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竹枝词的瓶颈——以田昌令先生的《新唱竹枝》为例 - 阿房(刘白杨诗词)

 高原小行星 2011-03-10

当代竹枝词的瓶颈——以田昌令先生的《新唱竹枝》为例


以下一段是废话,可以说与本文无关,性急的读者或是进行网络阅读的,可以跳过不看。


先引几首诗词:


  白云袅袅景尤柳依依更可夜曲柔无限莺交舞意深!(田昌令贺白杨小燕新婚》)


竹枝新唱过清江,野老船头撒网忙。一曲船歌千里路,歌程更比水程长。(刘白杨《竹枝新唱群英谱之清江野老》)


  嘉木何忧西北风,等闲熟视马腾空。时闻燕语劲枝舞,笑傲乐天邀远鸿。(田昌令竹枝新唱群英谱之刘白杨》)


新绿,新曲,新一幅。满清江,歌翠竹。侬祝:水山长,百里画屏香。悠扬,轻舟今远航,醉风光。(刘白杨诉衷情》)


临屏对酒饮空缸,常引竹风来梦窗。一曲渔歌三万里,还流渭水到清江。(刘白杨《送清江野老》)


  我斟老酒满金缸,心语短歌飞北窗:君若有情分渭水,借风传韵济清江。(田昌令《答谢刘白杨》)


这里的“清江野老” 即田昌令先生,中华诗词论坛竹枝新唱第一任首席版主,《新唱竹枝》的作者,我第一次成为网络版主的推荐人。这些诗词是我们在中华诗词论坛酬唱的一部分。之所以要列出来,一是表明我没有给先生的新书《新唱竹枝》“挑刺”的理由二是告诉读者:我完全有给这本书唱赞歌并且作广告的能力和义务。但是有杨发兴、陈金祥、向祖文等专家和张驰站长和广大网友序跋评论在前,再多上我一两首锦上添花的应酬作品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凭我对先生的理解,如果我仅仅说上几句好好好的重复话语,于先生是难以言传的失望,于我则是对竹枝的不诚恳。到不如将联系我们的竹枝创作的若干困惑和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实实在在的谈出来,以再做心灵交流,岂不更好?


于是,我真正想说的话的引子就到这里。



竹枝词的基本特性是草根性,底层性,她是广大劳动人民发自肺腑的吟唱,是对底层生活原汁原味的讴歌。发展成为文人诗歌之后,这种淋漓的元气有所枯萎,这种诗体的震撼力也有所削弱,原因在于多数文人不能如劳动人民那般真实地将双脚踩进泥土里去体验真正的劳动生活,所以对歌者劳动心理,情感追求的想象描摹,多是想当然耳。作家去农田里挥动镰刀的体验与常年劳作于田间的农民的感受是很难相同的,他们唱出的歌也许腔调一致,但感情却差异甚远。先生《新唱竹枝》中的“小城系列”,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来看一例——《小城见闻(二十五首)》中的《建筑工》:“骄阳似火暑难当,近午农民仍砌墙。灰桶瓦刀高架舞,漫流汗水拌泥浆。”这仅仅是一张建筑中的农民工照相,很难让人感觉到是这种场景下他们心底真实的情绪。类似作品对原生态的生活场面的描写不可谓不真切,然而说到感情,终觉隔了一层。我想起我的一位画家同学在谈到油画和照片的区别时说的几句话:“照片绝对比油画逼真,然而它很难上升为艺术,就是缺乏情感。”当代竹枝词的作者绝大多数创作时是在模拟劳动场景,想象农民心理,岂不知作者以为然,作品的主人公却不以为然,所以当代竹枝词很难为民众中接受传唱。这也许是当代竹枝发展的瓶颈之一吧。


竹枝是歌,更是诗。虽然竹枝词不避俚俗,提倡晓畅,然则绝对也应该与盎然的诗意是不相抵触的。《新唱竹枝》中的部分作品,歌味多于诗意,重描摹而乏深掘,也是我觉得不足的地方。来看这几首:《秋日故乡行(十一首)》之五:“村头农户问收成,包谷金黄满院庭。都道今年良种好,人勤天顺更丰登”;《戏侃党校调训(二十四首)》之八:“邻座男生烟大王,吞云吐雾没商量。看他过足神仙瘾,我处下风遭大殃”;前题之二十三:“年轻局长当班长,纵是帅哥却温良。筹划几回欢乐事,学员众口谢程刚”,这些作品读来总觉寡淡无味,庶几如顺口溜了。如何把握通俗和诗意之间的度,如何用明明白白的让老百姓能听懂的曲调来唱富有诗意的不肤浅的歌,我觉得也是竹枝在当代发展中不能不面对的问题之一。


爱情是文艺创作永恒的主题,更是竹枝中最重要的一类题材。在汗水与压力之下,也许只有爱情才会为灰色的生活增添色彩,才会让下层人民感到温暖和希望,所以劳动者的歌吟——竹枝词中的这一类作品总是光辉夺目,动人心魄的。这也是作为年轻人的我私爱竹枝的重要原因。而作为竹枝词的百科全书式的《新唱竹枝》中这类作品的严重缺席,也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为数不多的几首如《妻唱夫随》系列中的《猪倌初遇》、《粉丝情缘》、《书信搭桥》、《风雨同行》等,却也因年龄关系或者性格原因(从勒口作者照和作品来看,我感觉先生的气质是深沉内敛的),比起传统作品中那种郎情侬意的炽烈大胆的爱情来,总觉得给人的震撼力“稍迅风骚”。当代竹枝的情况是劳动者有感情不善表达,诗人会表达却没有生活,年轻诗人又多不惯于用竹枝词去唱情歌,于是满社会《纤夫的爱》、《九妹》等口水歌大行其道。所以,当代竹枝创作怎样表达眼下劳动生活中的爱情也是值得探索的一个方面。



借着先生《新唱竹枝》的感觉,说了以上的困惑。那么,怎么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我再进一步整理一下我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有限,现代工业生产分工太细,使得任何一个人不可能去真正体验每个行业的生活。因为,我们大多身处下层,能做的就是写透写尽自己行业领域的人生百态,喜怒哀乐,即“写自己最熟悉的”,倘若人人如此,那么当代竹枝词的反映世相,存照历史的作用也就不言而与喻了。


竹枝是诗,诗情绪是敏感细腻的,是独特深刻的,善良和思考会使我们心灵更加趋近于诗意,经典会引导我们去感悟去学习,诗意会使竹枝多一分气质。也许诗意的生活,是使竹枝厚重起来的条件吧。


竹枝是歌,当代流行歌曲唱尽了爱情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手法各种各样,这些歌词创作中一定有我们可资借鉴的营养。“跳进生活的海,跳进歌曲的海”,竹枝词一定会在当代焕发她勃勃的青春。


 


三年学竹枝,三个月读《新唱竹枝》,三天写了这篇读后感,诚心与先生交流,诚心与竹枝词友探讨,探索当代竹枝创作的路子,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谨以此就教于先生和竹枝词友,愿读者理解。


2009-2-21凌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