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贫血

  2011-03-10
 
贫血属中医“虚劳”、“血虚”、“血证”范畴。是血液携氧功能不足为共同表现的一类血液系统疾病的总称。
病因】中医认为,血液的生成与心脾肾三脏功能正常与否有关。主要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心、脾、肾三脏虚弱或功能失调所致。或因饮食摄入不足、营养缺乏,或久病体虚、失血过多等因所引起的。
症状】头晕眼花、耳鸣、倦怠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失眠,四肢麻木,或指甲脆裂、皮肤干燥、皮发干燥脱落,或月经紊乱或闭经,甚至晕厥。一般可分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两大类。
治疗
配穴方一:脊柱两旁自尾椎、大椎穴、脾俞肾俞大肠俞、肚脐、腹部、天枢足三里
治法:按摩分三步。第一步:由尾椎两旁开始沿脊椎向上捏至大椎穴两旁。共10遍;然后分别在脾俞肾俞大肠俞按揉81次。第二步: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由小到大揉腹81次;后在天枢穴(双)揉压81次。第三步:每次在足三里穴交替进行揉压5分钟。手法要柔和,先轻后重。每次按摩15-20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小儿或成人缺铁性贫血。
配穴方二:百会足三里神门大陵、脚心肾、心、脾、肝穴(位于足底涌泉穴及周围1.5-3厘米)。
治法:按揉百会穴3分钟。按揉足三里神门大陵各2分钟。按揉脚穴(肾、心、脾、肝穴)各2分钟。每日按摩1次,15次为1各疗程。适用于贫血。加减:睡眠多梦者,加揉双侧神门穴各2分钟。阴虚内热者,临睡前用手掌擦涌泉穴100次,使之发热。
配穴方三: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脐周、神门涌泉肝俞脾俞胃俞
治法:患者取仰卧位,用拇指指腹揉按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神门穴各30-50次;环形揉按脐周5-6遍;搓擦双侧涌泉穴,以透热为度。患者转取俯卧位,按揉肝俞脾俞胃俞穴各50-100次。手法宜适中,不可过重。每日按摩1次,每次按摩20-30分钟,2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本法仅可作为辅助之用。治疗本病,应以药物治疗为主,本法与其他疗法相辅,综合治疗,效果尤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