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程改革中,我认为教师自身应有以下的转变:

 茹平乐 2011-03-10

新课程改革中,我认为教师自身应有以下的转变: 

1、教育观的转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我们旧有的观念、以及对原有课程理念、教学经验的认同和习惯,使得我们很容易在实施新的课程中沿袭旧的教学习惯。课程改革中要想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预期的效果,首先要转变我们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理解并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这些观念主要包含:(1)课程价值观。即在课程价值取向上要从原来的以升学为导向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素质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课程观。(2)课程制度观。即在课程制度上改变以往“大一统”的课程观,树立多元化的课程观。(3)课程形态观。即改变传统的分科课程观,树立现代的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观。(4)课程类型观。即在课程类型的选择上,我们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必修课程观,树立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观。这样,既能够达到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可以照顾到学生的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基础。 

2、学生观的转变: 

新课程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基础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起新的学生观。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在他们身上潜藏着各方面发展的极大可能性,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健康成长的,都是追求上进、不断完善的,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满怀信心;我们应积极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学生的发展上,不能以同一个模式去限定,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搞一刀切。所以,我们应认识并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 “把学生当作学生”,在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并突出学生的特殊性,向他们提出与其身心发展水平相符合的要求,而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负责,学会承担责任,培养责任意识,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3、教学观的转变: 

我们要从思想上摆正并处理好教学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而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不断丰富着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使教学过程成为提升学生道德水准、形成学生完整人格的过程。 

   4、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是以教师的文化知识为核心,总是把教师角色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于是就将教师看成了学习的资源、知识的供应商,教师是处于中心信息源的地位。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与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5、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 

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加以探究。教师要扮演研究者的角色,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对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概括总结,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为此,教师充分利用自己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有利条件,把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为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切实提高教学水平,促使自身持续进步,实现由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变,以满足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