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打的作用 1.可以使原来兴奋中枢得到抑制,呼吸加强,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疲劳。 2.可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滞除瘀,强筋壮骨,防病强身。因为拍打运动可使全身各个关节得到适度的活动,肌肉得到良好的按摩,运动时所产生的震动波和冲击波可传至肌肉和内脏器官的深部,故能"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促进内脏的血液循环和血管的柔软性。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病、肩周炎、心血管疾病、肝胆、肾和膀胱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3.对治疗手和脚畏寒症有一定的作用。手脚怕冷的人可以从上到下捶打,通过拍打运动的锻炼,可提高耐寒能力。 二、拍打的方法 1.拍打头部 采用站式拍打的,在站好后全身放松,垂肩坠肘,原地拍打;采用走式拍打的,慢步行走,边走边拍打。用左手掌拍打头部左侧,右手掌拍打头部右侧,前头部拍打至后头部,来回左右拍打各50次,然后左、右手掌分别拍打头部左、右侧各50次。心中默数,精神凝静,呼吸自然。坚持练习可防治头晕、头痛、脑供血不足等。 2.拍打颈部 站立或坐在椅子上,平视前方,全身放松,然后举起双臂用手掌拍打颈部。先从后颈开始,逐渐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额,再从前额向后拍打,直到后颈部。反复做5~8次。头颈部拍打可防治头部疾病。头部不适时,拍打后会感到轻松,症状减轻或消失。经常拍打颈部,还有延缓中老年脑力衰退,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3.拍打肩部 坐在椅子上,用左手拍打右肩,用右手拍打左肩。每侧拍打100次,可防治肩痛、肩酸、肩周炎、老年性关节僵硬等。 4.拍打背部 预备姿势同1。先用右手握拳拍打左侧背部,再用左手握拳拍打右侧背部,左右各拍打100~200次。可防治背痛、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肌肉发育不良等。 5.拍打胸部 站立,全身放松,冬天宜脱掉棉衣。然后双手半握拳,先用左手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拍打右胸。然后用右手拍打左胸,方法同上。左右胸各拍打100~200次。可防治冠心病、肺气肿等。 6.拍打腰腹部 站立,全身放松,双手半握拳(手掌也可),以腰为轴,前后、左右转动。腰向右转时,带动左上肢的手掌向右腹部拍打,同时右上肢及手背向右腰部拍打;腰向左转时,拍打动作相反。侧拍打主要用来防治腰痛、腰酸、腹胀、便秘和消化不良等疾病,也可使腰部灵活,防止扭腰岔气。劳累时拍打,有舒服解乏的作用。肾为人之根本,腰为肾之衬;脾为后天之本,腹者脾之所在。因此,经常拍打腰腹,可壮肾健脾,于寿有益。 7.拍打臀部 用手掌或握拳拍打两侧臀部,左右臀部各拍打50~100下。可防治臀部肌肉发育不良、坐久麻木等。 8.拍打尾骶 站立位,以两手的掌背拍打骶部、尾骨两侧以及臀部约2分钟。拍打尾骶可治疗前列腺病变、性功能减退、便秘等病。 9.拍打两上肢预备姿势同1。用右手掌或握空拳从上而下拍打左上肢的前后左右四个面。然后用左手掌或握空拳同法拍打右上肢。每面各拍打25次。可防治肢体麻木,延缓肌肉衰老,解除上肢的酸痛症状。 10.拍打两下肢 站好,先将左侧下肢抬起,大腿和小腿呈直角,脚跟放在树杈上或栏杆上,用左手掌或握空拳拍打大腿、小腿,从上往下拍打。拍打上、下、内、外四面,每面各拍打100~200次。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拍打右腿。拍打时要先轻后重,持之以恒。可防治腿部发育不良、偏瘫、下肢麻木感、下肢无力等。 三、拍打的基本要求 1.拍打运动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刚柔相济,快慢适中,不要用力过猛。 2.姿势要正确。开始时两腿自然分开,颈直挺胸。拍打时全身要放松自然,不要紧张,呼吸平稳,排除杂念。 3.拍打运动前要适当做些准备活动,运动时根据季节情况选择适宜的服装,饭前饭后要适当掌握用力程度。 4.拍打时间以15~30分钟为好,有病痛的部位可多拍一会儿,强度以个人感觉舒服为宜。拍打运动最好在晨起后进行,一般每天1~2次即可。 *有首歌是这么唱的: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现在我要说:如果感到头昏你就拍拍头。其实一般来说,人们总是不自觉地会在看书时间较长而头昏脑涨时,轻轻拍拍脑门;坐的时间较久后,腰腿酸痛不适,用拳头捶捶腰,拍拍腿;走路时间较长时,双下肢酸胀不适,就用双手拍打揉搓等等。这些都是最简单的拍打运动,通过拍打运动来消除疲劳,减轻不适和疼痛。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备急方》中记载:对于双手怕冷的人,可以从上至下捶打,打热便休。这是有记载的较早的拍打运动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