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立志原创]虚空漂者龚立人其评其诗其文──深邃、磅礴与真挚

 虚空之漂者 2011-03-10

[刘立志原创]虚空漂者龚立人其评其诗其文──深邃、磅礴与真挚

 

刘立志/文

 

暗丽的浩茫时空,从大爆炸后的虚空中心,漂来一颗愈益发亮的星辰,借助高长的慧眼──天文望远镜,我们终於明白,那漂来的星辰,原来是一位心胸长阔的虚空漂者,名叫龚立人。
  这一虚空漂者的动人景象,是从下列事实的集合,自动升华形成──
  龚立人的文学论坛《虚空之漂者》,个人诗歌专栏论坛《虚空之白云》,个人散文与文学评论专栏论坛《漂者在虚空》,这些论坛的命名,都不离虚空漂者;他在这些论坛与其它众多论坛上发表的众多诗歌与诗评、散文、小说与小说评论等等,又是那么深邃、磅礴与真挚;还有他那著名的自白:

  曾是九死一生,亦曾历尽艰辛;有过得意和失意,亦有过风光和窘迫;经历过人世的沧桑,亦经历过情感的瀚海。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奋斗和拼搏过,又仿仿佛佛是一个虚空世界的漂泊者,此时才明白庄周为何在我是蝴蝶还是蝴蝶是我的矛盾中徘徊。(引自龚立人的发帖签名)
  这位被称为怪人怪才的虚空漂者,挟佛、道、易的独特体验与深厚功底,广博的学识,丰富的人生经验,高强的诗外功夫和长阔的心胸,携一柄文学评论的闪亮解剖刀,一瓶诗歌的高度醇酒,一方散文的魔术手帕,现身文学聚光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一 虚空之门

 

  不管是庄周还是蝴蝶,到头来都是虚空、都是虚无。(引自龚立人散文《寻觅归宿》)在龚立人那里,某种意义上,虚空即是虚无。
  而对虚无的思索,可以追溯到远古洞人面对死亡时的内心震撼、恐惧和焦虑。是作为生命微弱光亮的瀚黑陪衬的死亡,暗示出不可言说的虚无。龚立人在其诗歌《来自虚无走向虚无》里,既展示了虚无在脆弱的生命存在面前的无比威力,也暗示出脆弱的生命存在,对虚无的超越欲望。
  虚无有时候也是一种存在,尽管得有存在的陪衬与对存在的期待。……甚至虚无,也是一个寄生于存在的概念。当主观体消弥,连虚无也没有了。(引自刘立志长篇小说《痉挛挣扎的手》第十一章存在与虚无)也就是说,没有存在的生的观照,便不存在虚无,无所谓虚无,虚无因生的观照的缺席而取消。
  在龚立人提及虚无的时候,他指向了虚无的存在,这虚无根植于他的梦幻意识之中。在那虚无世界/我等待着虚无的她/……梦中常见/她托著净瓶提著鱼篮(引自龚立人诗歌《我等待着虚无的她》)。这样一个被苦苦等待的、还未具体化的虚无的她,正是隐含了诗人对的存在的强烈期待,这种强烈期待的指向,不是指向的虚无,而是指向的存在──“她托著净瓶提著鱼篮,尽管本身,以及所托提的净瓶和鱼篮,都以中空的形式,暗含了虚无的寓意。
  龚立人在诗歌《犹如一梦》中,慨叹自己一味痴迷/断不了六根/清静无为/未入空门,在散文《心情的回归》中,思考自己写作的心情为什么迟迟没有回归时,对此作了进一步解释:但由于政治的因素,多少朋友劝我,也未能使我动笔。劝也无用。我死死地抱住清静无为四个字,在道学、佛学、易经的理论中苦觅。诗人曾经拥抱清静无为,多少是因为政治的顾虑,诗人虽未入空门(宗教庙宇的具像空门),却在道学、佛学、易经的理论(被诗人幻化成抽象的空门──刘立志注)中苦觅。
   空门,成为诗人思考生与死,存在与虚无的处所。宗教或宗教理论的具像或抽象的空门,在诗人那里,上升为生死存无交会变幻的象征──上升为虚空之门(也可以简称为门)。

  在诗人这生者的观照下,一切都来自虚无走向虚无,一切出自虚空之门,消弥进虚空之门。这虚空之门界定了生与死,也成为沟通生死的短暂通道。人在世上走一回,生之门死之户,子宫和坟墓。(引自刘立志长篇小说《痉挛挣扎的手》第九章的题记)
  在龚立人的诗中,死亡的阴影通过虚空之门,笼罩着既漫长又短暂的生命,为绚丽的生命,抹上了悲剧色彩。龚立人通过《来自虚无走向虚无》这首诗阶梯诗,反复咏叹来自虚无,更感伤地慨叹:千米/豪宅/满仓/财物/终归虚无//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到头虚无
  因此,人们需要牢记,必须寻找并通过虚空之门,才能真正抵达龚立人文学作品与文学评论帘幕背后的磅礴殿堂。

