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课堂,研究课堂,创新课堂,坚持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质量 — Windows Li...

 蜀山有路 2011-03-06

聚焦课堂,研究课堂,创新课堂,

坚持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质量

——无锡市课堂教学研究和改革实验工作汇报

 

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

徐敏南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和基本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聚焦课堂、研究课堂、创新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质量,是我市十多年来的中心工作。自1996年以来,我市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两个基本的教研理念,深入调研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课题研究为教研平台,积极开展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和以教师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有效教学研究,积极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我市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和改革实验的一些思考和实践简要汇报如下:

 

一、关注课堂实践,开展教研实验

1、关注课堂结构,关注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开展课堂教学“三优化、一提高”实验活动

19961999年,我市开展了第一轮“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活动(以下简称“三优化、一提高”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对于深化教学领域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第一轮“三优化、一提高”的主要研究和实践成果如下:①编印出版了《课堂教学基础知识选编》(共2集)、《课堂教学技能讲座》、《教海探航》论文集、《课堂教学模式讲座》、《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教育经验集》、《无锡市省特级教师经验集》(一)等供教师继续教育用书8本;②评选出无锡市教学新秀275名、市教学能手202名、市学科带头人187名,评奖或发表了一大批反映课题研究和实践成果的高质量研究论文;③根据不同学科教学的特性,拟定了《无锡市课堂教学评价表》。

为了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我中心于1999年底再次成功申报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研究项目,在20002003年继续开展第二轮课堂教学“三优化、一提高”活动。这一轮的深化研究借鉴了第一轮活动的经验,采用“三个结合”的方法,即普及课堂教学基础理论和开展优化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与评优课、评教学论文、评各级各类荣誉相结合;制定执行课堂教学制度和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使第二轮实验活动开展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参与具有广泛性,活动实效具有可测性。

第二轮“三优化、一提高”的主要研究和实践成果如下:①编印出版了《课堂教学基础知识选编》(第三集)——主体性教学讲座、《教学模式研究资料汇编》(共5集)、《无锡市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集》、《现代教学技能讲座》、《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无锡市课堂教学“三优化、一提高”活动经验专集》(共2集)、《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教学经验集》(中小学各1集)、《无锡市省特级教师经验集》(二)等编(论)著;②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了10种具有无锡地方特色的具有创新教育思想的课堂教学新模式;③评选出无锡市教学新秀400名、市教学能手300名、市学科带头人151名;④开展了两次全市规模的“三优化、一提高”优秀课堂教学论文评比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能”优质课评比活动,评奖或发表了一大批反映课题研究和实践成果的高质量研究论文;⑤修订了《无锡市课堂教学评价表》。

在深入开展课堂教学“三优化、一提高”实验活动的同时,我市还结合青年教师教育业务“三过关”(教育能力、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青蓝工程”(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师徒结对)和“三立工程”(青年教师立志、立德、立业)等项目建设,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技术和教研能力,全面提升我市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2、关注有效教学,关注师生发展,促进课程改革,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有效教学”研究呼唤教师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把课堂作为课改的主战场。200510月,我中心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情况,以教师的课堂教学技术的专业能力为研究目标,申报并立项了江苏省教学研究第七期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支持人为我中心主任,全面负责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验。

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是:反思课堂问题,寻求理论支持,展示创新实践,提炼成功典型,辐射研究成果,提高教学技术,促进教师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如下:

成立了课题研究核心组,子课题设计科学规划,研究任务明确分工,成果策划和整理责任到人。

成立子课题组和建立实验基地。以课程学科和教育区域为单位,成立子课题群,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内容,策划课题成果。子课题组的支持人即大市学科教研员或各市(县)区的教研室(中心)负责人。根据有关学校教研课题与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相关性,批准了42所实验学校。

聘请教学设计研究专家,对各学科教研员、子课题负责人和实验学校教科室负责人进行了关于课堂教学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论辅导。

举办课堂教学研究的现场观摩活动,开展微格技术分析,举办课堂教学设计专题研讨活动。用课堂教学设计及观察分析技术,从“内容设计、教学表述、进度安排、资源运用、激发动机、师生互动、自主学习、鼓励创新”八个视角观察教师的教学,通过采用课堂诊断技术,对“教师提问行为类别、频次、语言互动时间、教师巡视路线”等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并检测教学效果,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

按照子课题组所属不同学科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各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分别举办了年度论文评比。评选出了一批有推广应用价值的优秀论文和案例。

三年来,《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和实验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总课题组出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文献汇编》、《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论文集》和《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案例集》等编(专)著,在省级以上教育研究专业刊物上连续发表了《略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简论建构主义理论观照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般模式》、《简论建构主义理论观照下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简论教学设计研究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等学术论文以及大批的课堂实践的研究论文和教学案例。本课题定于200910月结题,作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的核心成果,我中心届时将正式出版《《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新探索》》(暂定名)专著,全面总结我市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和改革实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上学期末,学科子课题组分别举行了优秀教学论文和案例评比各3次,累计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现场或专题研讨活动87次,编印研究论文和案例汇编23辑,并在优质课评比的基础上刻录了大量的优秀课堂实录光碟。

