时当据具体证候灵活辨治。
  西医治疗本病一般疗效较好,多数在l~2周内能治愈,不留后遗症。极少数反复发作可致迁延难愈。中医治疗亦疗效较佳,且不易复发。

辨病论治

  (一)专病专方
  1.疏风清热解毒方(李兰舫,韦恩沛,叶莉.疏风清热解毒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炎32例.浙江中医杂志,1983<3>:133)
金银花10g,连翘10g,生石膏30g,板蓝根15g,紫花地丁15g,薄荷9g,炒牛蒡子9g,白僵蚕6g,蚤休12g,夏枯草12g,生大黄5g o每日1剂,分3~4次服。
  2.清开灵注射液(孙秋来.清开灵治疗腮腺炎并发脑膜炎20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1994.(16):19)
  孙秋来以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腮腺炎并发脑膜炎20例,年龄7~14岁。20例全部治愈。治法为清开灵14~20ml/d,稀释于5%G.0ml中静脉滴注,连用1周,4~6天临床治愈。
  (二)单味中药 板蓝根:陈大毅用板蓝根注射液肌内注射并口服汤药治疗135例流行性腮腺炎伴有脑膜炎,平均治愈日为9天。板蓝根中的嘌呤、嘧啶及吲哚类成分可能有干扰病毒DNA合成作用。(陈大毅.流行性腮腺炎135例中西医疗效观察.新中医,1986<3>:21)
  (三)
在未除外细菌感染前,常规给予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在疑似疱疹病毒脑炎时,给予疱疹净、无环鸟苷等。高热时用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减轻脑水肿可用甘露醇脱水,及时处理呼吸衰竭、心衰等并发症。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本病2/3以上病例可确认为某种病毒引起,多为细小核糖核酸病毒,如ECHO病毒4、6和9型,柯萨奇A、B组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膜脑膜炎病毒,少见的有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另外,单纯疱疹病毒I型、Ⅱ型、腺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除引起脑实质炎症外,也可仅累及脑膜。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发病高峰主要在夏秋和早秋。腮腺炎病毒脑膜炎一般多见于冬、春季节,与腮腺炎同时流行。淋巴细胞脉络膜脑膜炎则以晚秋和冬季较常见,而单纯疱疹病毒脑膜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或由单纯疱疹病毒的直接接触感染,或为潜在感染后的重复反应引起。
  西医治疗本病一般疗效较好,多数在l~2周内能治愈,不留后遗症。极少数反复发作可致迁延难愈。中医治疗亦疗效较佳,且不易复发。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系由于素体正气不足而感受温疫之邪,温热疫邪侵袭肺卫,外邪入里,进入气分。其发展变化不外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但温热疫邪传变更为迅速。温疫之为病,从口鼻而入,传变入里,扰及神明;或上扰于肺,上犯脑窍,蒙蔽脑神,导致脑窍闭塞,经络营卫闭阻,气血逆乱,出现神昏、谵语、厥逆、闭证等。《重订广温热论》记载:“温热伏邪,内陷神昏,蒙蔽厥脱等危症,……虽由于心包络及胃肝脾肾任冲督等之结邪,而无不关于脑与脑系。盖脑为元神之府,心为藏神之脏,心之神明,所得于脑而虚灵不昧,开智识而省人事,具众理而应万机。但为邪热所蒸……血毒所致,则心灵有时而昏,甚至昏狂、昏癫、昏蒙、昏闭、昏痉、昏厥,而会不省人事矣。”均说明温热疫毒致病。同时温热易化火生痰,闭窍动风,出现身热嗜睡,或项强,或瘛疚;温热之邪夹湿邪为病,湿困肌表则身重肢倦;邪气阻滞脾胃则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痰闭心包则表情淡漠、朦胧嗜睡。

主要病因

  当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随后可侵入全身器官或中枢神经系统;亦可由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毒脑炎时,常引起神经细胞的炎症、水肿、坏死等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当炎症波及脑膜时,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发病机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本病2/3以上病例可确认为某种病毒引起,多为细小核糖核酸病毒,如ECHO病毒4、6和9型,柯萨奇A、B组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膜脑膜炎病毒,少见的有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另外,单纯疱疹病毒I型、Ⅱ型、腺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除引起脑实质炎症外,也可仅累及脑膜。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发病高峰主要在夏秋和早秋。腮腺炎病毒脑膜炎一般多见于冬、春季节,与腮腺炎同时流行。淋巴细胞脉络膜脑膜炎则以晚秋和冬季较常见,而单纯疱疹病毒脑膜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或由单纯疱疹病毒的直接接触感染,或为潜在感染后的重复反应引起。二、中医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系由于素体正气不足而感受温疫之邪,温热疫邪侵袭肺卫,外邪入里,进入气分。其发展变化不外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但温热疫邪传变更为迅速。温疫之为病,从口鼻而入,传变入里,扰及神明;或上扰于肺,上犯脑窍,蒙蔽脑神,导致脑窍闭塞,经络营卫闭阻,气血逆乱,出现神昏、谵语、厥逆、闭证等。《重订广温热论》记载:“温热伏邪,内陷神昏,蒙蔽厥脱等危症,……虽由于心包络及胃肝脾肾任冲督等之结邪,而无不关于脑与脑系。盖脑为元神之府,心为藏神之脏,心之神明,所得于脑而虚灵不昧,开智识而省人事,具众理而应万机。但为邪热所蒸……血毒所致,则心灵有时而昏,甚至昏狂、昏癫、昏蒙、昏闭、昏痉、昏厥,而会不省人事矣。”均说明温热疫毒致病。同时温热易化火生痰,闭窍动风,出现身热嗜睡,或项强,或瘛疚;温热之邪夹湿邪为病,湿困肌表则身重肢倦;邪气阻滞脾胃则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痰闭心包则表情淡漠、朦胧嗜睡。

