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穿好衣服,跨进水心寨。水心庵由下而上依次排列下、中、上三庵,高踞山顶,四周临绝壁,真乃“武陵悬空寺”。庵中余香和爆竹残渣告诉我们,这里偶有香火。每殿供奉了尊神。雪白的庵壁上留下了游人们稀稀拉拉的文字,细细品读,觉得也还有些韵味。不知何故,这里只有一位守庙的老妪,七十四岁,家住山下江边夷望村一组,已守庙十二年,白天上山,夜晚回家。面对这位老人,想到这陡峭险要的山道和徒壁的庙宇,我顿生许多敬意和十足的怜悯,义无反顾地从羞涩的囊中奉献出一张大方的香火钱。 从与老人访谈中得知:三间庙堂都是一九九八年修复的。过去水心庵,下中上三座庙,依次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观世音;傩公傩母;马伏波、关老爷和杨泗将军。那时的水心庵,香火相当旺盛。但三十年前的文革灾难,小庵堂遭灭顶之灾,惟有残砖断瓦、碓臼水井等遗存无声地向我们倾诉其委屈。 2.夷望溪(含凌津滩至竹园水库坝下)风光的最大特色是,受凌津滩低水头电站大坝调节,一年四季,水面辽阔,水平齐岸,久旱不缩,久雨不溢。尤其是在秋冬季,其它地方库空河枯,这里仍然是盈盈一江碧水,苍苍满目青山。 3.渔仙寺 位于沅水风光带钦山东南。面积约500平方米。寺系石壁,旁有石梁。由明代郡人於文徵所建,于在此隐居三十余年,后人称馀仙道人。郡人龙膺增辟渔仙洞,建真武庙,与寺连接。明解元谭元春《渔仙寺》诗称:“泉道冷然离望去,石梁奇绝为楼生”。1959年拆毁,今唯遗存戏台坪石堤和渔仙洞。 水心岩 俗称水心寨,亦名夷望山。景名“水心砥柱”。高约150米。位于夷望溪与沅水交汇处,孤竦中流,四周峻绝。外望屏蔽群峰,内看构成两峡。岩腰分为两峰,如菡萏并蒂。岩纹班驳,丹光碧影。袁宏道赞:“环石皆水,环水皆山,周遭映带,以相逼而奇”。《水经注》云“昔有蛮民避寇居之”。 水心庵 《桃源县志》记载:“前明总兵程可立遭国变筑庵于此”。位于水心岩上,为上、中、下三庵总称。上、下庵分别居两峰顶端,四周皆临绝壁,称“武陵悬空寺”,久负盛名。中庵亦名脚庵,居两峰间山垭。登三庵,抚朝晖暮霞,观山岚雾海,顿觉心旷神怡。昔日三庵香火特盛,香客远自天涯海角,曾使夷望溪畔渐成闹市街坊,夜有更夫巡逻。 |
|