通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我市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和专业技术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促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健康推进,同时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在省市以上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名次。

 

二、关注校本教研,转变教研方式

我市教育局将2009年确定为无锡教育的“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年”。2009年初,无锡市教育局相继连续下发了《关于重申和明确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若干规定的通知》、《无锡市关于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机制上鼓励教师提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促进学校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理直气壮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我中心根据市教育局的指导意见,制定的2009年度中心工作是:聚焦课堂,研究课堂,创新课堂,引领全市中小学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牢牢地抓住课堂教学质量,打造“效率课堂、智慧课堂、灵动课堂”。具体做法是:

1、转变工作职能,创新服务内涵

20016月,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我中心根据课程改革实验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实行教研职能的创新性转变。我中心将教研工作的基本职能重新界定为教育科研指导中心、教学质量监控中心、行政决策参谋中心、学校发展服务中心和教师成长引领中心。

2、转变教研理念,转移工作现场

新课程改革倡导校本教研方式,将教研重点下移到基层,以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的自主研究为本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积极适应这种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一切从新课程出发,要求教研员走出研究室,将工作现场迁移到学校中,深入到课堂中,融合到教师中,整合教研资源,构建教研共同体,从事鲜活的教学研究。具体来说,在教研工作理念上实现三个转变:变“理论搬运”为“理论创新”、从“现场观察”到“实践引领”、制“思维惯性”立“问题意识”。

3、架构教研网络,创优教学资源

为统整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研效率,提高教研指质量,构建了五条经纬关联、优势互补的教研脉络,从体制上保障学科教研员立足基地,深入教学实验前线,引导校本教研活动:

市教育研究中心——市(县)、区教研室/学科中心组——校本教研——普通教师

市教育研究中心——学科教研基地——校本教研——普通教师

市教育研究中心——教学研究课题——骨干教师群——普通教师

市教育研究中心——课程培训/学术讲座/教学研讨——普通教师

市教育研究中心——学科教研组网站——普通教师

创办虚拟的网上教研中心(www.wxjyzx.com.cn),创建和整合数字化有效教学优质教研资源,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和教材分析,对课程与教材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解剖,上传专家讲座、精彩教学设计、高质量的测试练习等,展示优质教学课件和课堂教学实录,为教学研究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4、创新教研方式,强化服务意识

教研工作变以“检查”为主为以“研究”为主,以一个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具有有效教学,服务校本教研。

课例先导,研讨教法。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在第一现场开展课程与教材分析,教学反思、同伴互助、行动跟进。如锡山区和滨湖区,每年分别举办春、秋两季教学展示活动,通过一批能较好体现新课程有效教学理念的研究课或示范课,结合教师说课、专家点评和学术讲座等系列活动,使教师直观鲜明的感受教学改革的方向。

教研示范,互动研修。教研员与教师互动的教学研究模式,即:共同准备活动过程(设计)、参与展示活动全过程(观察)、共同评议活动的效果(总结),在实践和切磋中促进教师个性化教学行为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与教师一起成长。实践证明:这种教研方式对学校和教师的帮助最大,专业发展更有效。

基地建设,辐射教研。我市在四星级高中和特色学校中建立了12个学科基地,学科教研员介入基地建设,还聘请一批学有所长、教有所专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等担任专家,总结辐射教研成果,共建共享优质资源。

5、加强教研合作,吸纳国际经验

我中心积极与各市(县)、区教研员的合作,荟萃集体智慧,研究新课程及其《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变化,分析学情变化,编制有参考价值和质量较高的教辅资料。

在课程改革的国际视野下研究本土的课堂教学研究行动,以教育国际化为课堂研究和改革的发展契机,加强与新加坡等国家关于“高效课堂”的研究合作,举办国际论坛。

 

三、提炼先进案例,推广教研成果

我市关注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在科学研究和实践反思中积极总结教改经验,提炼成果案例,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市推广。这里,介绍我市在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和实验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的两个案例,供大家参考。

(一)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案例

锡山高中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优良传统、鲜明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校,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该校的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的主要策略是通过课堂教学目标改进和目标导引教学来提升有效教学的水平。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锡山高中聚焦课堂,关注评价,科学地设计三个步骤来扎实推进“以目标导引教学”的有效教学研究。

第一步,改变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各学科教研组把“怎样写好课堂教学目标”作为校本教研的一个重点课题来研究,要求以学生行为主体来陈述,用外部行为动词来述写,重点设定学生学习后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可测量、可观察的基本标准。学校采用专题讲座、大会点评、同伴研讨、个人反思等方式持续两年多时间来推进。目前,目标叙写的基本理念和技术已被锡山高中的大多数教师接受,有效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第二步,实施“以目标导引教学”。要求在明晰而规范地叙写目标之后,以目标设定教学程序,以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以目标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开展“网上评课”和征集“典型教学案例”的尝试,使执教者和听课者总结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指向教学目标。

