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吃透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

 茹平乐 2011-03-10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吃透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 

看了《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课,我终于明白了一节课“丰厚”的背后所隐藏的东西,我也知道了自己以前认识上的偏颇。解读整节课,真正的“根”在于函数思想的渗透,这也正是站在了立足学生的终生发展的高度,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有什么能比得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对自己的影响力呢?学生经历了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认知从不会到会,从陌生到清晰的过程,其中的困惑到最后的欣喜这份难得的情感体验都是来自老师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和创造性的使用呀!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教师根据学情和现实生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有的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有的却效果不很明显。我曾经听有位老师说过,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求教师能够站在与教材编写者同样的高度去审视教材,能够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寻求与学生认知规律与教材编写意图之间的契合,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重组和超越,使加工后的教材更具有实效性、现实性和挑战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才是我们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 

我在教学生  的认识的时候就没有按照教材上面的信息进行讲述,如果按照教材让学生理解一吨有多重这很难让学生理解。吨的认识是在认识千克的基础上进行的,于是,我让学生课下先体会10千克有多重。因为我们每家大都有饮水机学生都知道一桶水是10千克,我再引导学生100桶是多重,学生们明白是1000千克,这时引出吨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吨是用来计量较重的事物的。最后让学生想一想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事物是用吨来作单位的呢。同学们发言很积极,有的说他爸爸用卡车给人拉货时用吨作单位,一顿要多少钱,有的学生说,我家盖房子用水泥,爸爸也说拉了多少吨,... ...说起身边的事,学生们真是滔滔不绝,我的这节课效果也很好,学生不仅理解了吨,还知道什么事物用吨作单位,并且也能感受到一吨会有多重。 

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有时我们是不能死搬教材的,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身边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