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节 概?? 述

 正德上医 2011-03-12
第三节 液体制剂常用溶剂及附加剂

一、液体制剂常用溶剂

二、增溶剂(solubilizer)

增溶(solubilization)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主要指水)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solubilizer),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solubilizates)。对于以水为溶剂的药物,增溶剂的最适HLB值为15~18。常用的增溶剂多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等。每1g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称为增溶量。

在液体制剂制备过程中,有些药物在溶剂中即使达到饱和浓度,也满足不了临床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这时可加入增溶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例如煤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仅3%左右,但在肥皂溶液中,却能增加到50%左右,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煤酚皂”溶液。

许多药物如油溶性微生素、激素、抗生素、生物碱、挥发油等可经增溶而制得适合治疗需要的较高浓度的澄明溶液。

1. 增溶机理

表面活性剂之所以能增加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认为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团”(micelles)的结果。所以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也称为胶团增溶,由于胶团的内部与周围溶剂的介电常数不同,难溶性药物根据自身的化学性质,以不同方式与胶团相互作用,使药物分子分散在胶团中。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胶团,亲水基在外部,疏水基在内部,整个胶团内部为非极性的,外部为极性的。根据药物的性质不同,增溶有几种模式:

1)非极性药物  如苯、甲苯等增溶时,药物分子钻到胶团内部非极性区,药物被包围在疏水基内部,称为无极性增溶(Nonpolar solubilization)

2)半极性药物  具有极性又具有非极性药物如水杨酸等,其极性基团在胶团外部,非极性基团在胶团的内部,药物分子在胶团中定向排列,这种增溶称为极性——非极性增溶(Polar-Nonpolar solubilization)

3)极性药物  如对羟基苯甲酸,完全被胶团表面极性基所吸附,称为吸附增溶(adsorption solubilization)

2. 影响增溶量的因素

1)增溶剂的性质  增溶剂的种类不同或同系物增溶剂的分子量不同,增溶效果不同。同系物的碳链愈长,其增溶量也愈大,但通过增长烷基链增加增溶量是有限度的。

2)增溶质的性质  增溶剂的种类和浓度一定时,药物的分子量愈大,体积愈大,胶团所能容纳的量愈少,即增溶量愈小。

3)增溶剂的加入顺序  在增溶时,增溶剂的加入顺序对增溶量有很大影响,如用聚山梨酯类或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等为增溶剂,对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增溶实验表明,如将增溶剂先溶于水,再加入增溶质,增溶质几乎不溶解;如先将增溶质与增溶剂混合,最好使完全溶解,再加水稀释,则能很好的溶解。

4)增溶剂的用量  增溶剂的用量对增溶作用影响很大,用量不足,可能起不到增溶作用,或在贮存、稀释时发生沉淀;而用量太多,既浪费,又可能产生毒副作用,另外药物进入胶团中也影响其吸收。温度一定时加入足够量的增溶剂,可得到澄清溶液,稀释后仍然保持澄清。增溶剂的用量可以通过实验确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