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门石窟的两个传说

 洛阳老夫子 2011-03-13


                                                              龙门石窟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给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的话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罅中迸出,蓄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隆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其实,龙门石窟的产生自有其历史缘由,但这则神话传说,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也赞美了龙门石窟巧夺天工,精妙绝伦的雕刻艺术。
       龙门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的伊水河畔。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状若门阙,因而古称“伊阙”。诗人们留下的“中断若天劈,凿山导伊流”、“峥嵘两山门,共扼一水秀”诗句,是极好的写照。又因地处隋唐“龙庭”所在都城的正南,故亦称“龙门”。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这样评价:“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是洛阳最好的风景区。伊阙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时洛阳南面的门户和屏障。 ,龙门石窟风景名胜区主要由龙门石窟、香山寺和白园等组成。这些景点或山青水秀,曲径通幽;或奇峰怪石,流泉飞瀑,令许多游人流连忘返。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与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区。
      龙门东西两山为地质史上“古生代”石灰岩,.石质坚硬,不易风化,宜于精雕细刻;又因近于魏、隋、唐帝都,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山势天成,风景秀丽,气候温和,北魏、隋、唐时王朝又崇佛热衷建造石窟,佛教发展迅速,洛阳曾长期是佛事活动的中心,所以龙门造像应运而生。它开创于北魏(约公元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北宋诸朝,其开凿时间达400余年。据不完全统计,现有佛龛2300多个,佛像11余万尊,塔70余座,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仅2厘米。这些大小不一的佛龛如蜂巢一般,密布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绵延达1000多米,数量之多,艺术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龙门石窟艺术表现出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它是北魏王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地区先进而深厚的汉文化相融合、碰撞开凿而成。因此,从开创之始,就具有世俗化、中国化的趋势。而有别于西部、北部、西南部的石窟艺术。

龙门石窟—龙门的两个传说

       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石窟艺术之一的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约12公里处。这里香山与龙门山东西对峙,清清的伊水潺浮动中流,远远望去,犹如天然门阙,故秦汉时多称“阙塞“、“伊阙”,汉以后则以“龙门”和“伊阙”并称。
龙门山清水秀,松柏苍翠,“龙门山色”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举世闻名的佛教石雕艺术杰作,就分布在伊水左右两岸的山崖间,恰似镶嵌在绿色织锦上的串串宝珠,琳琅满目。
       龙门石窟的雕凿,始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北宋诸朝,其中尤以北魏和唐代最盛,大规模雕造达150多年。龙门现存窟龛2100多个,佛像10余万尊,佛塔40余座,碑刻题记2870块左右。

