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茶树种苗 前言: 茶叶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它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民致富奔小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1989年,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了GB11767-1989《茶树种子与苗木》,它曾对规范我国茶树优良品种繁育、推广和建立高标准茶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亚军、陈亮、虞富莲 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解释。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1767-1989。 茶 树 种 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采穗园穗条、苗木的质量分级指标、检验方法、检测规则、包装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栽培茶树的大叶、中小叶无性系品种穗条和苗木的分级指标与检验方法。 2、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无性系 以茶树单株营养体为材料,采用无性繁殖法繁殖的品种(品系)称无性系品种(品系),简称无性系。 2.2 品种纯度 品种种性的一致性程度。 2.3 大、中小叶种 用叶长×叶宽×0.7计算值表示。 2.4 穗条 用作扦插繁殖的枝条。 2.5 标准插穗 从穗条上剪取大叶品种长度为3.5~5 2.6 穗条利用率 可剪标准插穗占穗条量的百分率。 2.7 扦插苗 以枝条为繁育材料,采用扦插法繁育的苗木。 2.8 苗龄 扦插到苗木出圃的时间,满一个年生长周期的称一足龄苗,未满一年的称一年生苗。 2.9 苗高 根颈至茶苗顶芽基部间的长度。 2.10 苗粗 距根颈 2.11 侧根数 从扦插苗原插穗基部愈伤组织处分化出的且近似水平状生长,根径在 3、采穗园 3.1 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度 3.2 品种:必须是省级以上审(认)定、登记或经多点多年试种的无性系品种。 3.3 苗木:必须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 3.4 种植规格:行距 3.5 病虫害防治:采穗前必须先进行病虫防治,保证无病虫携入种苗繁育圃(室)。 4、种苗质量分级原则 4.1 穗条分级以品种纯度、利用率、粗度为主要依据,长度为参考指标。 4.2 无性系苗木分级以品种纯度、苗龄、苗高、茎粗和侧根数为主要依据。 5、种苗质量指标 5.1 穗条的质量指标 表1 大叶品种穗条质量指标
表2 中小叶品种穗条质量指标
5.2 茶树苗木质量指标 表3 无性系大叶品种一足龄扦插苗质量指标
表4 无性系中小叶品种苗木质量指标
6、检验方法 6.1 无性系品种纯度 依照无性系该品种茶树主要特征,对被检苗木逐株进行鉴定,并按式⑴计算: 式中:S——品种纯度,%; P——本品种的苗木株数,单位为株; P’——异品种的苗木株数,单位为株。 6.2 穗条质量 L(%)=m0/m×100…………………………………………⑵ 式中:L——穗条利用率,%; m0——标准插穗质量,单位为克(g); m——样品穗条总质量,单位为克(g)。 6.3 苗木高粗
7.1 穗条 表5 穗条检测抽样数量 单位为千克
7.2 苗木 表6 苗木检测抽样数量
8.1 苗木和穗条可散装或用萝筐等盛装,做到保湿透气,防止重压和风吹日晒。 8.2 起苗宜在栽种季节。 8.3 穗条或苗木调运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疫,调运时应持《植物检疫证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