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26 16:51:02 天津葫芦丝俱乐部艺术顾问乔志忱先生应天津市民族管弦乐学会、天津葫芦丝俱乐部及老年大学等单位邀请,先后举办了多次有关葫芦丝演奏知识的义务讲座,除详细讲述基本功的重要性与练习方法外,还结合葫芦丝爱好者在演奏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归纳出一些要领、口诀,大家认为十分生动、形象、易记、实用。现从讲座提纲及录音中摘选几段供大家参考。 学习葫芦丝,如何选择入门或初级曲目 其实,所有的乐曲从艺术性上来说,并没有高下之分!从技巧的难度的根本性上来说,也无难易之分。即使只有一个长音,要吹出好的音色以及控制极佳的、富于变化的力度也不是容易的事!就入门和初级性来说,我们只可以从技巧的相对性难度、乐曲风格的相对性难度以及学习的阶段性要求来考虑。从这一点上来说,葫芦丝入门或学习初级阶段的独奏曲 ,可以选择《婚誓》、《马兰花开》、《望春风》、《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情深意长》、《湖边的孔雀》等等,以及接近以上乐曲难度的,大家都可以自己选择作为初级阶段的学习曲目。 葫芦丝:怎样练习才可以使手指灵活 长时间练习快速“颤音”、“打音”以及各种快速的活指练习曲,可以较好的增加手指的灵活性。现在许多教材上都有专门的练习手指的练习曲,初学者可对照教材进行相应的练习。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为达到速度上的要求而使用蛮力,应注意肢体的放松,手指的按音应具有弹性。好的手指应是“松、快、准、有力”。其中松是指演奏时不能用力去捏筒子,而应是将手指自然松弛的放在筒子上。快是指在演奏如颤音及快速音型是快速敏捷。准是指手指与气息、舌头配合要默契,手指的灵活不光是指手指能运动得很快,同时也是指要具有有效性,即气、指、舌的有效合理配合。有力是指手指按音动作具有弹性与适当的力度,手指按音孔时会发出轻轻的“梆梆”声。手指灵活的练习也可以在不拿葫芦丝情况下的日常生活中进行。长时间坐车或看电视时,即可以将手指放在腿上练习颤音。 葫芦丝的演奏技巧 葫芦丝在演奏的某种程度上相对于竹笛、唢呐等民族吹管乐器要简单一些,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技法,这也是由于它构造本身的局限所致,但是它甜美的音色却好似极富表现力。葫芦丝在演奏中常用的技法有以下几种: 葫芦丝吹奏中的节奏问题 节奏是音乐构成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在音乐语言中,节奏就好比是骨架。音乐离开节奏将成为杂乱无章的音符罗列,就更无从谈起塑造音乐的形象了。因此,在演奏中,掌握好节奏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艺术的表现!有很多人离开了伴奏或在练习过程中把握不好节奏,欢迎大家就这个问题把自己的心得发布出来,以供大家学习参考,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在演奏中有些朋友喜欢用脚打拍子或数拍子,如果在练习中用这种方法作为加强对拍子的感觉,暂时采用一下是可以的,但是数拍子所体现的只是一种机械的数次,而不是具有轻、重、缓、急、富于表情的音乐率动。数拍子将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感觉不到音乐的生动节奏,并有损于培养演奏者内在的节奏感。培养内在的节奏感关键是要通过分析旋律,了解各种节奏在刻划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只有结合音乐内容,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生动的节奏,才能在演奏实践中逐步加强内在的节奏感!