“龙门开不开”
        洛阳南边,有两座峻峭的山峰,夹着玉带似的伊河。这个山口就是著名的游览地龙门。
传说很早以前,这两座山峰是连在一起的没有龙门,他没有伊河,只有一片连绵起伏的石头山,山上树少草多,山南是一望远际的湖泊。
在龙门山的北边,住着一个大财主,外号叫“笑面虎”。笑面虎胖得成了皮球,平时上山看自己的田地时总要让两个家丁搀扶着。不然,他一抬脚,准会失去平衡,骨骨碌碌一下滚到山底。笑面虎的脸上整天挂着笑容,可肚里整天在捣鼓着坏主意,因此他家的财富越聚越多。 笑面虎家有个放羊娃,穷人家孩子没正名,生在山边,就叫山娃。山娃天天赶着羊群上石头山上放牧。一天,羊儿散开吃草去了,山娃就躺在山顶上休息。他隐隐感到身下的山肚子里有隆隆的震动声,就侧转身,耳朵贴近石头细听听。山肚子里似乎有人在问:“龙门开不开?龙门开不开?” 山娃好惊奇,回家就把这事儿告诉了乡亲们。一位白胡子爷爷说:“你可不敢乱接腔呀!听老人们说,谁要答一声‘开!’大山就会裂开,山那边的洪水就会冲过来了!” 山娃赶着羊回到笑面虎家,笑面虎嘿嘿一声奸笑,说山娃回来得晚了,早开过饭没饭吃了。山娃生气地回长工房躺下,心想,总有一天,我要叫这大山裂开,叫那洪水淹死你这狠心贼!他慢慢睡着了。忽然,有人轻轻在叫“山娃”。山娃睁眼一看,是丫头水秀偷偷给他送来了一块窝窝。 山娃和水秀互相体贴,天长日久,俩苦命的孩子有了感情。笑面虎看出来了,嘿嘿一笑,对山娃说:“你给我好好放羊,啥时候把羊放得满山坡了,我就把水秀嫁给你……” 山娃盼望着能和水秀结婚过上好日子,从此起早摸黑地为笑面虎放羊。冬去春来,草青草黄,终于,满山坡都成了老财家的羊时,山娃向笑面虎提出要与丫头水秀成亲。 笑面虎嘿嘿一笑:“好吧!三天后让你们成亲。” 山娃把这喜讯告诉水秀,两人高兴得跳了起来。
第二天,山娃照样赶着羊群上山。谁料,笑面虎竟把水秀卖到了洛阳城里!其他长工跑上山把消息告诉山娃,山娃气得立即下山去找笑面虎论理。笑面虎哈哈一阵狂笑,忽然变了脸:“穷小子,你想娶水秀?你去山南边湖里照照你的穷样子去!你老老实实给我上山放羊,掉根羊毛我扒了你的皮!” 山娃知道上了老财的当,气得头晕眼花,浑身打战。他恍恍惚惚来到山岗上,腿一软倒在地上。这时,他又隐隐听到山肚子里的隆隆声和“龙门开不开”的问声。愤怒的他撑起身子,怒目圆睁,挥舞双拳大声应道:“开吧!开吧!淹死这些恶霸老财吧!”
轰隆隆!随着山娃的呼喊,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山风从中裂开,山南的湖水汹涌泻下,冲向老财的庄园。翻腾的浪花中,笑面虎再也笑不出声了,挣扎几下,没入水中没了影儿。
洪水过去,只见大山崩裂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宽山口,形似门阙,门阙中间流下了一条河,这就是现在的“伊阙”的伊河。
笑面虎据说变成了滚圆的癞蛤蟆,还是那副似笑非笑的丑样。水秀呢,不愿跟人贩子去受辱,过洛河时,趁人贩子不注意,纵身跳进了洛河,变成了秀雅洁净的荷花。山娃喊开龙门,造出伊河,成了伊河神。人也看到水秀跳洛河化作肖荷,就带着伊河流过来,汇入洛河,用自己流动的胸脯去扶摸、护卫、滋育着河边的绿荷,恩恩爱爱,至今再无分离。
  
大禹劈龙门
        如果你面前有张洛阳地形图,你就会看到,从龙门口(伊阙)穿过的伊河,是从西南方向奔泻过来的,沿河上溯,两旁远远的有熊耳山和外方山逶迤夹峙,至伊川县西南边界处,两座山渐渐靠近,分别突起两个山峰,叫作九皋山和海峰山,隔河相视,犹如一个伊阙一般。
         传说,古时候,龙门东西两山是连在一起的。山的西南边,由于数山夹峙,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湖泊。伊水滔滔不绝,那湖泊也不断加大,侵食了沿岸的良田和村庄,人们只好背井离乡,跑到四周的山上避难。
后来,大禹治水来到了这里。他采用的是疏导川河的办法。因此,他登上高高的海峰上仔细地观察了地形,就扛着大斧来到龙门山,一斧子把山劈开了一道沟槽,两山夹沟,恰如墙上开了门洞,让滚滚洪水穿门而过,流入黄河。于是,湖水消退了,只留下中间那条长年流沿的伊河,留下了河两岸平坦肥沃的良田。
        为了纪念大禹,人们在当年避难的海峰上建了一座海渎庙,四时供奉禹爷,香火不断。不知什么时候,佛祖领着他的菩萨、天王、力士诸弟子出行到龙门口,望着禹泄洪的工程那么绝妙合理,且造成了那么宜人的景色,就喜欢得不想走了,立在那里久久地欣赏。无数起伏的河波把他们的神光四散反射开去,就在两岸的岩壁上印化下了大大小小、高低错落的影子。当然,佛法大原,那神光反射出去也不大变形的,好比现在的激光一样,射多远都是如一的粗细。因此,印的影子表情都差不离。那神力小的,光就散射了,出来的影子,表情有的慈善,有的英武,有的凶猛,有的还挤眉弄眼不那么庄重。现在的艺术家们也不探究竟,反说这些力士、飞天、供养人之类的,雕刻得“更接近人类生活”、艺术性高呢!你说怪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