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货币当局面临新变数

 3gzylon 2011-03-10
 

  在各国货币政策何去何从的微妙当口,中东危机又给全球市场情绪和经济复苏增添变数。

  法国兴业银行7日表示,如果政治动乱蔓延至沙特阿拉伯,布兰特原油期货合约可能会触及每桶200美元的高价。兴业银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动乱延烧至沙特,且威胁到沙特的原油出口和任何存留的闲置产能,布兰特原油将在150-200美元的价格区间内波动。”

  200美元每桶的原油?即使扣除多年来的通胀因素,这个数字关口也足以击垮消费与投资活动的热情。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1979年伊朗巴列维国王下台和之后的“两伊战争”以及1991年的海湾战争带来的三次石油危机的效应历历在目。

  8日,沪指逼近3000点。沪铜则重挫逾5%,创逾三个月来单日最大跌幅,原因就是利比亚危机令市场忧心全球经济复苏前景。

  此前,欧元兑美元3日大涨至4个月新高,逼近1.40美元心理关口。在欧洲央行维持利率在1.0%不变的货币政策会议后,特里谢表示,欧洲央行将对通胀上涨“高度警惕”,以往用到这个词就暗示一个月后升息。美联储与欧洲央行态度迥异,伯南克表示美联储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创造就业。

  很明显,滥发的美元多数外流,美国本土压力不大。亚太多国已经在通胀的压力下加息,尤其是汇率钉住美元的国家。市场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欧美的动向:两者GDP相加约为30万亿美元,举足轻重。

  全球最大的经济和金融分析机构之一IHS Global Insight发布全球经济展望称, 2011年中国仍面临经济过热的风险,通货膨胀率也在加速上涨。其他的新兴市场如巴西、俄罗斯和南非,同样存在着强劲的经济增长和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粮食价格已经成为各国央行共同担心的核心问题。 如果中东危机向纵深发展,新兴市场的通胀是否会突破临界点?在新的因素面前,欧洲央行是否应该紧缩货币?

  德国央行行长韦伯说:“现在的利率只能是往上。”一旦欧美两方踩下刹车,货币政策回归常态,亚洲新兴市场能否承受随之而来的大量流动性紧缩和投资活动降温?不良贷款是否会大幅飙升?全球经济,尤其是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是否真正已经从大病中康复?鲁比尼和谢国忠的二次衰退预言是否会实现?无人知晓,各货币当局只能自己为自己的决策负责。至少目前看来,形势非常严峻,让人难以宽心。(杨 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