 

二 磅礴殿堂

 

对虚无(存在的源头和归宿)的思考,是一切思考的基础,因为它溯源时空的起点,追寻时空的尽头,这时空的起点和尽头,孕育和掩埋了时空的所有可能性。这种宇宙观的探微,发动与综合了自然科学(尤其天文物理学)、哲学(尤其形而上学)、宗教(尤其道教、佛教、易学),筑构起牢固的庞大基础,这样,建砌其上令人眼花缭乱的一切社会意识形态、文化现象与文学艺术的殿堂,才不至於成为空中楼阁,才不至於摇摇欲坠,顷刻坍塌。宇宙观基础的变化和不同,决定筑砌其上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学艺术的殿堂的变化和不同。换句话说,宇宙观(世界观)这一基础和根本,决定和制约了文学艺术的形态与现象。
  龚立人对虚无执着而深刻的思考,对时间与空间的宏观洞察,使他的宇宙观基础牢固,建筑其上的文学作品与文学评论的殿堂,便显得气势磅礴。
  我乘太阳风/漂泊在虚空中,在诗歌《我乘太阳风》里,诗人乘太阳风,巧遇观音,并与佛陀同行,豪气地舞动万千条磁力线/轻轻梳理九颗星,并令人叹为观止地魔术般网住无垠大宇宙,把它放进了慈悲心里。诗人曾在散文《宇宙到底有多大》中指出:宇宙到底有多大,答案早在你的心中。所以,这诗中的慈悲心,既是佛的慈悲心,也暗喻诗人的慈悲心。宇宙再大,诗人的心,也能容纳!──这吞纳时空的心胸,是何等宽广,何等气魄! 
  蓝色星球上惟一的那把金碧辉煌/雕满了龙的大椅/空著/在那9999间房子的大院里,诗人在诗歌《空椅子》中,聚焦故宫中那把空龙椅,借喻中华大地,以此演绎了几千年中华历史的血腥,和民族的辉煌与屈辱。全诗一气贯通,时空长阔,也呈现出把握时空的非凡气度。
  诗人在诗中的形象,能随需要而变高大,从而进行对空间的征服。他《顺手扯下天上彩虹》,铺设出世上最宽光缆一不小心/撕碎了夜幕,《犹如一梦》;一对对青山扑向我的怀抱《一株株苍柏向我弯腰鞠躬》。
  通过对空间的吞纳,诗人的形象变得雄伟高大,这样,诗人便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实现对现实尘世中的无奈的超越,因为在顺手扯下天上彩虹撕碎了夜幕和拥抱一对对青山的诗人的巨人形象面前,现实尘世中令人烦痛的人和事,便显得相对渺小了。
  龚立人还在短篇小说《亚当行动》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克服宇宙空间的遥远距离,让地球人的蓝色地球,跟银河系天琴座织女系中蓝星人的蓝色星球,进行蓝蓝联姻,从而演绎了一个天上人间的动人爱情故事。
  诗人心胸的广阔,还体现在他对人类共同处境的深切关怀和忧患,这种充满爱心的忧患意识,同时也使他的诗歌和散文,拥有了非凡的气度。
  诗人在那首解读刘立志语符象形诗《那只非洲雨林嬉戏扑翅,不小心掀起美洲飓风的花样蝴蝶,求你告诉我,撒娇的伊莎贝尔如今究竟在哪里??》的诗《伊莎贝尔难道你不应当反思?》中,充分发挥想象,集中抒发了自己对人类共同处境的深切关怀和忧患,体现了诗人的宽广胸襟。对于飓风伊莎贝尔在北美的肆虐,诗人焦虑的是,这可能是因为大自然已不堪摧残/而对人类疯狂地报复。诗人担心由於人们滥用自然资源,兴许有一天……亚马逊的热带雨林,会演化成撒哈拉大沙漠。诗人还喝斥了战争对生命的屠戮,警惕和担忧曾对亚洲各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复活。同时,诗人还对人类疯狂地进行克隆,发展核武,释放废气造成地球臭氧空洞,表达了深切的忧虑。
  诗人还在阶梯诗《山的渴望》中,通过山的形象,以重复变奏的形式,反复申诉了山的唯一的渴望,那就是──碧天、微风和白云,并大声地喊出:请/不要/打破/山的渴望!!在诗歌《山的诉说》中,诗人以山的口吻,告诫人们不要肆意开挖,破坏绿化,要不,喜马拉雅山终有一天也得 倒塌。在诗歌《我的名字叫虚空》和《我竟生活在肥皂泡的世界里》中,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类玩蘑菇云与加剧厄尔尼诺现象的强烈焦虑。
  诗人这种内在的关切人类的广阔心胸,自然会透过他的文学作品,表现出其特有的素质──磅礴的气势。

