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外企到公务员(zz) -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 人大经济论坛

 sunshineapril 2011-03-06

公务员在抱怨自己,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去考?那么多的人想进?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一是想进的人是多,但是要看是什么样的人想进。金字塔型的社会人 群中,哪些层级的人多,不言而喻,对这些层级的人来说,受到专业、学历、能力等种种因素的限制,能够得到中等偏下的稳定收入就觉得满足了,他们自然会拼命 考公务员。这并不能说明公务员在整个社会中有多好,只能说明对他们个体来说,找不到比公务员更好的位置而已。而另一类想当公务员的人,确是受到中国几千年 传统的影响,希望直接服务于公共事业,并将此作为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对这群人来说,只要待遇不是过去下去,那他们更重视的是“兼济天下”的精神追求。这两 类人都有,但都不能说明公务员待遇有多好,前者是公务员只是个体的最优选择,后者是待遇问题在他们的选择中次序是靠后的。
  
泛泛的去说,怕没有说服力,就举我身边的例子吧,我的研究生宿舍有四个人,毕业时一人拿到商务部的offer,拒绝了,去了建行总行,一人拿到人行总 行的面试资格,放弃了,去了摩根大通,而我和另一个同学,更是都没去参加公务员考试。我们班最终只有一个热衷公共事务的男同学选择了部委,在他政审的当 天,宿舍的其他三个同学被请去跟部委来政审的人来,来人问,“你们为什么没报公务员?”答曰:“公务员?不考虑!”。在同学校友朋友圈子里里,外企、国 企、高校、公务员都有,但没有谁认为公务员在当中有多好,确实只是个中等(部委)、甚至中等偏下(地方)的选择而已。在聚会的时候,公务员同学更是因为收 入低而成为受到照顾的对象,基本不让他们买单,如果真是轮到买单了,关系好的朋友一般都会问一句,“有没有问题?”
  
