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中医传统自然疗法延缓老视的研究 - 中医眼保健 - 睛明 - Powered by D...

 于化龙 2011-03-17

运用中医传统自然疗法延缓老视的研究

运用中医传统自然疗法延缓老视的研究
金陵科技学院  李涵   

摘要: 老视是一种进行性的与年龄相关的眼调节能力的下降,是一种最常见的眼部退行性改变,100%的老年人都受到老视的困扰。在正常情况下,老花眼一般出现在50岁左右,现在许多人由于用眼过度,致使眼睛劳累过度,老花眼提前“报到”。成为困扰人民生活的问题之一。笔者通过回收的《老视问卷调查》,针对该人群特点,采用中医传统自然疗法:点穴按摩、食疗、运动等保健方法。对临床20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防治,结果显示:运用中医传统自然疗法延缓老视的产生效果显著。
关键词:老视、中医治未病、中医传统自然疗法

所谓“老视”是指上了年纪的人,逐渐产生近距离阅读或工作困难的情况。这是人体机能老化的一种现象。中医把老花眼称为“能远怯近症”,意思是眼睛看远处较清楚,看近处模糊。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眼睛视万物的功能是依赖于五脏六腑精气的濡养,而脏腑的精气均藏于肾,只有肾气足,肾精充沛,眼睛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发挥正常功能。人到中老年,阴精不足,肾精始衰,故视近不清,望远不明。有的人伴有头痛眼痛,重影串行。若不注意调养,饥饱失常,目力过劳,悲泣忧郁,贪淫恣欲,则加重耗损阴精。阴精亏而阳炎盛,阴精之水不能制伏于火,阴阳失调,水火不济,致目力减弱。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视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将是二十一世纪极具挑战性和最急迫解决的研究课题和前沿领域。笔者根据该人群的特点,选择200名40~55岁,男女各半,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医传统自然疗法进行防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一、产生原因
关于老视产生的机理包括晶状体理论、晶状体外的因素以及视疲劳因素。晶状体理论认为老视是由于年龄相关的晶状体的形状和/或晶状体本身物理、生化成分的改变而导致的。晶状体外因素认为老视是由于睫状体、睫状小带及晶状体周围其他组织的改变和由此引起的晶状体的改变而导致的调节力的改变。然而同样也有的学者认为这两个方面都在老视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也就是说老视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另外长时间用眼引起的视疲劳使眼部微循环瘀血影响了新陈代谢,使眼部内环境从健康状态进入亚健康状态的结果。如果亚健康状态得不到及时调理,就会逐渐发展成病理状态,如调节幅度或者调节灵活度下降,这使眼睛的病变从功能性改变到器质性改变,从而引起老视的产生。中医基础理论分析,老视主要是由于肝肾阴虚,肾精亏损,脾虚失养导致的视力减退,目视昏花。《千金要方》曰:“凡人年四十五已后,渐觉眼暗”。《眼科百问》曰:“肾虚不能近视也,年老多有之。”
二、患病人群
在进行回收的577份有效老视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40~45岁之间有58%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眼睛干涩,看书或者看报纸时近处看不清楚,要拿到距离眼睛很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即出现了所谓的不同程度的老视。在46~50岁之间,有83%的人出现了老视,而51~55之间,仅有8%的人还没有出现老视现象。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电视的普及,人们近距离的工作时间长,用眼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比如,上班离不开电脑,下班后多数也是看电视、看书。致使用眼过度,劳累过度,老花由原来正常情况下的50岁左右提前到40岁左右。