我认为在演奏中,在节奏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有音符的时值奏得不够准确,节拍或节奏重音安排不得当。有些人对时值相同的节奏型把握非常不稳,一般是容易越吹越快。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要注意强调节拍重音,要使强拍与强拍之间保持稳定的时值就可以了,同时,要注意气息的合理运用,让时值相等的各个音的吹奏长度保持一致,手部活动也形成随着节奏而活动的规律,注意两手动作的紧密配合,保持节奏稳定!有些朋友对附点音符的时值吹奏不够准确,吹奏慢速的附点音符,往往容易把第一个音奏成自由延长的节奏,同时又容易把附点音符后面的音时值缩短,结果可想而知了。对速度较快的附点音符,往往容易把附点音符的时值吹的不足,纠正方法是,注意强调乐句的节奏重音,演奏速度很慢、时值较长的附点音符时,可以暂时用八分音符为一拍,待把附点音符节奏的比例关系吹奏准确后,再恢复到四分音符为一拍来演奏。同时在吹附点后面的音时,只要注意把气息稍微加长些,就容易合上拍子,使节奏稳定。 学习葫芦丝演奏的三个基本要素 掌握好葫芦丝演奏需要进行许多的训练,除了了解葫芦丝的结构、特性、历史以及乐理常识等知识以外,着重要做到三点。第一是用气:气息的运用关系到乐音、乐句、乐段、乐章乃至整个乐曲的连贯、流畅,比如平吹、超吹的交替,长音气振音的处理、气息压力控制(避免出现“咕”音)、循环换气法、换气的位置处理等等。气息的训练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深呼吸或闻花香时的状态),从长音训练开始,通过较长时期的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掌握的;第二是用舌:舌头的运用通常指的是吐音,即单吐、双吐、三吐。单吐的训练一开始就要从“吐”和“苦”这两个字的舌头运动做发音练习,即单独做“吐……吐……吐……吐……”和“苦……苦……苦……苦……”的分别练习;双吐的时候要做“吐苦吐苦”以及“苦吐苦吐”或者是“的格的格”以及“格的格的”的分别练习,使舌根发音的力度、音量、音色与舌尖的发音完全相同;三吐则是由1个单吐+1个双吐或者是1个双吐+1个单吐构成的,只要前面的单吐与双吐的训练比较扎实,三吐则是水到渠成;第三是用指:即手指的运用。手指的控制最终是由大脑控制的,因此手指的训练其实就是大脑的训练。手指的练习应该从音孔的开、闭开始着手,一方面需要控制手指开孔时高度不宜过高(约1--2cm),另一方面要做到闭孔时的准确和弹性(快速而不漏气,类似敲击),开、闭手指训练要做到小臂、手腕、手指的放松,开孔的手指不宜过高,闭孔的手指不宜过于紧张,只要将音孔盖住不漏气即可。练习时先从单个的手指开、闭的交替训练,先慢练,做到放松、均匀,然后再做多个手指的配合开、闭训练,要求做到同时起落、配合紧密。 葫芦丝:练习长音中应注意的问题 几点练习长音应注意的问题: 葫芦丝、巴乌演奏时的运气(呼吸)方法 葫芦丝、巴乌演奏中的呼吸方法,一般可归纳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目前被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是混合式呼吸法。其优越性表现在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形成运动整体,因而气息的吸入量多,呼气时也容易控制。现将混合式呼吸法介绍于下:<BR>所谓呼吸即包括“吸气”与“呼气”这两个方面。 葫芦丝的“风门、口风与口劲” 风 门 指吹奏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风门可大可小,是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的。