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存:09年台州市规划课题立项开题报告

 小小爸爸 2011-03-01

高中物理有效提问的行动研究

温岭箬横中学 王荣根

一、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需要有效提问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来评判有效教学,诸如此类问题需要每个教师静心思考和研究。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促进人的发展”。其中“发展”的内涵应该是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培养既需要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也需要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更需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也就是说,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有效观应该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有机整合,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片面追求“知识与技能”相对单一的有效观。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应该是能有机地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

    那么,进行有效教学的保障是什么?应该是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有效地提问。因为教学的核心程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解答)→教师对学生回答作出的反映(如果学生能正确回答,往往会提下一个问题,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则需要重新设置问题用于引导、启发)。因此,课堂提问是否有效会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紧迫需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有关研究表明,一般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大约只有20℅左右是有效的,而大部分则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具体表现在:①提问随心所欲,无目的性和针对性;②提问内容简单,追求有问有答,课堂热闹;③提问过于笼统或虚无缥缈,捉摸不定;④提问只注意结论,而忽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察;⑤提问只求正确解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⑥提问得到的信息只是形式上的反馈;⑦提问的程序颠倒,先点名后提问;⑧提问后没有停顿,立即叫学生回答。诸如此类的无效提问往往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扰乱学生的思维,压抑学生的表达,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综述

    疑问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国的教育家杜威认为,人类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疑难问题,便开始运用自己的思想,设法解决这些疑难或问题。通过思维来“进行设计、发明、创造和筹划”,因此作为思维结果的思想是有创造性的,它含有某种发明的性质。他进而得出教育上的结论说:“一切能考虑到从前没领悟过的事物的思维都具有原创性”。因此,历届教学大师都非常重视教学中的提问。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提问策略,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代表着启发式提问的精髓所在。再如西方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是指通过反诘提问进行启发教学的,其原理是:教育者常常先装作别人比自己聪明,通过巧妙的诘问,引导对方承认原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接着他凭借反复诘难提问和归纳,引申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并得出结论。他帮助别人获取知识就像助产婆一样,自己虽年老不能生产,但却能替别人接生。上述两位先贤的提问教学,虽然时隔久远,但仍对后来的课堂提问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代教学心理学认为:教师通过问题设计,给学生设置认知上的障碍,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积累了知识,也使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在现代教学中,提问逐渐成为课堂师生互动、用语言交流教学信息的最重要活动之一,也是教学工作者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的对象之一。如浙江省教研室梁旭老师在《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研究》一书中就对课堂提问的功能,提问的策略以及提问的艺术等做了比较详尽的阐述;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的王世敬老师在其《课堂提问教学的研究》中,就提问教学的思想基础及意义、提问教学的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着重就教师提问、促进学生提问的策略设计,从基本方法和步骤方面进行了探讨。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王俊胜老师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着重对中学数学课堂教提问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及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进行了研究。

三、研究目标

㈠总体目标:

通过物理有效提问的行动研究,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㈡具体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包括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的兴趣,且与学习态度紧密关联。通过有效提问的行动研究,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浓厚。

2、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考试成绩是考查学生是否有效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背后所折射出的另一个信息就是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通过物理有效提问的研究,使实验班学生的物理平均成绩在原来基础上比对照班学生提升的更多。

3、提高教师提问的能力。

    每位教师不断打磨自己的提问艺术,在实际教学中积累材料,建立关于物理提问的“资源库”:①精心设计问题突破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某些有普遍意义的难点或重点,形成书面材料。②根据不同物理课例的类型和特点,精心设计富有特色的问题,选取一份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形成属于自己的“经典课例”。③探索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有效提问的特征,形成论文。

四、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我校高三年级6个理科班和高二年级4个理科班。在其中选取一个实验班,再在市内同

档次的兄弟学校选取一个理科班作为参照班(初定为松门中学)。要求:实验班和对照班原有的学业成绩相近。

2、方法:

①比较法:主要用于检测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台州五校联考”(箬横、松门、黄二高、之江和临海六中)为载体,可以在教务处查阅各校的成绩分析表,进而可以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平均成绩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情况。

②问卷法:设计调查问卷用于检测学习兴趣。

③配合访谈法、观察法:主要用于检测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师提问是否有效性。可根据实际,跟不同层次学业成绩的学生交流,比如:老师在本节物理课中提出××问题时,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又如:对于这个问题,你觉得老师怎样问你你才能往这方面想?当学生被提问后,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一脸迷惘,不知所措还是神情专注)来判断教师提问是否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通过观察学生回答是否有针对性、答案是否正确、回答所需要的时间等,用于检测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概括性以及敏捷性等。

