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海人扮的老虎,武松看了也不敢打

 牛屋弹琴 2022-01-22
图片

“再狠的鬼也怕猛虎。”

图片

来源:不相及研究所

ID:buuuxiangji

图片

在见过青海省同仁市范围内出没的老虎之后,很多人都拓展了自己在生物学方面的想象力。
 
年都乎村的村民一直掌握着其中精髓,通过行动给出了兽中之王与人类的联合进化方案。
 
传说当地早已将人体彩绘拉进了仿生技术的范畴,写实与抽象同时成为他们的主要诉求,观感比真老虎可丰富多了。
 
图片
● 图片来源: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青海是没有野生老虎的,但这里的朋友显然对老虎这个概念有自己的理解。
 
越发现大自然的本意,就越能依靠自己朴素的情感激发创作,艺术总是会主动填补生活的空缺,他们比谁都明白这个道理。

有人将其称作民间原生的表现主义,认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某种真正意义上的“野兽派”表达手法。
 
图片
● 图片来源: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其他地方还在把虎纹和豹纹当作性感的代名词,而村里的劳动人民赋予了它们更贴近本源的功能性,讲究的就是一个实事求是。
 
只要你来对了时候,很容易就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那份溢出来的猛虎气质。
 
图片
 
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年都乎村都会举办这种名为“跳於菟(wū tú)”的土族传统活动。
 
辞海中显示,“於菟”最早是楚国方言,也是楚人对老虎的别称。
 
当地人民对此保持着传承,把这个叫法融入在了古老的仪式中,至少已经持续几百年了。
 
图片
●《左传·宣公四年》中记载:“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
 
云从龙,风从虎,这些老虎总是伴随着青藏高原的寒风准时出现,并且也只有年都乎村是他们的活动范围,工作起来相当专注。
 
有个亲眼见过跳於菟的人表示,自己从此对老虎产生了新的认识,认为武松没来过这里,只能说是他的遗憾。
 
“村里的老虎在保持凶猛的同时也挺亲民的,很有一种下乡慰问的感觉。”
 
图片
● 图片来源:青海科普
 
作为一种以肉身打通物种界限的艺术形式,它会全方位提醒你这片土地所拥有的文化生命,完全做到了让老虎能够合理合法的走进老百姓家里。
 
就像完成了某种生命的大和谐,每位村民都有机会在这一天请老虎来家里吃顿饭。
 
图片

图片
 
在这里的语境中,不进村的老虎是很难招人喜欢的,或者说他们的使命里就包括了翻墙入户。
 
当地土族朋友介绍,农历十一月二十为“黑道日”,是一年里最不吉祥的时候,传说这一天邪祟横行,所以需要请虎除祟,有点以暴制暴的意思。
 
图片
●“再狠的鬼也怕猛虎”
 
诚恳的期待带来了直白的外在形象,也许是为了维持老虎的刚猛,整体操作流程也充满古朴的艺术张力。
 
首先要挑选出七位精壮小伙来扮演於菟,每位扮演者都要在低于零下温度的室外脱掉上衣,把裤脚卷至大腿处,再用桑灰涂抹全身。
 
图片
●“桑灰就是煨桑炉里的灰,由谷物和松柏枝等燃烧而成”
 
画师会在他们身上绘出虎豹纹,劳动人民的务实在此刻凸显,没有老虎就自己画个老虎出来,技术从来不是问题,人体就是他们创作的载体。
 
“这里是著名的唐卡之乡,画师都是唐卡届的高手,用的也是绘制唐卡的颜料。”
 
图片

图片
 
而这些只是造型的第一步,接着每个虎头都要扎上念过咒语的白布条,在腰缠的红布里别上利刃。
手里要拿着两根长棍,长棍顶端还要绑上书写着经文的白纸。

图片

直到在山神庙前认真听完法师诵经教导,再被法师灌上几大口白酒,他们才算真正成为了驱邪的於菟。

“灌酒是为了更快进入状态,也有御寒的意思,灌完就不能再说话了,代表自己的身份已经转变为神虎。”