吹奏低音时缩小风门,吹奏高音时放大风门。风门的位置不可偏左偏右,应在嘴唇的正中处,上下嘴唇要含住葫芦丝吹孔,这要根据葫芦丝的吹孔制作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嘴唇要比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正常情况下上下嘴唇应一致),两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向里收。 口 风 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就是口风。口风有缓急之分,口风的选择可以对吹气的强度和用气量起到控制作用,由于葫芦丝属于竖吹型簧管耦合震动类乐器,主要由簧片和竹管组成耦合震动而发音,吹奏时用嘴含住吹孔,用超吹的方法,气流通过气箱(葫芦),使簧片的簧舌部分震动,并激发管内空气柱的共鸣而发音。演奏时一般不使用基因(用缓吹方法吹出的筒音)。风门的缓急变化是高腹部、横隔膜及胸腔的活动来配合控制的,三方要控制好。 口 劲 嘴劲的大小是依据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来确定的。一定要注意嘴劲和风门口风的密切配合。虽然在吹奏葫芦丝时口风、嘴劲均有缓急之分,但由于葫芦丝的吹奏是采用超吹的方法,所以缓急是相对的,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其原因是由葫芦丝自身的条件而限定(葫芦丝音域过窄)。 葫芦丝的吹奏姿势与持法 葫芦丝要讲究姿势,这不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的表现音乐内容。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为坐、立两种。 葫芦丝演奏姿势要求2010-6-26 16:48:56 www.cn010w.com 点击:448次 在演奏葫芦丝时,为使气息通畅,身体自然协调有利于乐器演奏,一般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采用站姿进行演奏.当然,有时在练习或演奏葫芦丝时也可采用坐姿,其上身体位要求与站姿相同.不过为不影响演奏时气息运行,应选择相应高度的座位,双脚可分开踏地,但不可架脚或两腿交叉. 助记歌谣(之二) 两脚稍开与肩宽, 上身直立视前方。 两肩松弛两肘垂, 手持乐器位中心。 手腕平直“松、空、灵”, 唇含吹嘴把位定。 练习循环换气应该从哪里入手? 练习循环换气应该了解整个呼吸流程和步骤,分段练习,先练习口腔余气处理,再练习用鼻吸气,最后练习新旧气息的连接。练习时首先掌握口腔收缩、舌根前送这一过程,通过训练,增强对余气的控制以及尽量延长余气送出的时间。具体为:先将口腔尽量扩张(不可鼓腮),以容下足够的余气,然后舌根向前缓慢有力的送气(此时胸腔、腹腔并不向外呼气,处于放松状态),口腔收缩,唇肌收紧,尽量做到对余气的控制,使气息流速、流量能有效控制,并尽量延长余气送出时间。这一阶段熟练掌握后可同时用鼻快速吸气(吸入空气过程与深呼吸相同),吸气的时间应该少于送出余气的时间,因为还要利用一点时间处理新鲜空气与余气尾的连接。即余气送出时间=吸气时间+连接时间,整个过程完成时间大约一秒钟,因此需要细心体会,加强训练,从训练中不断吸取经验,逐步完善。一开始先体验口腔、舌根的运动情况,再用一根较细的竹管或吸管(细管可以延长余气送出时间)在水杯里吹气,观察气泡,要求达到不间断地冒出气泡。当整个过程熟练以后,换稍大一些的管子再试,通过反复训练,熟练掌握后可到乐器上试吹,在葫芦丝上先从泛音Mi开始训练,然后到中音区练习,最后到所有音上练习。循环换气训练一般可以先弱音练习,熟练以后逐渐用强音练习,直至所有音都可以自如进行循环换气。 