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於菟

 艺术女神 2011-02-24

於菟

  
於菟

“於菟”是一古词,早在《左传·宣公四年》中记载:楚人为乳谷,谓虎於菟。 《辞海》:“於菟,虎的别称”。 《辞源》中解释:今湖北省云梦县址古称於菟。与这一称谓有关的故事中讲述,楚国著名的政治家令尹子文是个私生子,被丢弃在云梦泽这一地方,被一只母虎抚育长大,其名豰於菟(gou wu tu),当时楚国称老虎为“於菟”,把喂乳叫“豰”,意思是“虎乳育的”。因而这地方被称为於菟。

目录

於菟(地名)
於菟习俗
哪里还能看到於菟习俗
习俗
於菟怎么会流传到青藏高原的青海一山村

於菟(地名)

  1、位于重庆老城西的佛图关,以前称浮图关、於菟关、虎关,均是虎的意思。其根由是,古代三苗一支溯长江西进到达今浮图关,因为此地在山岭脊梁,悬崖绝壁,易守难攻,形似老虎把守,因此以“於菟”命名此地。后来,古代楚人攻占此地,命名“於菟”,意为“虎牢关”。
  2、《辞源》:今湖北省云梦县址古称於菟。
  文化遗产保护
  2006年5月20日,土族於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菟习俗

  《跳於菟》传统民俗仪式,是古羌部族虎图腾崇拜的一种遗俗。关于“於菟”习俗的历史渊源,有楚风说、羌俗说、本教仪式说等多种观点,民间也有多种说法。 主要有:
  (1)“於菟”属于古楚巫舞,是楚人的崇虎傩俗,随明代军队戍边屯田而传入青海同仁说。此说认为,“於菟”舞应为春秋时期的楚文化遗存。此说除从名称断定外,还可以从楚国盛行巫风来考证。《汉书·地理志下》载:楚俗“信巫鬼,重淫祀”,由此可见楚国巫风之盛,较同期其他各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先祖用来祭山神祛妖求吉的"於菟"舞,从现代形式和内容都含有楚国楚风的绪余。梁代江陵人宗懔编撰的《荆楚岁时记》中载,楚人逢年节有“门画与虎”避邪之习俗,此说虽不能完全说明楚人有无崇虎之情,但可以说明有以虎作为镇妖兽是一可信的证据。
  (2)远古生活于青海的古羌人崇拜虎图腾的遗绪之说;
  (3)也有土族崇虎源于内蒙草原,随迁徙而带至同仁土族之说;
  概言之,“於菟”起源的究竟,还需进一步作大量、多方面的考察与研究。

哪里还能看到於菟习俗

  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年都乎村,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至二十日,都要进行驱魔逐疫的《跳於菟》(wu tú)—— 即“跳老虎”活动。於菟活动包含念平安经、人神共娱、祛疫逐邪等仪式。於菟又是舞者的称谓。仪式开始时,名为於菟的舞者在赤裸的上身绘上虎豹图案沿村进行表演,挨家挨户跳舞。土族於菟舞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其实,於菟的活动是从前一天夜里开始的,村民会在后山上点起篝火,进行"邦祭"的活动。首先是请神,在天亮时分,把二郎神的轿子从二郎神的庙里请到要举行邦祭的人家里,在“拉哇”(即法师)的带领下进行祭祀,在祭祀的过程中,由拉瓦挑选表演於菟的人员。祭祀结束后,青年男女就可以自由地唱起拉伊,谈情说爱,而长辈们则需要回避。
  天亮后,家家户户每个人都会用清水洗头,洗去污垢,以求得健康、平安。中午时分,被挑选跳“於菟”的小伙子便一起赶到村里的二狼神庙开始做活动的准备,扮成“於菟”的小伙子脱光上身、挽起裤管,由村里的画师用锅底黑烟在他们的脸、上身和四肢上都画满虎豹斑纹,还把头发一撮撮扎成毛刷状,以似愤怒状的老虎。他们各个腰挎长短刀刃,两手各持一根粗树枝,枝上粘有白色带经文的符纸。於菟装扮就绪后,便在头戴五佛冠的巫师“拉哇”带领下到山神庙中跪拜诸神,由“拉哇”击鼓诵经祈求神灵保佑全村平安并授予“於菟”以神力为各家驱魔除疫。此时,长老不断给众“於菟”灌酒,以达到抵御寒冷和促使“於菟”酒醉晕迷进入应有境界。在“拉哇”向众“於菟”传达神灵的旨意后,“於菟”从此不再说话而成为驱魔的“神虎”。

