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息相辅,提高学生读写能力(转)

 yuliangxing 2011-03-15

回顾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它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母语教育史。这部母语教育史里总结的一些教学原则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首先应该提到的是《学记》,这部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性教育著作, 它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成书最早、体系最为完整的一本教育学著作。有人将其称作“教育学的雏形”。《学记》比较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官学与私学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以及师生关系等, 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尤其对教育教学原则的阐述, 如教学相长、臧息相辅、豫时逊摩、因材施教等,虽然在当时是与儒家德教为本的教育思想密切相连的,但是对现代教育仍有极大的继承和借鉴的意义,今天我们依然能够从中发现新意。本文主要谈谈如何运用“藏息相辅”这一教学原则,来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记》指出:“大学之教也, 时教必有正业, 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 不能安弦; 不学博依, 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 不能安礼。不兴其艺, 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 藏焉焉, 息焉游焉。夫然, 固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这里所谓“正业”,指主课或正课教学,“居学”指课外作业和练习,“藏”指掌握获得的知识,“修”指知识的进一步增长,“息”或“游”是指下课后开展各种游艺活动。意思是,课内是在规定的时间传授正课,课外应有休息、游戏和作业。这里的“藏息相辅”原则,实际上就是课内与课外、劳与逸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学习时要尽心学习,休息时要尽心游乐。

《学记》强调正课学习必须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指出适当娱乐能使学生驱除疲劳、精神焕发, 有助于学习的进行。它认为正课固然重要,课外活动也是不可少的。因为课外各种有益的活动,不仅可以成为辅助正课的一种手段,而且可以引起学生对正课的兴趣,加深对正课的理解。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劳和逸相结合。所以《学记》指出“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如果不提倡课外的技艺,学生就会学不好正课。因此,善于学的人,学习的时候,就努力学习;休息的时侯,就尽兴地搞课外活动。“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这样使学生能够“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本文主要就前者,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来谈谈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联系当今语文教学,“藏息相辅”这一原则也就是“课堂语文学习与生活言语实践联系原则”,即语文学习必须尽可能与生活沟通,课堂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言语实践应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这一原则是由母语学习的习得规律和语文能力形成的特点决定的。因而“大语文观”不断被提起,课堂、家庭与社会一起进入语文学习的范围。实现这一教学原则,从教师角度来说,我们不仅要精彩地上好每一堂课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而且要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明确其目的性和计划性。简单地说,“藏息相辅”原则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就是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课堂之外,开展大量的阅读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训练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帮助他们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要达到以上目标,就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发展学生的语文有着广阔的天地,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内。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整体,课内外应无严格的界限,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因此,今天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语文课本的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内,而必须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要充分重视、利用语文课外的语文教和学的广阔空间,因为这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和实践的大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善于排除课堂教学受教学任务、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来自教育内部因素影响与制约的干扰, 千方百计改革教学模式, 丰富教学内容。课外学习作为课堂学习的延续和补充, 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接受教育的同时又有选择地发展自己的爱好与特长, 发展自身的潜力。学生学习要劳逸结合, 让学生在休息娱乐中, 保持心情舒畅, 在开拓眼界中提高学习兴趣, 获得新的知识。

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丰富,充满情趣,但“教材并不等于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大语文”观为理念,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外,结合教材的特点,寻找合适的教材的“延伸点”,利用《课外拓展阅读》等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训练,以此来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在兴趣盎然的课外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让学生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学了《忆江南》后,让学生去阅读一些描写江南美景的诗词,描写春天景色的诗,通过阅读感悟积累,体会诗人对江南对春天的喜爱和依恋;学了《狼和鹿》之后,让学生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中有关食物链及生态平衡的知识……当然,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之后,在语文活动课上应恰当安排阅读训练的内容,及时反馈。

多读多写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尤其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课外阅读是一种自由化、个性化的阅读,是符合学生兴趣,让其能充分选择的阅读。而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能力也正是在这种大量的持续的阅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因此,按照“大语文”教学观的思路,要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必须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突破课堂的禁锢,突破课本的约束,强化课外阅读和练笔。因此必须课内外结合,发展语文能力。

