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的水云楼

 溱湖之恋 2011-02-26

这楼是家乡的一幢楼,她的名气很大,在美丽的中国文化古镇溱潼,这里是十里溱湖的所在地,古镇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每年有上百万的游客来这里领略江苏省里下河的人文景观和水上文化大餐。

水云楼———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的古刹名楼,乃是千年古镇溱潼历史人文沉淀的交合处和风骚独领的代名词。它虽没有高峙洞庭湖畔的岳阳楼那样气象万千,也没有俯瞰东去大江的黄鹤楼那样雄观壮美,但是它的周围有万顷琉璃,堆蓝砌绿,碧波荡漾,波撼云蒸,在曾经闭塞的苏北农村,算是一方登临倚徙的佳处。
    道光《东台县志》称水云楼为溱潼古迹,且绘图附志。观其图,可见当年水波之影,楼台耸立,树木扶疏,风帆远近,景色十分雅致。
    曾寓居水云楼多年的清代大词家蒋春霖,其词集《水云楼词》中有“满庭芳”形容此绝妙美景:
   
    “秋水时至,海陵诸村落辄成湖荡。小舟来去,竟日在芦花中,余居此既久,亦忘岑寂。乡人偶至,话及兵革,咏'我亦有家归未得’之句,不觉怅然。
    黄叶人家,芦花天气,到门秋水成湖。携尊船过,帆小入菰蒲。谁识天涯倦客,野桥外,寒雀惊呼。还惆怅,霜前瘦影,人似柳萧疏。
    愁予空自把,乡心寄雁,泛宅依凫。任相逢一笑,不是吾庐。漫托鱼波万顷,便秋风难问莼鲈。空江上,沈沈戍鼓,落日大旗孤。”
   
    水云楼始建于明代,是溱潼古寿圣寺大雄宝殿后面的一幢藏经大楼。该楼造型别致,材质优良,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大楼上下十间,进身十米开外。
    明代吏部侍郎、海陵才子储巏青少年时代曾在此读书,并亲书“水云楼”匾额。楼上金匾一块,上书“水流云在”,为东台小海书家袁阜存所书。楼前柱上,是东台名士王殿舫所撰写的一副楹联,联曰:“香火结姻缘,买棹来游,访莲杜高峰,柴墟旧迹;水云开画本,凭栏小憩,香白鸥秋浴,黄犊春耕。”楼上正厅中间的一顶玻璃龛内,供的是观音菩萨;在左边的一顶玻璃龛内,供的是万岁龙牌。该龙牌是光绪皇帝赐给安徽儒学李凤章的。大批经书文物收藏于东室,西室为客厅和卧室。
    相传在水云楼屋顶上盖有“金瓦”一块,据说从南方驶来的船只,过了夏朱就能看到“金瓦”在高处闪闪发光。溱潼人一般在端阳节的中午,都喜欢去寿圣寺看水云楼上面“金瓦”放射光芒的景观。在水云楼东侧近方丈室的拐弯处嵌有石碑一块,上书“歇草鞋”三字,下款为“萧然道人立”。
    水云楼后面是一处大院,内有树木花草,假山鱼池,是供游人休息的小花园。由花园向北过园门便是塔院。塔院是当家和尚圆寂后安葬的墓地,共有墓塔十三座,并植有松柏等常青树木,清静肃然。
    抗日战争期间,江苏省第一临时中学曾在水云楼办学数年,草堰师范也曾迁于此楼授课。抗战胜利前夕,伪团长熊伟夫和伪师长徐荣等部,曾在寿圣寺水云楼先后驻军达五六年之久。
    抗日战争中后期,伪军泰州李长江部驻扎溱潼,为粉饰虚假的和平景象,在水云楼西围建造了一座长江公园。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占据了水云楼,佛门净地寿圣寺成了一座杀气腾腾的大兵营。新中国成立后寿圣寺顺理成章地作为粮库而被征用,在“广积粮”的时代扩建、改建粮库,古刹名楼彻底毁迹。
    经过历史沧桑,名寺名楼虽早已不存在,但溱潼人民仍十分惋惜和向往。可喜的是,溱潼近期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冯其庸教授不顾八十多岁高龄,更不惧烈日酷暑,专程从北京来到溱潼,实地考察了水云楼遗址,表达了海内外众多学者专家的共同心声:“重修水云楼,再现当年人文胜景。”相信要不了多久,一寺一楼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