 

三 漂者至真

 

  宇宙大自然亿万年盲动,惊险演化出来的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这被包裹在无际暗黑虚空中的──宇宙之花,以其内在的灵光,使瑰丽的花朵,在暗黑的虚空里显现,并透亮周遭。
  世界是黑暗的,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之光,照亮了目光所及,而目光所及之外,是自在的无底瀚黑。必须拥有真,才拥有照亮周遭的光能,而真,并不为人人所拥有。拥真之人,是幸运者,而虚空漂者龚立人,正是这种幸运者之一。
  虚空漂者龚立人拥有的真,体现在他对世界与自我执着持久的深刻思考与认知(探求本真);对人类共同处境与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情与忧虑,对昔日爱恋的深切怀念与对现实美好情爱由衷的梦幻憧憬,以及对他人的热情关爱与恳切的写作态度(感情真挚)。


  探求本真──

 

  龚立人曾是坚定不移的唯物论者,研习过相关的著作,后为量子学对物质世界的认识逼近佛学中观派的哲理而困惑,潜心研习佛学、道学和易经多年,获得了独特的体验和心得,并参考科学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和独到的眼力。
  龚立人在一系列的诗歌和散文中,深入浅出地思考了世界的本质,如诗歌:心比宇宙大的《我乘太阳风》、映出整个宇宙的《露珠》、揭示世界虚无本质的《来自虚无走向虚无》、宇宙肢体不可逆转地红移的《我的名字叫虚空》、人生是一场等待的《期待中的流星雨》、思考虚拟与现实关系的《平行又交叉的两个宇宙》;散文:安托精神的《寻觅归宿》、认为发现价值比普通劳动和创造更有意义的《顽石的价值》、探询自己写作心情回归的原因和路径的《心情的回归》、探求宇宙时空度量的《宇宙到底有多大》以及从对儿童游戏的思考得出事物一分为三的结论的《石头、剪刀、布》等等。
  龚立人独到的眼力,还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诗歌评论上。他能抓住诗歌作品的风格和特点,进行细致深入的评论,发掘作品内在价值和作者的内心世界,如《刘立志的诗──令人震撼又耳目一新的诗》、《杨明通的诗之我见》、《来自生活的强音,读中雨的诗有感》、《史鑫的诗──好花看到半开时》、《百话争言的诗──独上高楼云渺渺》、《忧郁的美,等海的鱼的诗》等等。
  龚立人对世界本真的深刻认识,使他具有某种先觉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像黑暗中的光线,能为别人照亮前进的道路。他的一些诗歌和散文体现了这一点,如诗歌《善待今天》、《来自虚无走向虚无》、《犹如一梦》;散文:《龚立人的诗观》、《顽石的价值》、《石头、剪刀、布》等等;这一点,更体现在他对刘立志所独创的诗歌样式──“刘立志语符象形诗的一系列解读(在仅有文本,没有额外提示的情况下的独立解读)上,他通过对这种曾被称为语符天书诗歌形式内在独特语法规则的感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丰富和具体化了这种诗歌的内涵,其解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诗的创造。这种解读尝试,对刘立志语符象形诗的探索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引自《刘立志按语》),同时也为他人对刘立志语符象形诗作出各自的独立解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感情真挚──

 

  我写诗是为了心中那盏永不熄灭的灯,龚立人坦然写道。他那盏灯理性与感性交炽,燃烧的灯芯饱蘸旺盛的真挚感情的明灯,在动荡人世的风雨飘摇中,仍然永不熄灭。这暗黑中情真的桔黄之光,照亮所及,使所及之人事,从瀚黑中凸显出来;同时这情真的桔黄之光,以它的暖色调,通过感觉的调节,象征性地温暖所及。

