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勇:公车送新生,为何屡禁不止

 谷子高粱 2011-03-16

黄勇:公车送新生,为何屡禁不止

2010年09月09日08:41华西都市报黄勇我要评论(53)
字号:T|T

黄勇 本报评论员

又是一年大学新生入学季,N年前就流行的公车送子女入学的景象再次在各地上演,媒体对此进行“围观”显得有些大惊小怪。但仍值得关注的是,若干年前开始,有关部门就规定严禁公车私用,为何到现在还是屡禁不止?

民间对特权是心存敬畏的。记得学驾校时,教练多次教导:开车要“五不跟”——不跟公车、军警车、公交车、出租车、大货车,一旦惹上,麻烦就大了。“五不跟”里,公车排在第一位,这应该是无数私车司机经验教训的总结。

但民间又对特权心存渴盼。必须承认,国人的骨子里有渴盼特权的因子,出人头地,刑不上大夫,排个队都想插队就是例证。“走后门、找关系”,以前是偷偷摸摸地做,现在是明目张胆地干,目的就是想享受到特殊的权利。但特权是稀有事物,多数人在无法得到或享用特权的情况下,看着他人用特权,自然就有一种酸葡萄心理,或由此升华出对正义公平的呼唤。所以,对公车私用现象的深恶痛绝,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民间对公车特权的敬畏和渴盼,使公车们乐享其中,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试想,在拥挤的路上,公车一路急促鸣叫甚至拉起警笛声,其他车辆纷纷让道行注目礼,那种特权的感觉真是很拉风的。用公车送子女入学,万一在路上遇到什么麻烦,完全可以凭公车那张脸、以执行紧急公务的特权名义得到特别畅行。

从另一方面来说,公车们送子女入学,也是有“苦衷”的,我们也应给予“理解”。

专供领导使用的公车,事实上基本沦为领导的“私车”。领导的子女去入学,大包小包那么多东西,谁会放着现成的免费公车不用,而傻乎乎地带着子女去挤长途车、公交车?至于出行名义嘛,领导公务繁忙,成天跑来跑去的,谁会不知趣地去认真盘查领导的行踪?领导用车很容易,下属用公车其实也不难。单位要和睦,关系要和谐,处事要和气,打个执行公务的报告,领导心知肚明,谁都有内急的时候,遂颔首允诺,一切顺理成章地成行。

有了以上的认识,我们就很能“理解”公车私用屡禁不止的原因了。那么,N年后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