什么样的葫芦丝不宜选购?什么样的葫芦丝要不宜选购 1. 合成材料做的葫芦丝 2. 葫芦上喷涂油漆的葫芦丝 3. 主、附管比例不当或附管音量过大的葫芦丝 细述: 使用造型各异的天然葫芦,符合不同的审美需求,尤其是皮质好的葫芦,外表金黄柔润,再略施烙.雕技法,便是一件精美的民族产品。如果在葫芦上画与民族特性不相干的内容,就离题了。葫芦不能上漆,时间久了,油漆弄花了难看不说,漆对葫芦丝是有害的——吹奏时呼出的水汽在葫芦中凝成水珠,积多了,滋生细菌不说,还伤簧片,因为油漆会破坏葫芦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非天然材料制成的葫芦丝也有这个缺点。葫芦凹凸不平的内瓤就像剧院的内墙和音箱里的吸音棉一样,减少回音和杂音。所以,葫芦是一个能吸水,散汽,拢音,纳气的天然音箱,既保护了簧片,又使音色更加甜美。 关于管子,紫竹最佳,但要求有适当的厚度和密度,火烤过的竹子不易生虫.开裂,光泽度也好,越用越亮,是做葫芦丝的最好材料。云南有些制作师选竹管时很严格,比如做降B调葫芦丝的主管时,喜欢把主管内径控制在12.5毫米左右,簧舌也相对较小,因为他们认为,葫芦丝是细腻情感的最佳诠释工具,大簧舌.大管子的葫芦丝也许声音很大,却难奏出丝绸般飘逸.细腻的音色。附管的音量如果和主管差不多,容易造成附管喧宾夺主,如果附管的声音盖过主管,就“主”“附”不分了。因为附管一般只有一个音,仅起伴音与和鸣的作用。仅从外观来讲,主附管也应有粗细长短之分。 葫芦丝的结构与各部份名称和功能葫芦丝的结构与各部份名称和功能—— 葫芦丝主要由主管、簧片、附管、葫芦四大部份构成。 主管:旋律管,开有多个音孔。傣族旧式主管上开有六个按音孔(前五后一),适合吹奏傣族民歌小调。现今流行的被称之为传统葫芦丝的主管是从旧式主管改良过来,上面开有七个按音孔(前六后一),可发九个全孔音及八个半孔音(或组合孔音)。 簧片:发声部件,安装在竹管一端。簧舌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和长方形两种,材料以铜质或铜合金为主。 附管:辅助(合声)发音管。常见的为一附管发一单(长)音,高音附管发主管第五孔音;低音附管发主管第一孔音或主管第三孔音两者任选。 葫芦:集气部件(箱)。葫芦品种繁多,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形状以细腰为佳,质地以云南铁葫芦品种(质密、皮厚、沉重)为优。除天然葫芦外,其它密闭容器均可做为集气箱。 注:半孔音并非指按半个音孔发出的音。 葫芦丝挑选及保养维护 选购葫芦丝: 1:外观选择--因为葫芦丝的外形各异,选购者的品味不同,可以尽量挑选爱不释手的葫芦形状(本人喜欢版纳葫芦,壁厚细腰,味苦,不宜招虫蛀使用年限长),表面要求光滑,无明显斑痕,外伤,除烫画处有漆,葫芦丝其他任何地方是不能有油漆附着,主附管有很多种类的竹子,本人偏好紫竹,颜色黝黑,手感好,竹管内外径圆度好,无凹槽,粘胶隐蔽。竹管和葫芦连接稍有点角度 2:音准选择--厂家生产出来都会经过校音器校验,但是因为运输颠簸,异地气候变化等原因会出现音准变化,选择的时候尽量带上音准好的朋友或者校音器帮助辨别音准,还要参考购买场地的温度,最好是选择15到25度的环境测试,注意4音,正常指法下高的不能要。副管音不准的不要。 3:音色选择--葫芦丝的声音柔美动人,这是个关键步骤,先试吹,气息从弱到强,仔细听音色的变化是否柔美,是否灵敏。无沙音,口感力度稍费力为佳。以适中力度吹奏各音,音量差小的,音色反差小的就可以。 4:检查吹嘴--吹嘴是最直接影响健康的,所以其材质需要我们认真鉴别,吹嘴顶端最好有很小的一圈直径大于吹嘴躯干部分,这个主要是为了快速吹奏的时候,不会因为快速指法震动葫芦丝而使葫芦丝吹嘴滑离嘴唇。 5:就是再重复一遍上面的步骤,看看有没有疏漏的环节。问清质保时限(最少半年,越长越好)多长时间保换多长时间包修。付钱,装到葫芦丝包里,拉开背带,背上葫芦丝抬腿回家。 