习俗

  装扮完毕两只大“於菟”和6只小“於菟”,开始先在庙前广场上围圈疯狂地跳起“虎舞”,以示神虎之威风。“虎舞”的动作凝重而古拙、豪放而粗犷,充分显示着古羌人因崇虎而模拟老虎姿态的遗存。“虎舞”以节奏性很强的锣鼓作为伴奏,轮流提单腿向前蹦跳。并配合手握长树枝的双臂或静止不动或反复上举或左右开合等姿态组成舞蹈的基本动态。
  
  

  

表演快要结束的时候,传来一阵火枪和铁铳的鸣响,小“於菟”们停止了舞蹈迅猛地奔跑下山,开始进入各家进行驱魔。而另两只大“於菟”则在后面边依然按照锣鼓节奏跳着“虎舞”伴随“拉哇”和一名锣手一起舞下山去。
  於菟”进入村里,就翻墙进入村民家,可以肆无忌惮地搜寻食物,并将这些食物衔于嘴中,摇头摆尾,做老虎吞食状。如果家中有生病的人,“於菟”就从病人身上跳过去,以示把病魔驱走。每家每户家中都会准备好给“於菟”的馍馍,也会煮好羊肉给“於菟”吃,“於菟”进到哪家是随机的,他们一般不会刻意选择,所以,在年都乎村,“於菟”活动又是一种增强团结,促进友谊的纽带。
  

  

於菟们从人家翻越出来后,汇聚在村里的巷道口,村民们将准备好的中间有孔的馍馍穿在於菟们手持的棍子上,吃饱喝足后,於菟们聚齐在一起,在法师的带领下沿着村庄边舞边跳。
  这时候,人们鸣枪,巫师再次颂经,驱赶於菟。扮演於菟者在逃窜到河边以后,砸开河面上的冰,然后用水洗去身上的虎豹花纹。在回来的路上,人们燃起一堆火,让他们从火上跨过去,表示这时候妖魔邪恶已经除去。
  
  

  

从"於菟"的舞蹈形态来看,它是一种原始拟兽舞在当代土族民俗活动中的形态表现。拟兽舞与原始人的狩猎生活紧密相连,是原始舞蹈中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年都乎土族的"於菟"舞则完全失去了狩猎生活的那种功能,成为当地民间祭祀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它的全部意义是"驱魔逐邪,祈求平安",它是原始人万物有灵的宗教文化观念在民间艺术中的遗存。

於菟怎么会流传到青藏高原的青海一山村

  楚风说认为:“於菟”虽是属于楚风古舞,是楚人信巫崇虎的遗迹,那么怎么会流传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一山村呢?有以下几个阶段的历史变迁可做依据。其一,从历史上看,同仁地区在古代为边关要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书载,自秦汉以来,多有军队戍边屯田。其二,明初又有江南移民移居此地,这在五十年代末在年都乎村发掘大明时期的文物王廷义石碑就可作证(考古专家认定王廷义为大明时戍边屯田的有一定官职的人物)。其三,据传说,禹王治水曾率部到河州(今甘肃临夏)循化、同仁等地区巡察水情。综合上述情况, “於菟”舞是随历史的变迁从江南楚地或楚人后裔巴人住地流传而来,在村民祭山神习俗中,由巫觋传承沿袭保留至今。是楚风舞蹈的活化石,也是楚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