水云楼内住名人
 
    盛名久负水云楼,
    云自无心水自流。
    明有储公清有蒋,
    词联一语足千秋。
    此诗吟颂的是两位与水云楼有关的著名人物。
    储巏(1457年-1513年),明天顺正德年间人,字静夫,号柴墟。海陵才子,凭科举进身仕途,曾任户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官至三品,死后谥号“文懿”。
    据《东台县志》载:“水云楼在古寿圣寺内,明吏部左侍郎储巏青少年时读书处。清乾隆年间镇人朱廷琛重建,宣统二年,邑绅李凤章改建加楹有碑记。”清代举人孙乔年在所咏的溱湖八景中,《南楼读书》一绝,也提及此事,诗曰:
    登临纵目瞰三湖,帆影离迷戏水凫。
    料得储君居此日,课余闲睡一尘无。
    据传当年储巏在水云楼读书的时候,曾留下一则上联,联曰:“一眼望三湖,湖南湖西湖北口”。
    多年来未有人能对出比较好的下联。几年前溱潼名士王庆农先生曾对出下联:“孤舟荡双桨,桨起桨落桨高低”。
     时至2008年, 一位198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在文学方面颇有见地的姜堰工商局副局长潘长宏先生,他发现溱湖八鲜进了中南海,远近闻名,让海内外踏青的游人饱了口福,所以他以溱湖八鲜为题,对出下联是“众口嚐八鲜,鲜活鲜嫩鲜美味”
    蒋春霖,字鹿潭(1818年-1868年),清咸丰年间著名词人,江苏江阴人,曾任东台富安盐大使,咸丰七年,于丁巳年(1857年)母忧去官。以后一直与夫人黄婉君寓居于溱潼水云楼,并经常往返于泰州与东台之间。著有《水云楼词》。
    其《水云楼词》自问世以来,所获评价甚高:“尽扫葛藤,汇纳百宗,蔚为变徵,家数类别,冠冕一朝,清词有斯,可谓至极”; “有清一代以《水云》为冠,亦无愧色焉”;更有“倚声家老杜”之盛誉。
    与水云楼关系密切的另一位名士是谢孝苹,字鹿炯(1920年-1998年),海安谢王河人,194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为当代历史学家、古琴学家、词学家。1937年至1938年在水云楼省一临中读过两年高中,对水云楼历史颇有研究。其所著《水云楼词疏证》刊香港《大公报》,《水云楼故事》刊《古镇溱潼风情录》,还出版巨著《雷巢文存》,上下两集十五卷七十八万余字,其中对蒋鹿潭住水云楼事有详细记述。
水云楼藏品
 
    水云楼内的名人字画较多,有清末书家谭延岂的一副对联“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有近代书家于右任的对联:“高松来好月,青天养片云”;有国民党元老戴传贤的对联:“即色即空,即空即色;是真是假,是假是真”;有小海书家袁阜存所写的条幅,词曰:“忽闻天外玉箫声,三十六宫秋一色,不知何处月偏明”;还有常州书家庄蕴宽、兴化名士徐嵩俊、海安书家陶冠国等所书的大幅中堂和条屏。此外还有几幅常人看不到的“镇山之宝”———明代大书画家赵子昂的一幅八骏图,“扬州八怪”瘿瓢子黄慎和郑板桥的字画。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道:“得来湖水烹新茗,买尽芦滩作画屏。”
    凡此众多文物除一片“金瓦”,一对石鼓和一块“歇草鞋”石碑被收藏外,余均失落无遗。
水云楼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