“据说以前身上还要涂抹红辣椒面,一样是为了御寒。” 

图片
● 武松估计想不到,老虎也开始喝酒了

当地对老虎选择了另一条理解道路,除了用具体手法将自己的想象具像化,还对老虎本身的职能展开了再创作。

要知道他们的分工十分明确,被分为两名大於菟和五名小於菟。
 
在山上一起拜过二郎神和山神之后,鞭炮声响起的一瞬间,小於菟们就会冲向山下的村子,进行正式驱邪仪式。

你能从中感受到他们的不容易,那种感觉就像是老虎刚上完山又下乡了。
 
图片

图片
小於菟可以到村民家里随便吃喝,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备好酒肉。

但不能从大门进入,必须要翻墙,这是为了防止邪祟从大门处溜走,等他们翻进家之后,还需要四处蹦跳以示驱邪。

这就相当于已经下到乡里了,还得接着上一回山。

图片

“吃完了一家,转到另一家时,也必须从墙头上翻过去,他们吃掉的东西都会被认为是隐藏的妖魔病灶,吃了就是好兆头。”
 
图片
● 图片来源: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两位大於菟的工作强度就没那么高了,主要负责震慑功能,法师会指引他们在街道上游走,以防有漏网的脏东西逃跑。

图片

而在此之前,所有於菟手里的两根棍子很可能早就被插满了吃的。

村民们会制作中间带孔的圈馍,每插一个馍都代表着老虎将疾病和灾难带走。
 
图片
 
因此很多时候小於菟翻墙也不是那么困难,墙上等着插馍的守望者比老虎可多得多,从人数上看,基本都可以直接把他们拽上去。
 
天上掉不掉馅饼还有待商榷,但确实掉馍,不少村民的套圈技艺已臻化境。
这导致必须还要有专门保管这类圈馍的人,不然那几根棍子根本就插不下。
 
图片

图片
● 图片来源:抖音@黄南藏族自治州广播电视台
 
完成了全村的驱邪任务,大小於菟会向村口走去,一些生病的人早已等在了行进路线上。
 
於菟每从他们身上跨过一次,都寓意老虎带走了病魔。
 
图片
 
可以说这里的老虎拥有劳模般的品质,即使顶着高原上的严寒,仍然保持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直到村民再次点燃鞭炮,老虎们冲向村外的河边,凿开冰面,用河水清洗身上的花纹,之后才能开口说话,表示已经变回了凡人。
 
图片

图片
 
至此整个流程只剩最后一步,人们会在返程路上生一堆火,等着他们从火上跨过,代表一切不好的东西都已被祛除。
 
据说河对面的村子这时也要烧火,类似一种防御工事,主要担心那边村里赶出来的晦气跑到自己这边。
 
图片
● 过程中使用的食物会平分给扮演者
 
在当地旅游部门工作人员的介绍中,这项活动曾在隆务河流域的一些地方流传,现在只剩这个村子保留了下来。
 
没人能说清它从何而来,甚至直到今天它的起源仍没有定论。
 
图片
 
你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文化融合的影子,年都乎村所在的同仁地区,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
 
古代楚人称老虎为“於菟”,“年都乎”这个名字是藏语,当地山神庙里供奉二郎神,这里又是土族同胞的聚居地。
 
还有人说它其实来自远古时期,可以追溯到生活于青海的古羌人部落。
 
图片
 
无数历史似乎在它身上完成交汇,又自然凝结成了足够古老的文化结晶。
 
就像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一条纽带,足以让当代人窥探到一些历史长河中的隐藏要素。
 
图片
 
根据媒体报道,“土族於菟”在2006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也曾表示情况有所改善,不少人开始愿意了解这项非遗文化,来观摩的人越来越多了。
 
图片
 
但不论拥有多少名头,对于亲身参与者来说,跳於菟的行为中包含传承下来的精神风貌,里面全是最朴素的祝福和愿望。
 
在他们心里,虎把这一切完成了统一,是过程的载体,也是结果的展现。
 
这里的老虎只在这一天出现,之后又隐藏起来准备下一年到来,也许这本身就在诉说着历史的规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