五、研究的措施与内容

㈠对有效提问的初步认识

    课题负责人在学校教科研大会上发言(已完成),探讨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提问特征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维度进行设计,即有效提问要服务于促进三维目标全面落实的提问。所以,针对不同类型和要求的课堂,提问的策略和技巧亦有所不同(详见PPT复印件)。如:

1、对侧重于新知识讲授的新课:

    提问的策略主要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原有基础,教师可设计问题有序地组织和呈现材料,指导学生建构清晰牢固的知识结构。

2、对侧重于规律探究的新课:

    提问的策略主要是倾向于物理情景问题的设计,使学生不断地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中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对育人价值较大的新课:

   提问的策略主要在如何设计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一体的问题。

4、对侧重于技能和方法训练的复习课:

    提问的策略主要在通过一题多变、多题归一,通过发散、归类等手段,训练技能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㈡研究内容和安排设计

1、每月一次研究课

⑴课的类型:

    根据课的类型与特点,选取能最大限度发挥提问功能的课例为研究的载体,同时要兼顾课的类型:有复习课,也有新授课;有侧重于知识与技能训练的课,也有侧重于引导学生展开探究的课。

具体要求:

①确定课题:上课者事先1周确定课题,准备好教学设计。

②集体讨论:就本课的教学设计,着重讨论问题的设计是否具有有效性。在讨论的基础上做修改。

③公开课:听课者需记录上课教师提问的内容,进行点评,然后归类,并观察和记录

学生的反映(见附表:高中物理有效提问研究课堂记录表)。

④学生访谈:课后访谈班级学生若干名,就教师在课堂中提出某个问题时学生当时的想法与思路。

⑤课后交流:课题组成员就本课所涉及到的实际效果展开讨论,以及如何设计才能更有效等进行交流。

⑥形成文字:由上课者把以上所有材料形成文字,成为本人的精品课例,保存下来。

研究课安排:

①:12月份,王荣根,复习课

②:1、2月份,林文龙,新授课

③:3月份,潘巨升,复习课

④:4月份,林海滔,新授课

⑤:5月份,陈永福,复习课

2、每周一次主题讨论

⑴内容和形式

    每周周一晚上,由课题组中的一个成员,在校园网中以文字的形式贴出一个素材:针对某一教学片段,如何通过设计问题有效突破教学难点、重点,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展开探究,如何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包括以前遇到还未解决的,或即将遇到等待解决的,或已经很好解决的案例,供课题组成员相互探讨,从而形成最佳的提问方式。

⑵人员轮流和周次安排(确定自课题实施阶段开始为第一周):

①第一周:王荣根

②第二周:林文龙

③第三周:林海滔

④第四周:潘巨生

⑤第五周:陈永福

⑶形成问题资源库

把讨论的素材整理、归类,形成物理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资源库,供组内其他成员参考和使用。

六、研究的步骤和人员分工

㈠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2008年10月1日~2008年11月15日):翻阅资料,修改计划阶段

2、第二阶段:(2008年11月16日~2008年11月30日):设计问卷,前测学生现有的学习动机、思维能力、学习成绩,筛选、确定实验班和参照班

3、第三阶段:(2008年12月1日~2009年6月)实施阶段

4、第四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0月)后测,总结经验、撰写案例、论文,做好结题工作。

㈡人员分工

1、课题负责人:王荣根

翻阅相关资料,开展一次关于《有效提问,有效教学》的讲座(附PPT),撰写课题计划并做好实施工作。

2、其他成员:

①林海涛、潘巨升:全程参与并设计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全程参与并对调查问卷进行回收与分析。

②林文龙、陈永福:全程参与并撰写结题报告。

七、研究的条件

1、制度的保障

    温岭市箬横中学是省二级重点中学,近几年学校管理层非常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制定了有利于教师发展和成长的各项制度。如:青年教师成长“八个一工程”制度(每学年读一本教学专著、写一篇教学随笔、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案例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开一节特色课、、作一次主题发言、建一个个人博客、做一份高考卷、出一份试卷)。

2、专家的指导

    学校与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李伟健教授建立长期的伙伴合作关系,李教授会定期来校指导课堂教学、论文撰写以及课题研究等教科研工作。

3、成员的状况

    课题组成员均是有多轮高中物理教学经验的老师,有的负责过台州市级课题《农村普通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困难初探》,为本课题积累了经验,有的是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对物理教学有独到的理解和研究,有的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坊的骨干力量。且从新课程改革至今已经有5人次参加过省级培训,近两年来在台州市级论文和案例获奖4人次,而且课题负责人还在今年8月份的教科研大会上作过《有效提问,有效教学》的发言。所有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①梁旭.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4

②杜永明,冀国锋.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关系的对比实验.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69(1):67-71

③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④王世敬.课堂提问教学的研究.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12月19卷第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