调摄护理

  1.调摄注意休息,劳则伤气,气虚则加重病情;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
  
2.护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重症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对高热者应作物理降温;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卧床不起者,应注意及时吸痰、排痰、翻身,防止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易导致死亡或留下后遗症。

临床表现

  病毒性脑膜炎:起病急,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或有皮疹。年长儿眼球后痛、颈、背、下肢痛及痛觉异常;婴儿则为哭闹、烦躁,但意识清楚,无抽搐或颈强直。
  病毒性脑炎:不同病因引起的脑炎表现不同,可见以下几种类型:
  a、病初症状轻,迅速陷入昏迷继而死亡;
b、病初即高热,频繁抽搐,异常动作或幻觉,其间有短暂清醒期;
  c、病初轻微发热、头痛、轻度鼻咽炎、腹痛、恶心、呕吐等,继而体温逐渐上升后,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抽搐发作,颈强直。

护理方法

  1.调摄注意休息,劳则伤气,气虚则加重病情;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
  2.护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重症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对高热者应作物理降温;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卧床不起者,应注意及时吸痰、排痰、翻身,防止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易导致死亡或留下后遗症。

高热护理

  1、体温上升阶段:寒颤时注意保暖。
  2、发热持续阶段:应用退热药时注意补充水分。
  3、退热阶段:及时更换汗湿衣服,防止受凉。
  4、注意口腔清洁和皮肤清洁,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稀饭、面条青菜汤等。

肢体锻炼

  1、让患儿瘫痪的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2、对于清醒患儿,要更多关心、体贴患儿,增强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
  3、经常与患儿与交流,促进其语言功能的恢复。
  4、及早对患儿肢体肌肉进行按摩及做伸缩运动。
  5、恢复期患儿,鼓励并协助患儿进行肢体主动功能锻炼。
  6、活动时要循序渐进、注意安全、防止碰伤。

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增多,达100~1000×106/升,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糖与氯化物多为正常,乳酸含量均低于300毫克/升。
  2、病毒分离和组织学培养是诊断本病唯一可靠的方法,但技术上的限制和耗时过长使临床难以广泛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脑脊液病毒具有稳定的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诊断方法

  1、脑电图
  以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为特征,少数伴有棘波、棘慢综合波。慢波背景活动智能提示常脑功能,不能证实病毒感染性质,某些患者脑电图也可正常。
  2、脑脊液检查
  外观清亮、压力正常或增加,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多,分类计数以淋巴细菌为主,蛋白质大多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含量正常。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3、病毒学检查
  部分患儿脑脊液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诊断和鉴别诊断:大多数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的诊断有赖于排除颅内其他非病毒性感染,Reye综合征等常见急性脑部疾病后确立。少数患儿若明显地并发于某种病毒性传染病或脑脊液检查证实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者,可直接支持颅内病毒性感染的诊断。

治疗方法

  本病缺乏特异性治疗。但由于病程自限性,急性期正确的支持与对症治疗,是保证病情顺利恢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主要治疗原则包括:
  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合理营养供给,对营养状况不良者给予静脉营养剂或白蛋白。
  2、控制脑水肿和颅压内高压。
  3、控制惊厥发作及严重精神行为异常。
  4、抗病毒药物:无环鸟苷每次5—10mg/kg,每8小时1次,或其衍生物丙氧鸟苷,每5mg/kg,每12小时1次。两种药物均需连用10—14天,静脉滴注给药,主要对单纯疱疹病毒作用最强,对其他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中医治疗

  (一)专病专方
  1.疏风清热解毒方
  金银花10g,连翘10g,生石膏30g,板蓝根15g,紫花地丁15g,薄荷9g,炒牛蒡子9g,白僵蚕6g,蚤休12g,夏枯草12g,生大黄5go每日1剂,分3~4次服。
  2.清开灵注射液
  治法为清开灵14~20ml/d,稀释于5%G.0ml中静脉滴注,连用1周,4~6天临床治愈。
  (二)单味中药
  板蓝根中的嘌呤、嘧啶及吲哚类成分可能有干扰病毒DNA合成作用。

预防保健

  平时多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预防感冒与肠道感染,一旦患者及时有效地治疗,
防止其恶化。按时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等疫苗;灭蚊、防蚊、预防接种乙型脑炎疫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