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拿的流派简介

 超凡子 2011-02-25

推拿的流派简介 

(一) 经穴推拿疗法
经穴推拿疗法是以点按经穴加用多种按摩手法作为临床治疗疾病的按摩方法。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营卫气血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望、闻、问、切为诊查手段,进行辨证论治。临床操作以推经络、点穴为主,根据病症再选用适应的按摩手法,强调"治病以活络为主,宁失穴勿失经。"主要代表人物是曹锡珍。

(二) 腹诊推拿法
腹诊推拿法是通过对脘腹的诊断而行按摩治疗的一种方法。腹部切诊是医者以一手或两手四指掌侧接触患者腹壁,或按压或摩动。对肥胖或腹壁紧张者,可重迭双手按压,探查腹部深处之变异情况。腹部形态的变异一般有"块状"、"索状"、"网状"、"混合"四种。骆氏将治疗归纳八种治则,即汗、吐、下、和、温、补、消、通八法。并归纳出十大常用手法,即推、拿、按、摩、捏、揉、摇、引、重法。

(三)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是指以一指禅推法为主要手法,辅助于其他手法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一指禅推法是指术者用拇指的指端罗纹面或桡侧偏峰接触在体表上,要求沉肩、垂肘、悬腕,运用腕部的力量来回摆动,带动拇指指间关节的屈伸,使压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腧穴上。一指禅推法每分钟推动应为120-160次。要求术者有一定的基本功。

(四)捏筋拍打法
捏筋拍打法分为捏筋法和拍打法。

捏筋主要是以捏揉弹拨经脉筋腱,达到强筋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防病治病的目的。捏筋手法归纳起来有24种。"捏揉抠拿,点拨刮划,搓压滚掐,推扳抖抓,摇摆挤挟,引拨折打。"这些手法可配合成复合手法加以运用。

捏筋疗法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经络系统来完成,不单纯是点状穴位,而是经筋经脉的干线和交叉处,是点、线、面的综合。捏筋法是以各种不同的捏揉手法,使肿胀消散,挛缩得到舒解伸展,故捏筋法对软组织损伤具有独到的疗效。

拍打法是医生用指、掌或借助器具在患者身体的一些特定部位上进行拍打,以使经络畅通,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指拍有指背拍和掌拍、指面拍。拍法的用力须轻巧有弹力,腕关节活动要灵活,两手操作要动作协调,频率适中。器具拍打首先要选好用具,如木挺、沙袋、钢丝拍子。医生拍打时主要用腕力弹打,节奏上有"七星拍子",四一四,三六九区别,拍打力量要适度。

拍打疗法是作用在人体表面,刺激部位宽广,按一定路线进行,先拍打背部正中线,次夹脊两旁,再拍打上肢,后下肢。患者体位一般为卧位,取肌肉充分放松,但根据情况也可采用直立、扶立、弓箭步、坐位等。拍打法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都有较理想的疗效。主要代表人物葛长海。

(五)脏腑经络推拿法
脏腑经络推拿法是以推拿腹部为主,以经络穴位推拿为主,辅以推拿其他部位的一种推拿方法。腹部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关联,通过推拿腹部,达到调治脏腑、经络的目的,在手法的补泻上,原则与针灸补泻相同,主要适用内脏疾病的治疗。

(六)手足病理反射推拿疗法
手足病理反射推拿疗法是建立在神经反射及理论基础上的推拿疗法,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各部位间存在相互联系、人体任何一个独立部位,都是整体的缩影,并存在点对点的对应关系。人体的病理状态可反映于手、足上,推拿手、足相应的反射点,可治疗全身的疾病。 

近代中医推拿流派简介

历史上有据可查的主要推拿流派

(1)一指禅推拿

    确切的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同治年间(1862一1874年)河南的李鉴臣。李氏以一指禅推拿术行医于扬州、江都一带。传丁凤山(1842一1915年),丁氏长期行医于沪、杭间,并广收门徒。知名者有丁树山、王松山、钱福卿、朱春霆等十余人。另外,在上海开设一指禅推拿诊所。《黄氏医话》、《一指禅推拿说明书》的作者黄汉如,可能亦属这一流派。黄氏原为前清官僚,辛亥革命后弃官行医。妻黄汉莹、子黄一照均从其推拿行医。当时的一指禅推拿流派主要以一指禅推法为主,手法有按、摩、推、拿、搓、抄、滚、捻、缠、揉十法,擅长内妇杂病的治疗。有关一指禅推拿的著作尚有《一指阳春》与《一指定禅》(抄本)。