估计来拍砖的看官们看到此处说可能会说,“切~~公务员那点工作中学生都能干,不给他们最低工资就不错了,他们凭什么抱怨待遇差?”那好啊,就请中学 生来做做全国的经济形势分析,来搞搞金融监管,来答答人大政协的各种提案,来撰写各领域的法律条文,来组织那么大规模的救灾和重建,来在中国各方面矛盾错 综复杂的局面下制订出台各种制度、协调落实各项政策……我感觉在网上,说出公务员工作中学生都能干的人,基本上都没有接触过诗人猫这类的公务员,而且没有 在自己的单位担任过任何管理职务,所以他们不知道管理包括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工作量有多少,他们更不明白社会公共管理领域的复杂、繁重更甚于个体经济领 域,否则绝不会说出这么轻率的话。  
其实无论是谁,只要稍微不那么冲动,就应该明白,目前中国的社会管理领域还有太多的事需要改善、需要推进,甚至需要变革,那谁来做这些事呢?我相信理 智的人都会意识到,中国要进步,需要一大批愿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且有能力做好公共事务管理的公务员,中国需要有吸引有才华的年轻人进入并留在公务员队伍 里的体制机制。当然,这种体制机制不仅仅是收入问题,可是从天涯这呈现出的态势是——对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水平,大家有很高的要求,可是对于提供这些公 务事务管理的人员待遇,大家又认为应该是很低的水准。在市场经济中要素自由流转的情况下,大家认为这样高低相悖的失衡状况可能出现吗?至少在北京我敢说, 在现在的公务员待遇水平下,发改、财政、一行三会,这样的经济部委,别看报名的人多,其实他们很难招得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人才。大家可以做个假设,如果北清 二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都以收入来抉择职业,那么最优秀、最聪明、最上进的一群人肯定是会进入各大外资企业,而相反最平庸、最保守的那几个人则只好 选择去各经济部委,当这两拨人在工作中交锋时,你们认为后面这些相对差一些、笨一些的人能占据主动,保护中国利益短期不受损失,且构筑出长期战略优势吗? 长期以往,受到损失的恐怕也包括拍砖的各位吧。上述假设是绝对的,但是可以反映出一些不理智的、凡公务员都反的人士所持的高低悖论之荒谬和误国!  
最后才跟题目挂上钩,给大家说说自己从外企到公务员的心路历程。读研究生的时候,在导师推荐下,去某中央部委实习了半年,这半年的见闻让我在找工作的 那年连公务员都没去考。在实习的司局,跟我混得熟得有一北大的师姐和一清华的师兄,按他俩的说法是工作一小半交给了房租,北大的师姐约我去逛街买衣服,首 选之地是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说此处才跟收入相配。印象依然深刻的是,某次我们出差归来,车子在长安街上经过西单首都时代广场时,正跟我聊天的某司级领导 突然发了一句议论,“这个地方的东西好贵啊,买不起。”搞得也曾在不少外资企业实习过、见过金领们怎么消费的我心里拔凉拔凉的。所以,尽管实习的几位领导 都挺喜欢我的,还在公务员报名时亲自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们也招人,让我报他们那,可在那拔凉的心理状态下,我到底也没打起精神去考试。
毕业了,我如愿去了某知名跨国外资企业,先做市场,后负责**关系,收入确实跟公务员不一样,首都时代广场也能经常出入,而且朝九晚五,工作也不太 忙。可是我却越来越感到工作得并不舒心——不止一次的发现同样的机器设备,在国外定价40万美金,却偏要在中国定价50万美金;总是要忘记诚实,在客户面 前不屑的诋毁国内企业的产品,尽管我知道这家外资企业的产品除了一个小小的专利外,其他所有部件都是从国内其他企业采购组装的,它除了一个牌子,性能并不 优于国产设备,可是却要卖出高出5到10倍的价格,而最终这些进入到老外兜里的额外的钱,实际上都是财政买单,也就是所有中国老百姓在掏钱;在跟总部连线 会议时听到,这家外资企业为又一次拒绝了中国想要合作某项行业技术的请求时那傲慢的喜悦;还有我的直接领导跟我谈到销售和公关的真谛时说到,“我们的销售 和公关最高的境界就是要让这些有决策权的中国土老冒们知道他们那点财政发的工资有多么可怜,这样他们才能心甘情愿的给我们办事。”……我总是在想,我的工 作除了赚钱外,还有什么意义?我是在一个本该受到**更多管控、甚至本土企业应该像日本那样得到准入限制政策保护的行业里,充当着掏中国**和中国老百姓 腰包的角色。  
这时我终于放下了对公务员低工资的嫌恶,重新燃起了考公务员的念头。因为我觉得自己应该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去为中国某一行业的发展尽一点力所能及 的绵薄之力,服务于构筑有利于内资企业成长的环境,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之举,参与让中国老百姓能够更好享受公共资源的制度和政策设计。又一年的公考尘埃落 定,在毕业的若干年后,我从零开始,再次踏入了部委的大门。工资依然是那么低,工作也依然繁忙而有挑战,领导和同事知道我以往的工作单位和收入时,都表示 了不理解,甚至还记得去面试的那天,引导我进面试考场的那位人事司的同事,在电梯里都问我,“你来这干嘛呀?收入这么低。我们还想去你那呢。”面对不理解 和疑问,我从来都只是笑笑,这些年的心路历程没有对谁说起过。但是这些感受是真实的,我的每一次选择也是真实的。同样,从我的经历中也能看到,公务员职责 和收入的不够匹配也是真实的。
  
早就有人说过,公务员就是一个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或许吧,但也许,得我想得、得我能得、知足常乐,就无所谓围城了。不知道这篇从 未对人言过的心语发出去,会收获板砖几篓,仍想在这淡漠了理想情怀、嘲弄着家国责任的时下,借曾公之语结文——“大抵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 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关心者请入局,入局者少计较,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