三、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研究以白下区金陵老年大学作为定点研究基地,选择200名40~55岁,男女各半,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内容包括对视力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日常用眼特点、饮食习惯、用眼环境情况等等,对其可能导致老视产生或加重的原因和行为现状进行记录,纠正研究对象特殊的行为习惯。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分析,确定引起老视问题的行为原因。根据希望达到的理想行为制定行为目标,由专业人员根据老视的具体情况讨论设置。要求研究对象积极参与研究方案,确保科研的顺利开展和落实。
2.研究方法: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每组100例,男女各半。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按照健脾、调肝、补肾等原则,采用中医传统自然疗法:点穴按摩、食疗、刮痧、运动等方法实施老视保健治疗。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视功能测试,以后每三个月再进行一次视功能测试,记录测试结果。视功能测试使用国际标准检测方法。测试内容包括屈光力变化、近附加屈光度变化、裸眼近视(40cm)变化、远矫下近视力(40cm)变化、调节幅度变化、调节灵活度变化,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测试人员负责检测。对视功能测试结果进行科学统计和分析,为老视保健理论提供依据。
四、治疗方法
针对治疗组,设定综合性的预防方案。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前提下,对研究对象的用眼习惯、运动、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进行综合考虑,制定针对性强的综合性预防方案。主要通过普及中医视力保健知识,促使研究对象建立良好的眼卫生习惯和科学的饮食习惯。综合预防方案,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阶段评估修正。
1.根据中医传统自然疗法理论,治疗组按照不同的治疗原则,确定相应的穴位。先在眼眶周围选用太阳、鱼腰、印堂三个穴位,然后根据经络的表里关系选定治疗穴位,实施专业的保健治疗方案,在足阳明胃经选取四白、承泣;在足少阳胆经选取瞳子髎、阳白;在足太阳膀胱经选取睛明、攒竹。由专业眼保健人员为其实施每周一次,每次25分钟的治疗方案。共六个月。
2.培训治疗组对象根据治疗原则,运用中医穴位按摩方法进行自我视力保健按摩和指压点穴,每天早晚两次。即每天起床后和就寝前,用双手的中指对准太阳穴,无名指对准鱼腰穴,小指对准攒竹穴,闭眼,适当有节奏地施加压力,按压时略带旋转动作,每次按摩5分钟,缓解眼肌解疲。
3.中医认为,老人眼花是由于人上了年纪后,气血渐衰,肝肾精气亏损,不能荣养眼目所致,故治疗以补肾养肝为主,具体为多吃点黑豆和黑芝麻、枸杞、菊花等熬汤或者煮粥食用。还要注意多摄取富含维生素A、B的食物。如猪肝等动物内脏、豆制品、蛋类、绿叶蔬菜、胡萝卜、南瓜、核桃、荔枝等。
4.此外,还要求治疗组成员拥有眼保健的意识,要多做全身运动,增加全身血液循环;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掌握正确阅读方法;注意眼部休息与放松,平时要学会经常远眺、眨眼、熨眼和转动眼睛等。学会用眼惜目法:一要注意目勿妄视,目妄视不仅耗精,而且损神。在生活中要避免强光对眼睛的刺激,如不可直视太阳光、电焊光、强闪电、迪厅的激光等。二要注意目不久视,《内经》指出:“久视伤血”。在工作、学习之余,宜常闭目养神、养目;看书写字或看电视不要持续时间太长。在注意用眼卫生的同时,要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五、疗效判定标准及治疗结果
  1.疗效判断标准 
以5m裸眼远视力和40cm裸眼近视力的提高和下降为效果判断标准:
1.1视力恢复正常:视力达5.0及其以上;
1.2视力显著提高:视力增加3行及其以上;
1.3视力提高:视力增加1~2行;
1.4视力无提高:保健前后视力无变化。
1.5视力下降者。
2.疗效结果:
表1.保健效果分析(%)
疗程数        人数        近视力        远视力        调节灵活度
2        70        32%的提高        65%的提高        20%的提高
1        100        25%的提高        57%的提高        2%的提高
0        100        30%的下降        3%的下降        8%的下降

六、讨论
本次活动选择200名40~55岁,男女各半,作为研究对象参与其中,200名成员全部接受前后两次的视力状况检查,随机抽取的100名接受了眼保健服务组人员每周一次每3个月一个疗程的眼保健服务,其中的30名只接受了前三个月的第一个疗程服务,其他70名两个疗程期全满。结果显示,疗程期全满的70名研究对象远近视力和调节灵活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远视力,提高幅度很大,且提高率达65%,只接受一个疗程的30名研究对象虽然视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没坚持,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没有接受服务的另外100名研究对象,由于平时不太注重保护,又处于老花的年龄阶段,所以近视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数据表明:中医传统自然疗法可有效延缓老视的产生。但是中医传统自然疗法是一个长期的保健过程,需要长期参与坚持。
七、典型病例
病例1
陈某,男,50岁,远视力:R: 1.2   L:0.4 近视力:R: 0.6   L:0.2
十年前左眼眼底出血,右眼正常。在医院经过多次治疗,但视力一直提不上去。眼前有时会出现一小黑影。由于年龄渐渐增大,出现老花,看近处物体比较模糊,担心视力会恶化,所以很注重对眼睛的保健。接受过六个月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再加上平时的科学保护,眼前黑影消失,远近视力也有了很大提高。现在远视力:R: 1.5   L:0.6 近视力:R: 0.8  L:0.4

病例2
张某,女,45岁,会计。远视力:R: 0.8   L:0.8(戴镜)近视力:R: 0.5   L:0.5
由于职业所需,平时用眼较多,初查时,双眼戴镜远视力仅能达到0.8,据述,老花较早,五六年前就感觉看近处的东西模糊,现需要两副眼镜才能满足要求。根据其特点,眼保健服务人员为其量身定做了一套自我按摩手法,为保证效果,让其采用食指第二关节处按摩穴位。每天早中晚三次,平时注意眼部保健与休息,注重食疗,每天要食补肾养肝的食物。经过两个疗程后,远视力:R:1.0   L:0.8(戴镜)近视力:R: 0.8  L:0.6
参考文献:
[1] 窦国祥,窦勇主编,实用人体保健手册,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
[2] 程爵棠,程功文编著,按摩疗法治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7
[3]刘宜群主编,中医美容学,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4]何跃青主编,人体穴位疗疾手册,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0
[5]宋传荣主编,中医学概要,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

[6]张伟杰主编,中老年保健法,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8

[7] 张伟杰主编,中食疗养生堂,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