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是指不同因素的结合。就建筑来说,它指的是不同材料或工艺的结合,一般指木制框架建筑与混凝土,砖石建筑的结合。混合建筑允许建筑设计师将木材和混凝土、砖石的最好特性结合起来,从个人提高建筑物的性能,节约成本、提高居住满意度,而这种效果仅用一种材料和建筑工艺是无法达到的。
长期以来,尤其是在北美地区,木框架建筑在提供安全、舒适住房上一直起主导作用。该建筑工艺得到了从事研究、标注发展和实际建筑工作的各类机构的大力支持,后者确保了该工艺面对所有气候条件和不同建筑性能要求时的可靠性与耐用性。木结构技术的性能表现、舒适与经济实用性使其在欧洲、亚洲越来越受青睐。例如中国已制定了一部木设计标准,这为发挥木节后建筑的优势铺平了道路。《中国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2003)将为木结构建筑在中国的安全使用提供坚实的基础。此外,亚洲在混凝土、砖石建筑技术方面的经验为与木结构建筑相结合提供了便利。达到增加建筑为的楼层面积,提高性能、舒适程度、改善外观的目的。
在所有主流结构建筑体系中,木结构尽管重量轻,但强度却最大:木结构重量相对较轻,所以对地基要求较低,或者说,相同的地基上,木结构建筑在地基承载力能力之内建的层数更多。这就意味着,在现有地基上木结构建筑有可能增加楼层,增加居住面积,而混凝土、砖石建筑却无法做到。
木材——混凝土混合建筑的种类
在典型的房屋建筑中,木结构建筑常常建于混凝土地基之上,由此可见,木结构与混凝土建筑结合又来已久。还有几种方法可将木结构与混凝土有效结合起来,此外还有所谓的混合建筑物。比如,当需要将商业用途的住楼层与上面的住宅楼层隔开时变可采用混合建筑,或者,也可向现有混凝土建筑增加木结构和保温材料,从而大大提高保温性能。
将木同其它材料共同使用的优势 木材与混凝土、砖石结合使用时,其优点仍可完好地展现出来。在此总结如下:
产品质量和耐用性
现代木材的制造、烘干工艺为产品带来了稳定的性能。工程木产品的强度和收益可预见性更高,如:
·机械应力分级材(MSR)和指接材
·金属板连接桁架
·胶合层积产品(胶合木)
·单板层积材(LVL),平行木片胶合木(PSL)和层叠木片胶合木(LSL)
·木工字梁和空腹木托梁
·定性刨花板(OSB)和胶合覆面板
经历几百年风雨的木结构建筑比比皆是,现代木结构建筑装别日趋精良,使用户想住多久就能维持多久。对任何类型的建筑物来说,要想能够长期使用下去,良好的湿度管理标准和保养等必不可少。而将这种设计应用于木结构建筑,必可保证其长期使用寿命。
技术性能
木结构建筑具有很多优良的技术特点:
·增强的保温性能导致了较低的供暖制冷费用。与完全依赖非保温重砖石(石、转、块料或水泥)的建筑技术相比,典型木结构建筑的能源有效性是它们的五倍。
·低环境影响:与其它结构材料相比,木材对能源消耗、空气、水污染、温室气体释放等影响相对较少。
·强度重量比率高:虽然木结构建筑重量轻,但它在最恶劣的条件下,如地震、飓风或台风等仍能支持下来(例如,现代木结构建筑在1994年的日本神户大地震中表现出色)。木建筑比混凝土/砖石建筑轻得多,这就意味着,在给定的地基上可以创造出更大的居住空间。
·隔音性能:隔音控制的是建筑,特别是多用户建筑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所有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均需精心选择,确保隔音效果达到要求。结构建筑很容易即可达到令人满意的隔音效果,木材与混凝土/砖石的混合建筑亦不难达到。
建筑灵活性
木建筑的设计灵活性很大,可以很灵活地为建筑物,特别是为屋顶增加有吸引力的外观而无须大额支持。另外,如果以后需要增加一扇窗户或其他部分,对于木结构建筑而言,这些调整非常容易进行。此外,木结果建筑还具有以下优点:
·经济的空间:木框架包括气候保护、结果稳定性、保温以及内墙涂层,它构造紧密从而实现居住面积最大化。例如,38×140毫米的木板墙可容纳3.5RSI的保温材料。
·安装电气和机械服务设施的便利:内墙和楼层空隙用于铺设垂直和水平服务设施,包括电气、水管和暖气设备。
·内部涂层:通常,木结构建筑包括所有内墙上的石膏板。这种表层经济实用,为上漆、贴墙纸提供了光滑底层,同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防火等级。而在外墙上,石膏板也可充当防风、保温材料。木结构楼层可安装不同的地板,如弹性地板、木地板、瓷砖和地毯。另外,地板完工前可在表面加上水泥或石膏板,以影响某些性能因素或方便安装楼层内部供暖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