保养葫芦丝: 1:一支葫芦丝最多吹20分钟就要让她休息,倒挂或者平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2:吹一两个月(雨季一个月)把主管副管分别拆下,用高浓度酒精擦拭簧片,检查葫芦里是否有霉斑,酒精,棉签,清除。随时检查竹子,葫芦丝配件有无松动 3:每天至少开副管吹一到两首曲子。 4:我家在内蒙古,气候干燥故在葫芦丝的房间放置鱼缸。放盆花也行,保湿对竹子的音色好处多多。 5:一般人不让吹我的葫芦丝,嘿嘿,俺也不吹别人的。 不合理的气息是簧片寿命的一个最大威胁,初学者容易把葫芦丝弄坏,原因就是对气息的强和弱没有一个量的认识,难以把握正确气息,每一支葫芦丝所用气息量都会不同,所以要多问多体会。 按孔部位及手形 1、按孔部位: 要吹出一个正常的音,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凡要求关闭的音孔是不漏气的,一丝都不能漏,否则,发出的音不准确,让人觉得刺耳不实在。为了保证所按音孔不漏气,我们采用指肚按孔,避免指尖和指腰按孔,因为指肚面积相对指尖和指腰要宽一些,其次指肚按孔手形较美观,并便于演奏,故我们在按孔时采用指肚按孔。 2、 手形:为保证手形美观便于演奏,对手形的要求尤为重要,应避免的这几种姿势。(1)倒腕式(所谓倒腕式即手掌和手腕形成角度使手腕塌陷,这会使手指按孔的动作变的笨拙,其次从外观上看让人感到不舒服,正确的手腕角度应接近180度,这样手指的煽动既美观又灵活);(2)机翼(所谓机翼式即双手按孔的姿势好似飞机的双翼,也就是手指和主关节过平,手指没有正常弯曲,这样演奏起来,手指动作会显得僵硬);(3)孔雀开屏式。(孔雀开屏式主要形成与打开以后的手指造型,手指离开音孔后远离音孔,这样会造成乐器不稳定,没有实在感。其次,由于手指离开太高,当关闭音孔手指不能准确地落到所对应的孔上。希望大家避免以上三种及其他不正常的姿势)。 首先注意两个食指不要依附在附管上,这样会影响美观和今后的演奏,整个手形做到“通”“松”“空”。 其次是双手的小指应用是决定手形的重要因素,两个小指所起作用有三个: (1) 起到固定作用,初学者大多依靠食指来固定葫芦丝,便形成了以上讲到的孔雀开屏式。有机地采用小指来固定,可使两个食指解放,手形美观。 (2) 起到定位作用,有的同学吹完下三音孔时,下手指会抬起后,会移位,待演奏到下三音孔时会找不到对应音孔的位置,当采用小指固定后避免手指与音孔的错位。 (3) 是保证手形美观,小指的采用避免了孔雀开屏式,由于采用了小指便限制了其他手指的高度,也就比了孔雀开屏式,在造型上达到美观。 初学者小指的应用不可忽视,其应用规律为:当用到下三指时下手小指应自然抬起,否则会使下三指的演奏不太灵活,当不用下三指时小指应放到主管适当的位置上,上手指也同样如此,待熟练后,习惯成自然,小指的应用就不必太注重,特别是在家较快的乐曲演奏中,小指的应用更自由了,可不受此限制,否则会顾此失彼,影响手指的速度和旋律的流畅。 准备学习葫芦丝者必读 当你对葫芦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新葫芦丝拿到手里时,最急的就是想要把它吹出声来,正因为如此,由于你的用气方法不当,甚至是不会用气,使得葫芦丝发出一种怪怪的“喔”音,严重影响了你的情绪!这是因为你在气息的运用上没有掌握好,由于气息力度不够,未能使簧片与竹管产生耦合振动,所以发不出葫芦丝应有的音来。另一方面在增强力度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呼气方法,且不能呼气过猛,要均匀逐渐的加力,一旦发出正确的声音就要及时把握好这一瞬间的感觉,然后反复练习。应该注意“呼气过猛会使簧片变形,严重时会发不出音来,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呼吸方法后,才可以进行吹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