读写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读写能力,就必须抓好课内外结合,使之优势互补,课内立足字、词、句、段、篇、标点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外不断地应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学习大量的新材料。这样既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课内外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 首先是,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精读一篇讲读课文,学习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泛读12篇阅读课文,将在精读教材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巩固。然后独立阅读13篇思想内容或体裁写法相近的课外读物,通过大量的阅读开阔眼界,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其次是,说写结合,作文早起步。 “说写结合”即:从低年级始开设说写训练课,从说到写,架起说与写之间的桥梁,使作文早起步。课内,充分利用课本中插图,让学生学会看图说话,训练看图的方法及体会图意的能力,先说再写。从一句话到几句话,再到一段话,最后到简单的一件事;由一幅到多幅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外,运用课内的方法多读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并练习写,提高看图能力,丰富想象力,训练思维,从而积累运用语言;还可以根据自己剪贴或画出的图画去写话。再次是,学、读、说、写,童话引路。充分利用儿童富于幻想、喜爱童话这一特点,用童话引路学习、说话、写话,提高读写能力。 课内学童话、激兴趣、悟写法。课外读童话、说童话,迁移知识。

这样做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课内外结合学语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负担减轻。大量的读写,学生基本掌握审题,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以及朗读、默读、速读、浏览等阅读技巧,并能熟读课文,正确回答思考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作业均在课内完成,减轻了课业负担。同时,读写量加大,促进了读写能力的提高,学生更愿意读写,进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断扩大读写量,形成良性循环。而且学生在读写的大量实践中学会观察思考,积累应用。大量阅读日积月累,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课堂上发言踊跃,思维清晰,语言丰富,辩论激烈。习作描写生动,想象合理,比喻恰当,用词贴切。而且作文速度加快,写出来的习作语句通顺,情节完整,立意新颖,错别字少。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心灵得到净化,这体现在他们的生活、学习和作文中,这是任何空洞的说教都不能达到的。 

要设立课外阅读指导课,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以课内带课外。课外阅读指导课要与各年级的教学重点相结合。低年级要通过课外阅读巩固课内的生字,中年级要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高年级要通过课外阅读为作文训练积累材料。把语文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结合起来,既可以让学生接受现代化的信息,又为学生自觉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质提供广阔天地。我们语文教学必须树立大阅读观、大写作观,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贴近现代社会,提高语文水平。

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加强教学的横向联系。 大语文教学观要求课内教学与课外生活相结合,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新的九义大纲和教材越来越突出语文本体的特性,重视听说训练,强化读写能力,实现课内到课外的横向迁移。听说训练的横向联系要注意几点:一要创造良好的课内外听说环境。教师要细心观察听说的气氛,体察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教师要明确听说的要求,精心设计听说的话题,形式多样,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总之,努力培养学生的听说兴趣和愿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听说训练的活动中。二是听说能力的提高与迁移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听说的话题。如进行课上演讲序列训练,教师可以规定每一序列的演讲主题,或讲家事学习事,或论国事天下事,或说成长经历,或谈人生百味,借助多样的训练话题和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三是训练中不仅要加强听说方法的指导,还要积极培养学生区分善恶、明辨是非的认识能力。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是语言的内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生活的真谛是听说训练的基础。阅读教学的横向联系主要是指知识信息和学习方法的横向迁移。教学中要增加课堂信息容量,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将课内外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

《学记》认为课外活动是课内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课外活动,包括课外作业在内,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学习。正课教学与课外活动之间辩证的统一,已学知识与未学知识之间辩证的统一,接受知识与消化知识之间辩证的统一,学习与休息之间辩证的统一,“亲师”与“乐友”之间辩证的统一。这些朴素的教育辩证法,是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锤炼出来的,对今天的语文教学有着深远的教育指导意义。不可否认,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安排得当,对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加速培养人才,是大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曾智昌   论《学记》的诞生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8 (4) : 691

[2]毛礼锐  中国教育史简编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5

[3]高春华《学记》注译  中国大学教育, 2003 (3) : 231

[4]蔡明星《学记》之论教师及其启示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2 (3) : 301

[5]陈雯《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及其启示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2001 (10) : 47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