龚立人真挚的感情,首先体现在他对人类的真诚关爱,本文第二节磅礴殿堂讨论他对人类共同处境的深切关怀和忧患时,有较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其次,这种真挚的感情,表现在他对昔日爱恋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美好情爱
由衷的梦幻憧憬的一系列诗歌中:
  诗人伫立在离别的荒凉《车站》,望着载有心上人的远去列车,为神秘力量强行拆散他们这对热恋中的情人,而悲痛心碎,泪流满面,唯一能庆幸的,是唇上留有心上人热吻的香甜;诗人的爱,却又打上传统含蓄的烙印,他竟因爱之深,此后不敢去见心上人,怕搅动了她已埋在心底的深潭,而每当自己有了思念,便回忆最后吻别的车站。诗人《难忘昨天》那冰天雪地里的圣洁爱情,难忘双双携手行进崎岖山路,艰辛跋涉荆棘山峦,歌之舞之,向所有的艰难挑战。诗人怀念昔日恋人,阔别重逢,双方仍然能看得懂对方的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眼神,只是心中忐忑:《我不知道可曾伤过你的心》。诗人《顺手扯下天上彩虹》,铺设出世上最宽光缆,要以自己的深情,灌溉昔日恋人的心田
  诗人用金灿灿的沙,在海滩上建造了一座温馨的城堡 梦寐的家,却被一个天真的小孩  一条疯跑的小狗,无情踩塌踢毁,诗人伤楚 凄凉潸然泪下,良久,一个清纯的姑娘飘然而至,牵住了诗人的手,梦幻般地,《海滩上飞来一个家》。诗人去金字塔问斯芬克斯,上南极冰山逼问潘多拉,在玛雅神殿透视水晶球,访遍庞贝城的花匠,这般千辛万苦,究竟为何?诗人回答:只为《寻找我四千万年前丢失的蓝色玫瑰》。诗人宣称,在那虚无的世界,《我等待着虚无的她》,梦中常见/她托着净瓶提着鱼篮。诗人仰首望天,等待一生,就是为了能终於看到《期待着的流星》,带著闪耀的光芒划过夜空。诗人
寐盼入梦 入梦怕离愁,千思万想,何日再牵那双抓走了自己的心的《手》。无论雪天、雨天还是艳阳天,头顶都会出现一把《红伞》,诗人趁秋天红伞出现的机会,牵住了红伞姑娘的手,当正要为她戴上那枚指环,闹铃将他吵醒,还得去上班

 

此外,龚立人感情的真挚,还体现在他恳切的写作态度,和对他人的热情关爱。
  在道学、佛学、易经的理论中苦觅过,进而战胜了自己,并重获写作心情的回归的虚空漂者龚立人,对于久别重逢的写作,抱有真诚的敬意,尽力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其诗歌技巧,有宽裕的提升空间。
  龚立人的诗评眼光犀利独到,细致深入,语言活泼,风趣幽默;诗歌感情真挚朴素,气势磅礴;散文深入浅出,深邃,博学。
  龚立人孜孜不倦地做着第一手诗歌批评的扎实工作,他知道,要建砌中国汉语诗歌批评的庞大殿堂,就必须勤奋雕凿第一手诗歌批评资料的坚固基石,因为没有这些坚固的基石,便无从砌起,即使建砌起来,也会因基础不稳而倒塌。而目前紧急缺乏的,正是同代人的第一手诗歌批评资料源这种坚固基石。
  於是,龚立人竖起了诗评的天文望远镜。
  龚立人诗评的天文望远镜,不违避肉眼可见的明星,但他更愿意将镜头朝向宇宙爆炸的中心,以便从中发现目前尚未被人们认清、迅猛飞来的真正巨星,从而作出先知的预告;他还费力地用镜头搜索天空,搁置急功近利的体积、明暗尺度标准,去发现暗丽虚空中未被人知的新星,而不介意新星的明暗大小。
  龚立人诗评的天文新星真诚搜索行动,在昏暗的诗界亮起了一柱行走的桔黄火光,火光照亮所及的诗人,同时也以它的真诚的暖色调,激活被照亮诗人的色彩冷暖感觉,温暖他们的心,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勇气和信心。
  网络时代的今天,诗人多如牛毛,但诗评家,有兴趣、有能力、有时间,并且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写诗评的人,却相应寥寥,因而诗评家在诗界(尤其网络诗界)倍受重视与欢迎,是诗人们与诗论坛争取的对象。正因如此,诗歌批评方面的成功,便能对中国汉语诗歌产生影响──通过对诗人和读者的影响,达至对汉语诗歌的影响,而对汉语诗歌的发展产生影响,这一点就很了不起,也很有意义。而且这种同代人的第一手诗歌批评资料源,是建砌宏大诗歌批评殿堂的重要基石。
  虚空漂者龚立人,正具备这方面的实力和条件,他正在,并定能在汉语诗歌批评方面,取得不容忽视的突出成就。

 

 

 


刘立志
2005/6/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介:

刘立志,1994年自中国大陆旅加,现居加拿大。

小说家、画家、诗人、学者。世界文学硕士。

曾应邀出席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举行的
第十四届国际比较文学学术讨论会,在会上宣读论文。

写有长篇小说《痉挛挣扎的手》,诸多诗篇、小说和论文,
并创刘立志语符象形诗独特诗歌样式。


刘立志网! www.

 

本贴于2005-06-24 15:14:54 乐趣园 诗歌文学虚空之漂者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