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英国“零碳社区”

 yyj001 2011-03-12

探访英国“零碳社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16:44  《环球》杂志

  探访英国“零碳社区”

  《环球》杂志驻伦敦记者/黄堃

  从伦敦市中心繁忙的维多利亚车站出发,往南乘坐约半小时的火车,可以抵达一个名叫贝丁顿的小镇。

  这里不像伦敦市区那样繁华,但也吸引了大量目光,因为这里建成了一个在全球低碳建筑领域具有标杆式地位的“零碳社区”。

  这个社区由世界著名低碳建筑设计师比尔·邓斯特设计,2002年完工并吸引了约百户居民入住。它常被称作“零碳社区”,但在社区入口处的一块标牌上可以看到,实际上其全称为“贝丁顿零化石能源发展生态社区”。这个社区并不是完全没有碳排放,这毕竟不太现实,它是通过利用太阳能、节能建筑、绿色交通等手段来实现不使用煤和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

  走进社区,迎面可见5栋约40米高的棕褐色板楼。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楼顶那几排五颜六色烟囱状的装置,邓斯特介绍说,这种装置叫做“风帽”。它是一种自然通风装置,具有特殊的开口设计,能随风向而旋转,它可以将室外的自然风通过管道引入室内,送来新鲜空气。通常室内气温较高,为了减少换气过程中的热量流失,设计者们对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进行了特殊处理,使室外冷空气进入和室内热空气排出时在管道中发生热交换,这样可以节约保暖所需的能源。

  其实,现在许多社区的能源都消耗到了供暖上,但贝丁顿社区基本实现了“零供暖”。

  社区所有住宅都朝南,并且在南面都采用了落地式的巨大玻璃墙,在材料的选择上还使用了特殊的双层玻璃,可以像温室一样把阳光热量留在屋内。而夏天则可以用窗帘遮挡阳光,也可以将玻璃打开成为敞开式阳台。

  “零碳社区”住宅的墙壁也使用了特殊的隔热保温材料。在邓斯特位于社区里的办公室,《环球》杂志记者看到了墙体横断面的实物材料。整个墙壁共分三层,外面的两层分别是混凝土空心砖和石砖,中间夹着一块岩棉。这种结构除了能防止室内外温差造成的热量流失外,还具有一定的蓄热性能,把室内热量储存起来,保证室内温度不会有太大波动。

  在采用这些措施后,只要没有特殊需求,社区居民家中不必再安装暖气,整个生态村也没有安装中央供暖系统,这就减少了一大块能源消耗。

  社区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建筑的楼顶和南面大面积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二是社区里建有一个利用废木头等物质发电并提供热水的小型热电联产厂。

  太阳能电池板不必多说,热电联产厂却值得研究,因为与传统发电厂相比它无疑更加“绿色”。首先,它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废旧木头等物质,属于变废为宝,不会造成额外的环境负担。其次,它在发电过程中所散发出的热量也被精心利用来制造热水,热水通过管道送入每家每户。每户人家在门厅过道位置都安装有一个1米多高的热水筒,除了因生活需要而取用热水外,热水筒还可以在室温较低时自动释放热量,帮助保暖。

  这个小区的热电联产厂、太阳能电池系统还与国家电网相连,在生态村用电量较低时,产生的多余电能可以输送进国家电网。现在英国为了鼓励居民在自己家中安装太阳能等绿色发电设施,推出了将多余电能入网可以获得相应经济收益的政策,这可以帮助社区居民减少交纳的相关费用。

  这些电能还有一个用途就是用来给电动车充电。社区里有多个电动车充电点,许多居民也购买了绿色环保的电动车辆。除了节能,电动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噪音小,虽然停车场就在住宅后面,却相当安静。

  贝丁顿社区在绿色交通方面另一大优势是公共交通便捷。从社区步行至最近的火车站只需十分钟左右,而从这里到伦敦市中心也只需半小时,火车在这里的作用实际上相当于中国的轻轨。社区居民完全可以在这里居住而在伦敦上班,根本不用自己开车消耗能源并造成污染。

  贝丁顿社区在外观上也实现了真正的“绿色”。在建筑楼顶的北面和其他一些可利用的空间,种有耐阴耐旱、根系较浅的景天属植物,将整个小区装点得绿意盎然。此外,由于住宅楼采用梯形设计,楼上的住户也可以拥有“梯田”一样的自家花园,这也成了“零碳社区”吸引人们的重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