第三步,开展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锡山高中聘请国内一流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组成的专家团队,引领学校“名师发展共同体”成员将“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作为主体研究课题,是该校有效教学的评价技术路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为了更好地解决推进目标导引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如何评价一节课是否具有目标导引特征?教师在课堂上有什么证据来表明学生达到了目标?以及教师怎样获得更加有效的专业建议?锡山高中把课堂观察作为推进目标导引教学的主要技术手段,详细制定了课堂观察活动阶段计划,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试点、交流反思和常态推广四个阶段稳步推进。

课程教学处组织召开了全校范围的课堂观察理论培训,以“目标导引教学——课堂观察实践”校本教研观摩活动为主要载体,在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层面积极开展课堂观察活动,使目标导引教学的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堂观察活动的开展,深化了目标导引教学,实现了听评课方式的转型,提升了学校观课文化的品质,促进了教师合作发展专业的意识,丰富了学校校本教研的方式。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活动,使得教研组和备课组表现出了真正学习型组织的特质,组内老师有了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愿景,并在这一共同的愿景指导下形成研究共同体,通过团队学习,运用系统思维来谋求个体、团队的共同超越,改善了对待课堂的基本思维和行为模式。课堂观察实践活动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课堂观察活动的价值取向,加强专业合作体建立,提升教研文化(自由分享、合作互惠、文化交流),深化课堂观察的效果,提升共同愿景的感召力。

锡山高中研究有效教学的成果专著之一《有效,无限的探寻》被国家教育部评为“教师教育优质资源”教材。

(二)无锡市蠡园中学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案例

无锡市蠡园中学是滨湖区一所普通公办初中,在生源、师资和办学条件等方面没有特别的优势,但是,他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科学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打造“蠡中教育”品牌,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蠡园中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思路是“以建设积极情态为主要内容,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和改革”。

蠡园中学首先是建设教师的积极情态——让教师的工作“有点压力,但不压抑”,“忙碌,但不盲从”。开设“校内人才市场”,根据课堂教学成效,推行分级竞岗、合约评议,分别聘用、聘任或聘约。其次是建设学生的积极情态——让学生的学习因积极体验与自主选择而充满生命活力。创设学生“情态选班制”,学生在初中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有两次自主挑选班级的权利。蠡园中学提出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的核心理念是“助人自助”,即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自己努力完成自己所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超越自己所能超越的新领域。

2006年初,蠡园中学发明了“六助”教学方略,即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续助。具体内涵简述如下:备助,是明标定策;自助,是自学探究;求助,是反馈显疑;互助,是解疑提升;补助,是归理拓展;续助,是拾疑巩固。“六助”的关键是“选择”,其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高度,选择最合适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选择自己需要求助的内容,选择自己课后继续学习的要求“六助”教学模式实际上“助人自助”理念的实践转化,也是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流程再造的体现,同时也是蠡园中学“遵循教育共性第一,体现学科特性第二,张扬教师个性第三”的学校教学改革整体思路的落实。

2009年春,无锡市教育局和无锡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发文《关于学习蠡园中学教育改革经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

 

四、正视瓶颈问题,深化课堂教研

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历八年有余了,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也无法回避存在的矛盾。结合课程改革实验在我市学校的实施情况和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实践,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供大家讨论。

建议一:要建构本土化的课堂教学理论,积累有效教学研究的成功案例

课堂教学研究的理论在不断地发展,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这次课程改革的基础理论是建构主义,而“建构主义”也已经从“个人建构主义”发展到“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论兼容了“反映”与“建构”两种机制,其基本立场是要消解个体与社会文化的二元对立。我们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外国建构主义的一套,要根据中国学生的认知文化立足自身改革实践、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建构具有本土价值的建构主义课堂教学理论,并在课堂教学中来验证新的理论,积累有实践价值的成功案例。

建议二:要研究教学觉醒机制,形成有教师个性风格的课堂教学设计技术

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几十年一贯制,从“满堂灌”到“满堂问”,课堂教学的本质并没有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惯性依然传承。原因是教师缺乏“教学觉醒”,把教学归结为单纯的技术操作过程,导致了面孔单一的教学。“教学觉醒”意味着教学主体的回归,意味着教学过程是一种对话过程。这种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超越二元论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作为人类的两种基本学习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并非势不两立。因此,新课程凸显“探究学习”,并非全盘否定“接受学习”,而是旨在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探究文化”取代“应试文化”。

建议三:要研究教师专业技术研修,探索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落差

新课程本身有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在“总体设计—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的设计链上总会有两个落差需要克服。从“总体设计到课程标准”之间的第一落差,需要通过对话、讨论,即概念重建过程来解决。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从“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之间的第二落差,需要通过教师培训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综观国际教育界,近年来,美国有不少教师团体潜心“教学实践”的研究;日本有的大学尝试“教师养成课程”的开发,在教师教育的课程中引进“体验性学习”、“实践性课程的开发”,值得我们借鉴。

建议四:要研究新高考方案的积极意义,加强有效教学的课堂评价的研究

新高考方案和考试说明作为教学指挥棒对课堂教学和课堂评价的影响不用忽视,这是中国的教育特色。从目前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发展进程来看,新课程实施必然走向有效教学的课堂评价和学段评价领域,“教的得法、学得有效、考得满意”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价值追求。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已经进入到新的更高的发展研究,亟需引领性强的课题探索突破路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