(2)滚法推拿流派

    滚法推拿流派的创始人丁季峰,出生于一指禅推拿世家,伯祖父丁风山、父丁树山均为一指禅大家。丁季峰于1940年代变法图新,把手背桡侧作为接触面,并增加了腕关节的屈伸运动,既增加了刺激量,又富有柔和感,为与一指禅原来的滚法相区别,故取名扌衮法。后来又将该法与关节被动运动相结合,并辅以揉法和按、拿、捻、搓等法,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滚法推拿流派。滚法以其对软组织损伤、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疾病独特的疗效,逐渐得到了病家的欢迎和推拿界的认可,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手法之一。

(3)内功推拿流派

    内功推拿的师承脉络,可追溯到清末山东济宁的李嘉树。李氏擅长武艺,且精于手法疗伤。李传同乡马万起(1884一1941年),马于20年代从山东来到上海,以拳术和内功推拿饮誉沪上。其子马德隆、弟马万龙(1903一1969年)得其衣钵。内功推拿主张治病以病人自我锻炼少林内功为主,手法治疗为辅。特色手法有擦法、击法、五指拿法等,并有一套全身推拿常规操作法,擅长治疗内妇科疾病。

(4)脏腑推按流派

    清同治年间,河北雄县王文(约1840一1930年),中年患咯血之症,多方医治罔效。幸遇一游方道人,以手法为其治愈顽疾,并以《推按精义》一书相授。王氏遂因病成医,以手法为人治病,名闻河北塘沽一带。1910年后收王雅儒为单传弟子。王雅儒从师十余年,后据王文所授的经验,口授《脏腑图点穴法》一书。该派以推按、点穴为主要手法,以腹部操作为主,重视脾胃,注重调理阑门穴,贯通上下气机。

(5)腹诊推拿流派

    河北武邑人骆俊昌(1881一1965年),早年随父骆化南习摄生之道及推拿治病法,后受教于当地名医李常,并遍访东北、京津推拿名流。骆氏继承了几近失传的古代腹诊法,结合独特的手法,创立了腹诊推拿流派,在重庆和西南地区颇有影响。诊法上重视腹诊,常用手法有推、拿、按、摩、捏、揉、搓、摇、引、重等,治法上突出补、温、和、通、消、汗、吐、下八法。有子骆竞波、骆竞洪、骆竞湖等承其业。骆竞洪于1980年代去深圳再图发展,其子骆仲达、骆仲遥等亦编有《三宝合璧》、《推拿入门》、《实用脊柱推拿学》等。


近/现代广泛流传的推拿流派


(1)正骨推拿

  正骨推拿又称正骨按摩、伤科按摩。是以矫正骨缝开错、筋结筋歪等一类骨伤疾病为诊治范围的一种推拿方法。其基本手法为推拿按摩摸接端提八法。临床应用可分为正骨手法和推拿手法然两者又可配合运用。近代中医正骨推拿名家有杜自明、黄东山、陆文。正骨推拿在治疗骨伤疾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确运用正骨手法可使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原、突者复平。《正骨心法要旨》说:手法各有所宜,其愈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

(2)点穴

  点穴推拿或称指压推拿、指针疗法。临床上主要是以手指按压点掐人体经络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推拿方法。《素问·举痛论》中说:  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本法特点是感应强、作用快、损伤小。其基本手法是用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按压穴位,可不动或拨动或颤动或滑行。此外,另有爪掐、肘压、叩点、禔针。近代点穴推拿名派有郑怀贤经穴按摩手法、按脊疗法、胸穴指压法与指压麻醉法。

(3)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或称小儿按摩。《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用勺匙的周边括擦患儿病变部位以治疾。晋·《肘后备急方》介绍用捏脊方法以治疗腹痛。唐·《千金要方》中介绍用膏摩小儿囱上及手足心以祛除风寒。唐·《外台秘要》记载用按摩而头及脊背以防治小儿夜卧不安。宋·《苏沈良方》中有掐法治疗脐风口撮等症。
    明清已有小儿推拿专科。小儿推拿著作有三十余种,现在尚存约十种。其中,《针灸大成》中的《按摩经》 (1601 年 ) 为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著作。而《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为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单行本 )。

        关于(1)一指禅推拿  的渊源还有两个未经考据的传说:
  传说一:梁武帝时达摩菩提取旧有推拿按摩加入搓擦滚捻缠揉六法。
  传说二:佛教禅宗用语,意为万物归一。
  宋朝俱阺和尚向天龙和尚询问佛教教义,天龙竖起一个指头而令俱阺大悟。今可考者:为清咸丰武举人李鉴臣客居扬州传予丁凤山。今之朱春霆与王纪松为李之第四代传人。一指禅推拿手法后又发展为十四法即:推拿按摩滚捻搓抄缠揉摇抖抹勾。其特点是循经, 技巧, 取穴准适合内妇儿杂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