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篇:
本人用的参考书:复习全书、真题、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基本也是真题)、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很经典)、同济版的高数教材 5月考研到暑假以前,一直在看教材和复习全书,每天的进度很慢,每天10页左右吧,当时真的感觉什么都不会(当时旁边的一个经济学院女生好像看了很多遍了,我不会的题一问她人家就会,打击啊),复习全书的线性代数部分我没有看,只看了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这个可以当教材),个人认为很经典啊,他的每一个注意提示什么的也很重要,说不定自己什么时候就用了。把那个讲义会了,复习全书的线性代数不看也基本没问题了。对于概率论部分复习全书已经很好了,其实概率论每年都是最简单的部分,大家不要过于担心。 。 暑假上了一个暑假班,所以基本没什么进度。但是9月1日之前复习全书总算看了一遍。到十月底自己把复习全书看了三遍,重点的的看了四遍。从十月初开始做真题和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真题做了三遍,高教出版社出版的那本书做了一遍,这期间感觉收获最大了。后来买了400题,感觉打击太大,只做了一套,就被我甩了,本人认为那是给考北大人大学生编的。 本人数学考了134,不高也不低的分数,本人的经验是真题最重要了,而且做真题的时候一定注意正确率,我平时自己模拟真题每次也是130左右,最后也是。本人认为真题最能体现自己的水平,而不是所谓的400题,660题,那真的是高手才会说经典的。 政治篇 本人用参考书:红宝书、真题、领先的辅导班资料 、最后四套题、任汝芬序列二 我高中时是理科生,所以特别恨政治,并且我的字很破,感觉很吃亏了。开始看的时候用的是领先讲义,后来就是红宝书,红宝书看了三遍,期间边看书把任汝芬的序列二做了一遍(本人也买了陈先奎的2000题,基本没做,那本书其实很烂)后来把政治的真题部分的选择题做了一遍,总结选项的规律,最后感觉有用哦,我政治选择题得了45分,这个感觉真题帮了我。考前我最用力的就是政治了,感觉被领先给骗了,他的30题(110多页啊)全背了,一个没考,给大家提个醒,不要过于相信考研机构,他们才是真正的吹牛大王!!!!!!! 最后做了最后四套题,和真题部分的哲学部分,个人感觉这部分很有规律,大家可以看看,是某些知识点不断地重复考,似乎隔一年就会考认识论。所以大家不要认为政治的真题无用。当然其他的部分呢可以看看参考答案怎么给的。 本人政治76,也是不高也不低的分数,感觉在北京地区是还不错的分数。 英语篇 本人参考用书:张剑的真题、150篇、考试从的单词书 本人的英语奇差无比,也没什么经验可谈了,六级340,我只是给你些英语不好的人说一下,单词好好背,真题做几遍,有时间把真题笔译一下,这是一个英语考了75分的人给我的建议,可惜我没用。自己好好的练习作文,11月后,我基本两周一篇,感觉这个又救了我,我的阅读做的奇差无比,基本就对了一半吧,从头到尾的一篇没读懂,作文考得相当不错。我英语只考了52分,幸好没报那些英语高的学校。 801经济学 本人参考书:高鸿业两本书、政治经济学第四版、蹦蹦蛙的答案、历年真题 最后我主要讲讲专业课好了,经济学这个科目有这样一个特点,很快会忘记,原因是我们只是在学理论,在一种想象的情境下去理解那些原理原则,学好经济学别无它法,只有不断的重复的去理解和记忆,在学的过程中基本上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这种感觉的,很多人说经济主要是理解,没错,但是仅靠理解,应付期末考试还好,对付考研还不够,因为大家都不是太笨都能理解,看着课本的推导过程很容易理解,但是过一段时间大家都会忘记,以此更应该强化记忆和总结。中央财经考题很多是课本上很中规中矩的知识点,第一轮学习,主要看课本,每个知识点都要看,。第二轮学习,找重点和难点,针对历年考题找答题规律,不断的去挖掘问题的深度,还有反复记忆。十月中旬第三轮学习,主要是找重点考试的内容,哪些是永远的热点,哪些是和时代焦点相关的,10年的政治经济学就考了一个30周年的什么改革,中财的的考点很有可能重复,因此真题很重要。最后本人建议专业课尽量多看几遍,我前后看了有五六遍,最后的时候甚至每周都看一遍。 再单独讲一下政治经济学,政经80%以上的内容都是课后题或者课后题的变形,我的建议是全背,包括非课后题的重点题,原因是,我当时只背了一些标重点的,政治经济学考得特别惨,因此给大家提个醒。 最后大家不要以为我们是学经济学的考研究生有优势,但是我告诉你这样想的话会死的很惨,我去复试的时候我左面和右面的同学的专业全是和经济学完全不相关。我认为是人家知道自己的劣势会加倍努力,而我们认为是自己的优势而懈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